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高博學300年無人能敵,一首詞人人會唱,下場卻很悲慘!

豫薦你|文【全文2671字,配圖13張】

他才高博學300年無人能敵,一首詞人人會唱,下場卻很悲慘!

他才高博學300年無人能敵,一首詞人人會唱,下場卻很悲慘!


“落日西飛滾滾,大江東去滔滔。夜來今日又明朝,驀地青春過了。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英豪。龍爭虎鬥漫劬勞,落得一場談笑。”

這首《西江月》名氣並不是很大,但第一時間讀完,你有沒有覺得似曾相識?

一首家喻戶曉的詞

有這樣一首詞,它大名鼎鼎,無人不知,人人會唱,很多人看到它都是因為一部古典名著。

他才高博學300年無人能敵,一首詞人人會唱,下場卻很悲慘!


《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分。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和開篇的那首《西江月》很相似,有沒有?沒錯,這兩首詞,都出自“明代第一才子”楊慎之手。其中《臨江仙》,被羅貫中拿去當作了《三國演義》的開場詞,一首詞,驚豔了幾百年。可以說,《三國演義》能成為四大名著,這首詞功不可沒。

第一首《西江月》,和這首《臨江仙》,同出自楊慎的《二十一史彈詞》中的第三段“說秦漢”。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兩首彈詞,指代的是秦漢,而非三國。

他才高博學300年無人能敵,一首詞人人會唱,下場卻很悲慘!


《二十一史彈詞》一共分為十段,詩詞結合,分述明代以前的歷史,意境深遠,並以說唱的方式傳唱至今。

其中第四段“說三分兩晉”的第一首《西江月》,才是指代的三國,唱詞如下: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五霸七雄鬧春秋,秦漢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耕種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這首彈詞,通過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來借喻三國的亂世,明理人一眼就看穿了。這才是楊慎“三國史”真正的彈詞。而這首三國的彈詞,則被馮夢龍拿去稍作修改,成了《東周列國志》的開場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也十分喜歡這首《西江月》。

楊慎能作出《二十一史彈詞》這樣的神作,不僅僅是因為他過人的才華,和他的人生經歷也大有關係。

300年間最博學的才子

他才高博學300年無人能敵,一首詞人人會唱,下場卻很悲慘!


300年間,很難找到第二個如楊慎這般才高博學之人。

如果在明朝非要選一個人,和其他朝代比較,且哪方面都不遜色,這個人一定是楊慎。

楊慎一生留下的著述種類多達400餘種,涉及經、史、詩、文、詞、音律、金石、書畫等,且在天文、地理、生物、醫學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可謂是一個全才中的全才。

許多專家學者都認為楊慎的詩詞當推為明代第一。

當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陳寅恪老先生也說過,“楊慎為人,才高學博,罕有其匹”。

他才高博學300年無人能敵,一首詞人人會唱,下場卻很悲慘!


楊慎出生於官宦世家,書香門第。

他的父親楊廷和年少成名,19歲考中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內閣首輔,他為官清正廉明,生活樸素,協助皇帝平定叛亂,為朝廷立下不少功勞;他所推行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明中期的興衰,但卻因為“大議禮”事件獲罪,最終被貶為平民,鬱鬱而終。

他才高博學300年無人能敵,一首詞人人會唱,下場卻很悲慘!


楊慎繼承了父親的天賦。

他自幼聰敏過人,又有良好的家庭教育,7歲時,唐詩背誦如流,12歲時就能作詩,深得祖父和父親的誇讚,稱他為楊家之“賈誼”。13歲時,他第一次隨父親進京,沿途他寫了很多好詩,一首《黃葉詩》,更是轟動了整個京城,可惜已經遺失,許多父親的同僚,都被他的才華所折服,爭著和他做“忘年交”。

他才高博學300年無人能敵,一首詞人人會唱,下場卻很悲慘!


《詠馬嵬坡》

鳳輦匆匆下九天,馬嵬西去路三千。

漁陽鼙鼓煙塵裡,蜀棧鈴聲夜雨邊。

方士遊魂招不返,詞人長恨曲空傳。

峨眉尚有高丘在,戰骨潼關更可憐。

這首詩就是他進京的路上,路過馬嵬坡時所作。該詩和其他人立意截然不同,他絕口不提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而是獨闢角度,聯想到戰爭中死去的士兵。他的詩中,透露出對百姓的同情,對戰爭的控訴。楊貴妃尚有墓丘一座,可憐那些戰死沙場的士兵,如今只剩下一堆堆白骨。

此詩立意之深,實在讓人無法想象,竟出自一位13歲的少年之手。

他才高博學300年無人能敵,一首詞人人會唱,下場卻很悲慘!

