以前的春节才叫过年, 现在充其量只能算放假!

马上就要过年了可现在没有了一丝年味儿没有花花绿绿的年画、挂历没有了叮叮当当的小鞭儿也没有街坊四邻串门的热闹更少了小时候的那种仪式感和期待感小时候,一进腊月就开始置年货了一直到年三十,家里天天蒸汽弥漫,香气四散这就是年的味道,一种让人兴奋、快乐,睡不着的味道…不禁让我想起那句话那些年穷的像个孙子,但快乐的像个爷!

老北京人过年,一般从“腊八”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后。小孩小孩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上街扭一扭…

还记得,以前到了腊月十几,就要置办年货了

以前的春节才叫过年, 现在充其量只能算放假!


小时候年前买年货的人很多,新衣服,春联,鞭炮,挂历,灯笼、风车、空竹、脸谱……还有那大大的年画,一个胖小子抱着个大鲤鱼!割上几斤猪肉或牛羊肉包饺子、做年菜。再买些鸡肉,当年年夜饭少不了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要买这些吃食,您得早早排队,去晚了就买不着了。春节期间,也是走亲访友最集中的时候, 因此这送给各家的礼品也成了年货的一部分。

在过去,带上一包茶叶、两瓶酒一定是拜年少不了的礼数。茶,必须得是茉莉花茶,老北京人就爱喝这一种。弄两瓶“西凤”或“四特”,既拿得出手,价格也合适。饽饽匣子也少不了,牛舌饼、萨其马、枣糕等等,有时候饽饽匣子能绕一圈回到自己家……冻梨,冻柿子,冰糖葫芦,那时候的北京,冬天没什么新鲜水果,冻梨、冻柿子就成了最好的美味,咬一口甜甜的,但更冰牙!过年少不了糖,散装糖整一盘子,来小孩了给一块,没意思了吃一块,软糖、硬糖、酥糖都有,那时候喜欢嚼硬糖,吃多少糖块都吃不够,直齁嗓子……软糖中的经典就是高粱饴和杨梅糖,糖分低大虾酥,糖皮薄脆、糖馅酥香,真是酥、脆、 香、甜,回味无穷,吃完还不粘牙、不腻口。酸三色,红绿黄,又酸又甜……杂拌儿,象征着吉祥,杏儿、蜜桃、大枣、桂圆、榛子仁等等不同搭配,色彩鲜艳,香甜可口……

腊月二十三开始置办新衣裳,正如歌谣唱的:“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太太要新布衫,老头儿要顶新毡帽。孩子们开始放鞭炮了那时候的鞭炮,拆开来放,年底守着卖鞭炮的小摊儿,大地红、钻天猴、当然还有二踢脚,威力很大。小男孩一般就放放小鞭儿,还得把整挂鞭拆开了放,一下坏小子拿鞭炮往女孩子身上扔……我们那些捂着耳朵看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围着鞭炮欢蹦乱跳的日子,好像就在昨天…还记得,种水仙,点缀房间

以前的春节才叫过年, 现在充其量只能算放假!


除了吃,冬天春节前,会种水仙的。买了水仙头,自己切开,然后种上,跟掐准了时间似的,准是头春节开。别看外面寒冷,这屋里的水仙却都开的娇嫩~还记得,腊月二十四,那场怎么逃也逃不了的大扫除

小时候过年前一定要来一场大规模,全家都出动的大扫除。来迎接新的一年,扫灰尘,洗床单、被罩、窗帘、衣服,能洗的都洗了,擦玻璃,墩地,每个角落都清扫一遍,这绝对是过年前最难熬的一关啦,不能出去玩,被父母督促着大扫除。还记得,那时候,家家户户还要贴对子和福字

进了腊月“对子摊”就开始遍布在闹市。家里无人能书写的来求写对联,一般是现买现写,而家中有会写的则多自己写对子。 现今的春联,几乎都是印刷机的产品。贴金描银、尺幅宽大、花狸狐哨、喧宾夺主,文字重复,千篇一律,只求美观、不讲内涵。贴春联就少不了送财神的,不管这一张薄薄的、贼劣质的财神画值多少钱,都得买,财神都送到家了,哪能拒之门外?还记得,家里要蒸馒头

