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東北歷史(86):清朝為啥修建柳條邊,如今去哪看遺址?四平!

​東北大地,沃土千里。

清朝的時候,柳條邊橫亙東北大地。

時過境遷,如今已經很少能夠見到。

那麼,五一小長假就要來了,我們去哪裡看柳條邊遺址呢?


故事:東北歷史(86):清朝為啥修建柳條邊,如今去哪看遺址?四平!

柳條邊


什麼是柳條邊?簡單點說,就是柳條編織的城牆。

術語是這麼說的,先挖一條土堤​,每隔五尺插柳條三株,柳條粗四寸,高六尺,埋入土內二尺,外剩四尺。各柳條之間再用繩連結,稱之為“插柳結繩”。之後,在土堤外面挖一口寬8尺,底寬5尺,深8尺,其橫斷面為倒梯形的壕溝。因為土堤上柳樹條,所以人們把這條由壕溝和土堤組成的障礙物,叫做柳條邊。

清朝之所以修建柳條邊,史料中說是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保護這一區域的“參山珠河之利”不被朝鮮人破壞,二是防止外藩蒙古入侵。

其實,每日漢字編輯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滿清入關後,自信心不足,總是擔心自己駕馭不了歷史文化悠久的中原。在這些統治者的思想意識中,一旦在中原待不了,自己就回東北老家。所以,他們修建了柳條邊,抵擋外族入侵老家。


故事:東北歷史(86):清朝為啥修建柳條邊,如今去哪看遺址?四平!

柳條邊


柳條邊的建設分兩期過程。

第一期的柳條邊,人們俗稱叫做“老邊”, 範圍從威遠堡(今遼寧省開原市)為中心點,南至遼寧鳳城,西南到長城的山海關,長達1950公里。

我們看上圖,就知道老邊的位置了。當時,皇族修建老邊,是為了防禦中原漢人入侵東北。但是,後來滿清皇族發現蒙古族也不老實,比如說葛爾丹,動不動就和清朝幹一仗,非常容易進入東北老家,就這樣開始了二期工程。

第二期亦稱“新邊”,自清康熙九年(1670年)開始,自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完成,由寧古塔將軍開始主持修築。從威遠堡往東北走向,一直修到到松花江邊的吉林市,全長690公里。

這樣,在東北區域的柳條邊,就完完全全的形成了一個“人”字型。


故事:東北歷史(86):清朝為啥修建柳條邊,如今去哪看遺址?四平!

柳條邊


縱觀中國歷史,靠牆是擋不住外患的。

清朝末年,中原地帶戰亂頻發、瘟疫不斷,所以很多中原漢族人非常想到土地肥沃的東北生活。在這種情況下,嘉慶及其以後之帝則開始逐步解禁,長春廳就是在1800年建立的,專門負責管理移民。最後,清朝不得不放棄柳條邊,人們出入自由。

在東北歷史上,柳條邊是一座土長城,抹下了濃重的一筆。

這個五一小長假,很多用戶也說,疫情當下,帶著孩子去感受下東北的歷史,看看柳條邊。如何去看呢?我們只要看好柳條邊的走向,就會看到柳條邊的遺蹟。

如果想去看博物館?那也是有的,在四平市。


故事:東北歷史(86):清朝為啥修建柳條邊,如今去哪看遺址?四平!

布爾圖庫邊門


在柳條邊“新邊”,清朝設了4座邊門,由南向北,即布爾圖庫邊門、克爾蘇邊門、伊通邊門、法特哈邊門。其中,布爾圖庫邊門就在四平境內,尚存30公里長的邊壕,舊貌猶存,高1〜1.5米的土堤和1.5〜2米的深溝,成為今吉林省和遼寧省的分界線。布爾圖庫邊門為滿語,意為“半拉山塔子門”。如今,人們習慣稱半拉山門。1986年,四平市人民政府撥款,恢復了布爾圖庫邊門,闢為“柳條邊文物陳列館”。

這座邊門位於四平市鐵東區山門鎮, 目前僅存兵丁房和二老爺府。不過,您到這裡後,可以感受柳條邊的歷史滄桑,觸摸那段閉關鎖國的歷史。【作者:每日漢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