楊慎的入仕之路並不順利。21歲時,他第一次參加會試,文章被列為第一名,不料考卷卻被燭花燒壞,落第。真正有才華的人,不會被輕易埋沒。24歲時,楊慎參加殿試,輕而易舉拔得頭籌,榮中狀元。

自此,他志得意滿,開始登上自己的官場之路。

狀元才子的悲慘結局

他才高博學300年無人能敵,一首詞人人會唱,下場卻很悲慘!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考中狀元,不代表一飛沖天,壯志能酬。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初入官場的楊慎還意識不到,他的性格,最終會令他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楊慎繼承了父親的性格。但和父親相比,他缺少一些隱忍。年輕氣盛的他,經常上書指責皇帝的過失。他這種耿直的性格,不僅惹得皇上大怒,也得罪了不少奸臣。

明武宗死後無子,弟弟明世宗即位,即嘉靖皇帝。

他才高博學300年無人能敵,一首詞人人會唱,下場卻很悲慘!


嘉靖皇帝登基後,非要給自己的生父一個諡帝的稱號,而按照皇室正統的規則,這是不允許的。關於這件事,朝中分為兩派,奸臣都支持嘉靖皇帝的做法,而以楊慎為代表的許多大臣則堅決反對。楊慎更是因為此事,被捕入獄,廷杖數次,然後被流放雲南。而告老歸鄉的父親,也因此獲罪,被貶為平民。

自此,楊慎的官場之路終結。此時,另一位明朝大才子徐渭,才剛剛3歲。

他才高博學300年無人能敵,一首詞人人會唱,下場卻很悲慘!


嘉靖皇帝對他父子二人恨之入骨,幾次大赦天下,楊慎都不得赦免。

楊慎流放雲南的這段時間,博覽群書,做到無書不讀的地步,加上他的天賦,最終無所不精,成為明代第一才子。

中年時的他,面對著滾滾江水,頓悟。人生不就像這滾滾東流的江水嗎?即便是再厲害的英雄豪傑,最終不都將消失在這浪花之中嗎?於是他大筆一揮,寫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首《臨江仙》。

按照大明律法,60歲的犯人一律可以贖身還家。楊慎在友人的幫助下,幾經輾轉,回到家中。

那一年,年輕的戚繼光受到張居正的舉薦,在抗倭的戰役中嶄露頭角;而命途多舛的才子徐渭,也因為抗擊倭寇才能初現,引起了胡宗憲的注意。

他才高博學300年無人能敵,一首詞人人會唱,下場卻很悲慘!


不久後,楊慎又被押回雲南,直到死去,終年71歲。他的父親楊廷和死時,也是71歲。

次年冬天,楊慎被葬在楊廷和墓的旁邊。

他臨死之時的詩,讀完讓人熱淚盈眶,感慨萬千。

《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懷》

七十餘生已白頭,明明律例許歸休。

歸休已坐巴江叟,重到翻為滇海囚。

一個70餘歲的老人,坐了幾十年牢,好不容易熬到釋放了,以為能回家安享晚年,坐在江邊釣釣魚,結果又被抓走了。此時的他內心充滿了絕望,70多歲的他再也無法和命運抗爭了。

大明第一才子楊慎,他最美的年華,卻在流放中度過,最後的結局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正如他詞中所說:“夜來今日又明朝,驀地青春過了。”一眨眼的時間,幾十年已過。

此時,倭寇在東南沿海肆虐,戚繼光訓練的“戚家軍”,即將登場。大才子徐渭,也進入了胡宗憲的幕府,充分發揮著自己的才華。

他才高博學300年無人能敵,一首詞人人會唱,下場卻很悲慘!


正應了《紅樓夢》曹雪芹的那句:“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接下來的舞臺,屬於戚繼光。

最後用《二十一史彈詞》“說元史”第一首《西江月》結束,致敬那位300年最博學的才子——楊慎。

山色消磨今古,水聲流盡年光。翻雲覆雨數興亡,回首一般模樣。

清景好天良夜,賞心春暖花香。百年身世細思量,不及樽前席上。


我是豫薦你,為你讀詩,為你講史。將詩歌背後的故事,歷史上的悲歡離合,講給你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