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之名,老師瘋狂暴打學生:有多少家長和學校相信體罰是教育?

在今天,哪怕已經都9102年了,相信體罰和暴力能夠代替教育的家長和學校還是很多。

近日,重慶市石柱縣一培訓機構教師瘋狂暴打學生並逼其下跪視頻引熱議。這名陳姓老師聲稱:“學生是我親戚的兒子,他父母把孩子的希望寄託在我身上,大人管不下來,要我把孩子的壞習慣掰過來,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以愛之名,老師瘋狂暴打學生:有多少家長和學校相信體罰是教育?

重慶培訓老師課堂上瘋狂暴打學生

經鑑定被打的學生所受為輕微傷。而打人者陳某已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十日並處罰款500元。該涉事的培訓機構已經被查封並取締。

01 有多少老師還在相信不打不成才?

前些日子,一條關於人民日報“跪著的老師,教不出站著的學生,嚴師體罰學生不應被處罰”的討論,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近千個回答中,支持體罰學生,認為高舉的戒尺能夠幫助教師樹立威信的回答點贊者眾多,而一大波以前被揍過的過來人,紛紛現身說法……


以愛之名,老師瘋狂暴打學生:有多少家長和學校相信體罰是教育?

特別是下面這幾位(網名隱去,以ABC代之):

大A:

我們上學時,調皮搗蛋的有幾個沒有捱過老師的打罵?有幾個沒有被爸媽胖揍?長大後照樣感恩父母師長!現在的國人,日子滋潤了,覺得自己是個人物了,開始飄飄然起來,孩子受不得一點委屈,若家教不行,請再好的老師也白搭!

嚴B:

因為嚴厲管教孩子(不是冷熱暴力)被學生和家長不理解而窮追猛打,年長老師勸血氣方剛的後來者:人家的孩子……

心懷赤誠的後來者在家長會上言之殷殷:不能縱容孩子啊!不給管,好,我們不管。他是一坨屎,我們只捧三年,你們,可要捧一輩子!

老C:

我年輕時做過汽車修理技工,當年我對徒兒就用武力!我這幾個全是公司老一輩師傅們子女,少年時由於各種原因沒走正道,是公安部門常客!我真的用技術,道理,拳頭教帶他們!他們背後講:師傅是舊社會的師傅!我們打不過他,只好忍了,認了!他們實際全是聰明人,只要指引得當,全是好青年!

看來,“不打不成才”、“嚴師出高徒”的傳統擁躉者還很多的。可是,現在都已經9102年啦,無論我國的《教師法》還是《未成年人保護法》都明確規定:不允許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打孩子是違法的!

02 懲戒不等於體罰,暴力只會帶來傷害

中小學生調皮搗蛋,上課不認真聽講,下課不按時完成作業,都是讓老師頭疼的事兒。老師管理學生有好多方法,進行必要的懲戒也未嘗不可,但懲戒並不意味著體罰,更不能使用暴力。

懲戒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寫檢討、罰站面壁、罰寫作業等等,目的是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通過承擔一定的後果來警示自己和其他學生。

體罰一來傷害孩子自尊;二來打輕了,學生沒有感覺,起不到作用;打重了則必然帶來孩子身體上的傷害

以愛之名,老師瘋狂暴打學生:有多少家長和學校相信體罰是教育?

以前的大家庭,往往有三五個孩子,孩子們之間爭搶打鬧,或者挨父母長輩打很正常,導致這些人長大以後,自然而然也學會了打人,覺得用暴力教訓孩子是挺正常的一件事。

而現代家庭基本都是一兩個孩子,作為養尊處優、身體嬌嫩的未成年人,即便是家長同意可以體罰學生,但老師執行時力度不好掌握,很容易出事,個人和學校都要為此負責。

人在生氣的情況下,根本不會顧及下手輕重,往往隨手就打了過去,一個失誤,就釀成了終生的悔恨。體罰孩子是教育者無能的野蠻表現,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裡,都是不可取的。所造成的傷害和後果,會讓人牢記一生。

據報道,陝西銅川8歲小女孩玲玲的媽媽檢查其作業時,發現她做錯了很多,一時氣憤,就用力打了她後腦勺一下。玲玲捱了打,一開始若無其事的,還啃了袋泡椒鳳爪。但沒過多久,卻說頭暈噁心,不一會就口吐白沫,陷入昏迷。嚇得家人趕緊送去醫院,卻為時已晚。

以愛之名,老師瘋狂暴打學生:有多少家長和學校相信體罰是教育?

