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沈先生描述邊城的時候,就連喧囂的城市都會靜默。沉浸下去,仿若自己置身於山水間,那裡下起了綿綿的細雨,輕輕地滴落進心波……
我站在茶峒河邊,遙望著周圍的景緻:山巒、白塔,渡船,還有漸行漸遠的歌聲……
這是我初讀《邊城》 的感覺,像遊進了世外桃源般。在那裡,沒有戰爭,沒有水深火熱;沒有都市,也沒有繁華喧鬧。邊城雖是一處“被隔絕”的地方,但它卻守護了最該守護的東西——最原始的自然風光和最美麗人間煙火。
清澈見底的河流,憑水依山的小城,河街上的吊腳樓,等待的渡船……這些富有湘西地方色彩的景物,自然而清麗,優美而不加豔沫。這樣的山水風光孕育了那裡人的風土人情,孕育了淳樸善良的湘西百姓。
翠翠是是湘西山水孕育而來的精靈,天真善良,溫柔清純。這樣不食煙火氣的她喜歡和爺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常年與山水作樂;她不曾遠遊,更不願離開,她與爺爺相依為命,朝夕相伴,在輪迴的擺渡中守護自己的河山;而對愛情方面,她擁有少女的羞澀與純真,在初遇儺送時,她情竇初開,默默的喜歡,且一直放在心裡;同時,她又對未來的生活抱有美好的幻想,那樣的愛與喜歡,以至於夢裡“想飛到溪懸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儺送駕船遠走,她又矢志不渝的等待,堅定而執著,曲婉而動人。
男主儺送在愛情方面情感細膩且專一,我猶記得他的話:“我尚且不知我應是得座碾坊,還是一隻渡船,因為我命裡或許只需我撐一隻渡船。”就是這樣,他孤獨地追求著愛情,和哥哥“決鬥”夜半唱情歌,希望爭取翠翠的心。但是,因種種的錯過,這樣痴心的倆人未向對方表白自己的心意,又因種種的不巧,相愛的倆人未來及解釋而留下無言的遺憾。
爺爺是這個故事中一個代表中國傳統美德的極具人性美的角色。他淳樸厚道,做人本分,堅守渡船多載,且不多收人贈與的錢財;他疼惜孫女,對翠翠傾注了自己全部的愛。生活上,他對翠翠無比關懷,無微不至;感情上,他善解人意,體會翠翠心思。他想為翠翠嫁一個好人家,且又尊重翠翠自由選擇幸福的權利;他一步步小心翼翼,體察入微,又責任滿滿,牽繫孫女。
汪曾祺先生曾說,“邊城不只是一個地理概念,也是一個時間概念,人文概念;邊城是一個大城市的對立面。”誠然,《邊城》描寫的湘西,除了秀麗的自然風光,還有有古樸美好的鄉土人情。那裡不受硝煙戰爭的打擾,家家戶戶也都有自己安穩且本分的生活,他們民風純樸,不講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團結友愛。外公對孫女的愛、翠翠對儺送純真的愛、天保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以及兄弟間誠摯的手足之愛,這些都代表著未受汙染的農業文明的傳統美德。
“《邊城》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產品,它是真實的,又是理想化的,它是一種理想化了的現實。”確實,一方面沈先生崇尚那美好的人性,捕捉現實中逐漸消退的古樸民風,他極力狀寫湘西自然之明淨,也是為了狀寫湘西人的心靈之明淨:單純可愛的翠翠,還有情感專一的儺送,敦厚朴實的船伕爺爺,大度直爽的天寶,還有熱情無私的船長順順……無一不是沈從文先生對淳樸自然人情的懷念;他將這些人物的生活遭遇和情感故事揉進了湘西的山水間,塑造了動人美好,又悽美感傷的故事情節。另一方面,《邊城》是一個溫暖的作品,它描繪了動人的親情與愛情的同時,後面也隱伏了深深的悲劇感。天保的溺水生亡、爺爺的突然去世、儺送的遠走他鄉……這樣的曲折情節不禁讓人感傷。而那一句“那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短短收尾,卻還未留下結局,又給人留下無盡的回憶和想象的空間。
我合起了書頁,但心頭的百般思緒卻未合上。我好像還站在那茶峒河邊上,看著遠方孤獨的少女站在渡船上,遙望著那座新建的白塔。
閱讀更多 引意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