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复习第18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最新」高考历史复习第18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标】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背景:总:处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大发展、大动荡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生深刻变化。(1)经济:铁犁牛耕出现推广,井田制逐渐变为封建土地私有制。(2)政治:①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诸侯割据争霸;②阶级关系巨变;③各国诸侯重用人才,士活跃。(3)思想文化:学在官府变为学在民间,形成一批学者、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他们站在自身立场相互辩论、攻击。

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最新」高考历史复习第18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影响: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基本精神,如儒家的政治理想、道德准则,道家的辩证法,法家的变革精神。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背景:(1)秦始皇为加强专制集权焚书坑儒,使儒学发展进入低潮。汉初采用黄老学说,无为而治。(2)汉武帝时国力强盛,需要巩固大一统政治局面。(3)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需要而改造儒学,融入法家、道家、阴阳五行等学说,形成“外儒内法、济之以道”的新儒学。

2、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了解):

「最新」高考历史复习第18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汉武帝尊儒的措施:(1)思想上,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正统地位。(2)政治上,用儒生为官。(3)教育上,创中央太学、地方郡国学,将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促儒学传播。

4、影响:

(1)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

(2)思想文化:①儒学被神学化、宗教化(称为儒教);②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不利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③推动了教育、文化发展。

三、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重新巩固——宋明理学(新儒学)

1、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佛(释)教、道教广传,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

(2)隋唐:“三教合一”——儒、佛、道相互渗透,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3)宋明: 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新儒学——理学。

2、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四书章句集注》)、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3、宋明理学的思想观点、评价等:

「最新」高考历史复习第18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注意】

1、朱熹的理学在其生前被官方视为“伪学”,因其指出秦以来的帝王都是无道之君,儒家有正君心的天然权利,他死后其学说被官方修改后才成为官方正统哲学。

2、陆王心学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也标志着儒学完成哲理化、思辨化。

四、儒学的批判继承——明末清初思想的活跃

1、背景:(1)经济:商品经济、资义萌芽发展,社会风气巨变。(2)政治、文化:君主专制、文化专制强化,封建社会渐趋衰落。(3)思想家的个人经历(抗清复明失败,总结明亡教训)。

2、思想观点:

「最新」高考历史复习第18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评价:(1)反映了资义萌芽的时代要求,为儒学发展注入新活力。(2)冲击儒学正统地位,促进思想启蒙,成为近代民主思想的先声(被近代民主思想家借鉴)。(3)发展了传统民本思想(本质上为封建统治服务),体现对民主的朦胧渴望,但仍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不是近代的民主思想。(4)未成系统体系,昙花一现,未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统治地位。

4、儒家思想的影响(理解):(总)对中国社会伦理道德、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都产生深远影响。

(1)体现了人道、民本、秩序精神,利于调节和谐人际关系、规范道德行为、抑制暴政、缓和矛盾、安定秩序。

(2)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道德准则,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和主流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3)影响了亚洲多国、欧洲启蒙思想家。

(4)现实意义:影响当今中国的治国理念,如以德治国、以民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等;被西方国家用于治疗工业文明的弊端。

「最新」高考历史复习第18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