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5-6集: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礙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礙。千里盤盤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帶。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勝,似曾小小興亡。——【清平樂】宋·辛棄疾

特意選了辛棄疾這首《清平樂》為引子,方能配5-6兩集劇情的風起雲湧、清溪奔快。


《清平樂》5-6集: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礙

前面四集劇情平平,到5-6兩集,一下來了幾件大事:仁宗生母李妃去世及喪儀之爭,太后朝堂上不顧大臣反對要違制著袞服(只有天子可著)祭祖,太后去世八大王靈堂前揭仁宗身世指太后毒殺李妃致坊間流言四起,仁宗率百官開棺驗屍平息謠言還太后身後清白,仁宗執意廢皇后……都是大事啊!但這劇處理的方式我個人覺得挺好,沒有把衝突弄得兵氣過重,始終緊扣一個“仁”字。

看到第四集時,還覺得仁宗之仁,乃是人在屋簷下的隱忍;看到第六集,已然覺得仁宗之仁,實是渾然天成。劇中許多關於仁宗日常生活中仁厚的小細節,都是史書有記載的,良心劇。

仁宗之仁,仁在哪裡?仁在身為皇帝,他有著非常珍貴稀有的同理心,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且在侵犯自己利益的時候,也是如此。這一點,別說是皇帝,便是普通人也很難做到。

朝堂之上,太后不顧群臣反對,非要著袞服祭祖。太后著袞服,置天子於何地?仁宗找晏殊訴說此事時,一番話真是讓人服他這個“仁”:他說太后要著袞服,其實並不是故意為難他這個天子,而是代理朝政12年,身體不好,自知時日無多,想任性一回;也是想在祭祖時,以此告訴託付國家的先帝,自己不負所托罷了。朝臣都認為太后此舉,是武后之心,仁宗則認為,不過是一個老母親的任性。能這樣想,對於君王,實屬不易。

當權者,除了自己,都見不得那權位上還有或可能有另外一個人,即使是母子父子兄弟都不行。所以生在帝王家,才會有富貴卻未必有命享。這一節,把仁宗之仁,表現得淋漓盡致。且完全是他自己的想法,並無任何輔臣點化。大約也因為如此,晏殊對仁宗才更加傾心輔佐,願為其扛下所有非議。

仁宗之仁,仁在寬厚。他是真寬厚,事事處處人人,到目前為止,他沒把任何一個人逼到沒有轉身的空間。而事實上,很多切身的事情,他完全有理由追究——

皇后愚蠢善妒,任性打嬪妃,卻失手劃傷阻攔的皇帝的脖子致流血。這在很多皇帝那兒,怕是會惹來殺身的大禍,仁宗雖也惱怒,卻原諒她確實不是故意傷自己。而這個皇后,還是他非常看不上不喜歡的皇后;

在平息關於太后害死李妃的謠言時,作為謠言中最受傷害的人,對劉家與八大王兩方皆不過多追究,事了即了。公開透明地還原真相,告誡百官謹記人言可畏,莫輕下斷言;

又如點破呂夷簡力主廢后、懲罰諫官的私心時的點到為止;容忍富弼、范仲淹等直臣,在朝堂上、宮門公然矛頭直指天子的強勢進諫;不管是廢后還是貶諫官,並不株連折辱,把事情做得太狠太難看……

大處有天子之量,小處有常人之心。是為仁。


《清平樂》5-6集: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礙

另一方面,不得不說,當時的政治環境是真清明啊!這清明,讓官員整體不至於太惡太劣,不管黨爭還是弄權,都會有些分寸,沒有那種窮兇極惡、大奸大惡之人。

像呂夷簡,此人可算是官場油子,最是老謀深算,很會見機行事。但關鍵時候,他並不掉鏈子,該拿主張的時候,也是不怕事的。李宸妃去世,太后執意悄沒聲地按普通宮嬪死亡處理,呂夷簡長守望太后宮外,據理力爭。那一番諫言入情入理入心,既平眼前危機又絕未來後患,確實處理得好。想來能高居相位,其他不說,見識與擔待,定然還是有的。

再說晏殊,這也是個特別懂官場的人。他既是重臣又是帝師還是當朝著名詞人,周旋於皇帝、直臣、權臣、文人之間,一邊在朝堂上商討國事,一邊在山水間撫琴唱詞;一邊與范仲淹等人推心置腹心懷家國,一邊主動捨身扛鍋暗度陳倉以全天子之德。

范仲淹、富弼、韓琦一干人等,俱是既有才華也有風骨,且精神上相互認同,言行上相互支持。他們在天子面前不卑不亢,據理力爭;太后生前不畏其威不攀附其勢,死後不議其非不落井下石。一路看下來,這些人似乎根本不在乎貶黜。貶黜在仁宗朝,於官員實在是常態,沒貶黜過幾次,都沒資格上語文書!這才六集,晏殊已經被貶黜兩次,范仲淹剛進京就準備被貶,結果如他所願。

比起摘帽子、打板子、抄家、坐牢、掉腦袋,貶黜就是換個地方做個小官。之前看過的這些名人生平,被貶確實是常態,感覺沒被貶過幾次,都不好意思說是名人了——像蘇東坡,全國各地貶個遍。起起落落、走走回回,仁宗朝的官們,性命之憂似乎不大有。

感覺那時朝臣,文章不能差,氣節不能虧,道義不能廢,禮法不能違,先律已再度人。之前出場的晏、範、韓、歐陽,之後出場的富弼、王堯臣等,身上都有一股浩然之氣、君子之風。

他們何以能如此?

皆因朝廷能容人,天子能容人,太后能容人。

天子有失、太后有過,大臣們敢於當堂指出;諫官因言被貶,富弼就在朝堂之上大聲批評皇帝:諫官妄議,朝廷也不能懲罰,以免阻塞言路——這見識,是不是比現代還現代?

在廢后一事上,仁宗飽受批評與指責。他不是用自己的帝王之威強行壓制,而是求諸百官:中宮不可無人,大家看,誰合適呢?給朕推薦一個唄。

這一手轉移火力用得好啊!參與選皇后,這事古今中外、民間官方,都是極有熱情的。都想看新人笑,便會不再管舊人哭了。

有人評價宋仁宗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皇上)——這評價很客觀啊!這兩集,仁宗皇帝個人魅力畢現。

廣袤肥沃的土地上,萬物生長。所謂厚德載物,便是這個道理吧?

吐槽一下本劇人物的自我稱謂,極是混亂:皇帝一會兒朕,一會兒我;太后一會兒吾,一會兒我;宮中女子一會兒奴,一會兒我;臣子一會兒臣,一會兒我。

聽著真是說不出的彆扭。

接下來,要選皇后了,曹丹姝不平凡的人生要拉開序幕,幸與不幸,誰能說得清呢?


相關閱讀:

點擊文後鏈接瞭解更多,看佛系虐戀小說《五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