媽媽嚴重懷疑是孩子吃的鳳爪有質量問題,堅持要做屍檢。誰知屍檢結果顯示,孩子的死根本不關鳳爪的事,而是顱內挫裂傷所致。原來媽媽那一巴掌拍到的地方,是腦部延髓和神經的交匯處,外力造成顱內血管破裂,血塊壓迫到神經導致身亡。

媽媽後悔萬分,但為時已晚矣。這樣血的教訓怕是要伴隨她一生的回憶了。

03 體罰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那些相信“不打不成才”的“前輩”們可能不知道: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大了去,有些孩子是真不怕打,體罰對他們根本起不到作用。對於這些不怕打的孩子,體罰只會讓他們的心靈更加憤怒,而在心裡生長出一層保護的殼,建立起自我防衛和保護機制。體罰早已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臭名昭著的山東臨沂第四人民醫院網絡成癮戒治中心成立於2006年,作為這個中心的主任,出生於1962年的楊永信楊因為2008年一部電視紀錄片《戰網魔》,而成為了全國“網癮救世主”。無數的家長把自己“不聽話”的孩子送到他這裡,以期“救治”。

央視記者柴靜曾採訪過楊永信,問他怎麼治療孩子,他的回答就是藉助電擊,邊電邊問為什麼孩子要來這裡、玩遊戲對不對、爸媽送你到這裡覺得委屈嗎,如果回答錯了就繼續電,直到孩子承認錯誤為止。電擊“治療”、體罰跪拜……關於這個網戒中心的諸多描述,恐怖得像都市幽靈傳說。

以愛之名,老師瘋狂暴打學生:有多少家長和學校相信體罰是教育?

直到2016年,在一名曾被“治癒”出院的網友“未消逝的青春2015 ”的發文揭露下,這個網戒中心才被徹底關停。

時至今日,還在迷信體罰暴力作用的人,在無數血淋淋的現實教訓面前,不應該徹底清醒清醒嗎?

04 好老師不靠體罰來樹立自己的威信

有一則寓言是這樣的:寒冷的冬天,北風和太陽比賽,看誰的威力大,能把行人身上的外套脫掉。北風呼嘯而來,結果行人卻裹緊身上的衣服,讓它無計可施;而太陽則溫暖和煦,一會兒就曬得人冒汗,行人自動脫掉了外套。

好老師正如太陽一般,用自己正向的能力來影響、培養學生,讓他們自覺自動地接受了教導。他們從來不是靠體罰樹立起自己的威嚴,而是用自己豐富的知識、人格魅力和對學生的真心關愛,贏得了大家的尊敬和愛戴的

浙江杭州景芳中學有一名95後語文教師陳欣,今年她代表學校的七年級語文組,參加了賽課活動。在現場的廣告課上,竟然是讓學生給自己寫“徵婚廣告”。這下課堂氣氛熱烈,同學們紛紛為老師的婚姻大事“操心”起來。


以愛之名,老師瘋狂暴打學生:有多少家長和學校相信體罰是教育?

像什麼仙女芳齡十八,‘陳’熟穩重,讓你每天‘欣’情自在。仙女晨新出現,一路火花閃電。”“我是你的誠‘欣’,你要把我捧在手心。”之類的金句頻出。

這樣輕鬆活潑的教學風格,這麼不惜“自黑”的美女老師,哪個學生會不喜歡呢?學好她的語文課自然也就不在話下了。

好老師認為根本不需要威嚴,而是放下老師的架子和學生親密無間甚至和學生稱兄道弟。山西朔州一中的80後教師蘭會雲,被學生們親切稱為“蘭哥”。

學生時代的蘭會雲是一名差生,二次高考後,才成為了西南大學地理專業的免費師範生。差生經歷讓他成為一名教師後,更懂得如何與學生相處。他堅信善意總能得到回饋,努力去做一個溫暖善良的人。

作為班主任,蘭老師負責的高中633班是全校中考成績墊底的學生。網癮、打遊戲,早戀、成績差,剛接手時,他所遇到的問題比自己一週上的地理課還要麻煩。

為了拉近和學生的距離,他下載了遊戲,用小號加學生好友,向他們請教。凌晨兩點登錄,看哪些學生在線。他向大家許諾,好好學習 “等高考結束,我請同學們上網玩通宵。”因為理解和尊重,慢慢地,班上打遊戲的風氣止住了。他也成為了學生們的“蘭哥”。

以愛之名,老師瘋狂暴打學生:有多少家長和學校相信體罰是教育?

高考一結束,他就在市裡最好的網吧場請學生,兌現了自己承諾。隨後,他帶著班上11名準備充分的畢業生,從朔州一路騎行南下,歷經1800餘公里的艱苦跋涉,抵達上海,給了同學們一個畢生難忘的18歲成人禮。

05 迴歸教育的實質,以愛身體力行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

教育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不需要天天講什麼大道理,也不需要過多批評指責。

蘭會雲老師面對差生班,一直試圖以身作則,教會孩子們如何去做。當學生亂丟垃圾時,他不是大聲斥責學生,而是自己過去撿起來,當著學生的面丟進垃圾桶。學生丟一次,他撿一次,慢慢地,學生就不再亂丟了。

社會心理學家埃裡希·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一書中寫道:愛是一門可以通過後天學習得來的藝術,是走向完善性格、豐富靈魂的人生實踐。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自己永遠不會得到愛的滿足。學會如何讚美,表達愛,對於個人而言,非常重要。

以愛之名,老師瘋狂暴打學生:有多少家長和學校相信體罰是教育?

愛意味著理解、尊重、關心和責任。嚴師是指“嚴格”,而不是“嚴厲”,更不是“嚴酷”。“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當老師手裡拿著的不是鮮花,而是高舉的戒尺時,必然傳達的是暴力和戾氣,又怎麼能夠散發出愛的溫馨來?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是孩子學業上的領路人,還是他們人生三觀的塑形師。願我們的教師與時俱進,以愛之名,身體力行,真心感受到並傳達出教書育人的一路芬芳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