腊月二十九,要蒸一锅又一锅白胖胖的大馒头,把主食备的足足的,希望象征来年的日子会蒸蒸日上。还记得,年三十那一顿,是一年中最丰盛的……

那一整天,妈妈、婶儿等等都围着厨房在转,炖肉,炒菜,炖鸡、蒸鱼,切肘子,打豆酱儿、摆芥末墩儿,整个房间都飘着饭菜的香味儿。几乎所有肉类都齐了,满屋子都是肉香。孩子们闹着、笑着,就盼着吃年夜饭。这种等待的煎熬和吃上肉的满足,只有小时候才有!那时的我们,物质不丰富,但每一次过年都会更加快乐!然而现在长大了,衣食不愁了,反而害怕过年,过年竟是这般滋味。可能真正在过年的永远是那些孩子们吧!还记得,大年三十晚痴痴地盼着春节联欢晚会

以前的春节才叫过年, 现在充其量只能算放假!


那时候,春节联欢晚会还不像现在这样可有可无。吃完年夜饭,早早就摆好干鲜果品,全家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盼着陈佩斯、朱时茂的出现……一边看着春晚,全家人还要包饺子……一到12点,孩子和大人开始放鞭炮,充满了欢乐和尖叫……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吃着热腾腾的饺子,就着腊八蒜和腊八醋,这才叫过年!除了年夜饭、压岁钱之外,穿新衣服是小时候过年最大的盼头了。那时候,一年买不了几件新衣服,全指望过年的时候了,没事就拿出来看看试试,叠的平平整整的压在枕头下都睡不着觉,想象着明天穿上新衣服的开心劲儿,睡梦中都是甜甜的微笑!还记得,新年不许说骂人、不许剪头、不许扫地、不许哭

新年第一天,爸爸妈妈看上去都不那么严厉了,都慈祥了好多,你再怎么调皮捣蛋都不会挨一顿胖揍,没事儿,过年嘛。只是有一个禁忌,尤其不能说“死”字,那多不吉利。还记得,初一开始拜年

大早上一起来,要给长辈和街坊四邻拜年,要说:过年好!过年嘴一定要甜,因为不仅能得到好吃的,还能得到平时不敢想的金额的压岁钱!那时候的红包只有几十块钱,但对我们来说那也是巨款啊!放在兜里怕掉了,放在其他地方怕偷了。当然,到了第二天妈妈一定会说:你的压岁钱呢,我先帮你保管着。直到现在,小时候那些压岁钱我妈也没还我。去亲戚家拜年的时候,大人们总会抓一大把零食塞你口袋里,你揣着一大兜的好吃,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还记得,那大大小小的庙会热闹红红,更充满人情味儿

那会儿庙会上最热闹的就是舞狮子和舞中幡表演。简易舞台上“铛铛铛”锣鼓声一响,人呼啦围上去,里三层外三层,来得晚了就只能看见前面人的后脑勺。除了曲艺等传统节目,还有服装、百货、玩具、小吃。最吸引孩子的当然是小吃,每种小吃都真材实料,地道正宗。还记得,那时最喜欢正月里的亲戚大聚会

过年的时候家里的亲戚都会回来,姑姑、姑父骑着自行车带着好几个孩子,平时不常见的哥哥、姐姐都能见,一群孩子跑着闹着,叽叽喳喳的才叫过年!小时候,年是爸爸买回来的肉,是妈妈给我买的新衣裳,是兜里舍不得花的那几快钱,是那噼里啪啦烟火四溅的一挂小鞭儿。小时候年是期盼…长大了,年是超市里的拥挤,是忙活了半天做好的饭菜谁都吃不下,是拥挤堵车,是黑夜当做白天的混乱。生活越来越好,可那份快乐却离我们越来越远,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了笑着笑着就哭了。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年"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