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留守山沟的养蜂人

5年前,穆补贵开始在家养蜂,如今家里有60箱蜜蜂、8亩枣林和19亩坡地。养蜂让他在脱贫的路上走得更快了一些。他说:“如今在外面生活成本太高,与其在外打工,不如在自家窑洞前养蜂。”

一个都不能少:留守山沟的养蜂人

穆补贵今年56岁,他家在山西省石楼县裴沟乡穆家洼村,2016年1月“因灾、缺资金”被认定为“一般贫困户”。全家三口人,妻子和儿子都在外地打工,他独自在家留守。

一个都不能少:留守山沟的养蜂人

石楼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2015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2万户、贫困人口35920人,贫困发生率达36.7%,境内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农作物广种薄收,交通闭塞,没有高速公路和国道。同时,石楼的山上枣树成片,加上干旱半干旱的气候,使得这里的蜂蜜水分含量极低,为蜜蜂养殖带来极大的优势。养蜂投入小见效快,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渠道之一。

一个都不能少:留守山沟的养蜂人

穆补贵的家是一座三孔窑洞,院里有几棵枣树和一小块菜地,菜地边上摆放着他的60个蜜蜂箱子。

一个都不能少:留守山沟的养蜂人

穆补贵刚从30里外的地方转场放蜂回来。石楼的蜂农与四处游牧转场的蜂农不同,他们大多会固守在石楼方圆不超过100公里的范围内。

按照正常的年景,一个蜂箱一次就可产20多斤蜜,可最近三年每年洋槐都受灾,今年槐花蜜的水分稍高,还不符合订单公司的收购标准,到现在还没有摇蜜。穆补贵把今年的期望寄托在接下来的枣花期,期待能有一个好收成。

一个都不能少:留守山沟的养蜂人

于初中未毕业的穆补贵来说,每天记录蜂场管理日记并非易事。但订单企业要求蜂农坚持写养蜂日记,做到原蜜一户一检,成品一批一检,全程可追溯。符合标准的产品企业的收购价格会比市场高出20%。

去年养蜂算不上大丰收,由于严格按照欧盟认证的标准生产,收购价比往年高出20%。穆补贵用卖蜜的钱购置了一台农用机动三轮车,这是他家最值钱的家当。

一个都不能少:留守山沟的养蜂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