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私奉獻者,到愛心受益者


從無私奉獻者,到愛心受益者

【千面糧人】系列微紀錄片,是一檔真實記載糧油行業專家、糧油守藝人、糧油企業工作者、糧油系統先進人物等真實人物故事的訪談板塊。發掘社會真知,講述真人、真事、真情的糧人故事,帶您領略糧食人背後的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


每天早上,54歲的邵燕都會到禹城市麥香園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巡視。靠近車間,麥香飄來,像極了小時候蒸饅頭剛出鍋的香味。


北緯37°是國際公認的“黃金優麥區”,德州禹城恰居其中,這裡小麥做出來的饅頭格外好吃。

從無私奉獻者,到愛心受益者

人生的兩次創業


“1981年進入糧食系統,至今已經是三十八個年頭了。” 邵燕是麥香園的總經理,每每回憶她的創業史,總是感慨良多。


邵燕曾在德州市駐禹城糧食轉運站工作。1994年,單位效益不行,丈夫單位好幾個月發不下工資,不甘於現狀的邵燕,是單位第一個選擇下海的人,成為了個體戶。


從無私奉獻者,到愛心受益者


別看她如今是禹城糧食行業當之無愧的女領軍人,其實在糧食行業也是摸爬滾打了多年。下海那年,她剛28歲,抱著未滿週歲的孩子,就開始了北糧南調,搞起原糧生意。


為催要帳款,擠在悶熱的綠皮車廂裡,單腳落地能站十二個小時;為省十元住宿費,能在火車站廣場躺一宿;為按時給客戶裝車,冒著鵝毛大雪去50公里外,站拖拉機上一個多小時,寒風刺骨;收糧最忙的時候,一天18個小時不吃不喝,她還創下了收糧七天七夜沒回家的記錄……邵燕說,有多少磨難,根本數不清。


從無私奉獻者,到愛心受益者


善心之人往往得到更多眷顧。為了幫助賣糧困難的農民,邵燕與小麥結下了不解之緣,還開起了麵粉廠,生意紅火。


然而好景不長,多年的勞累把身體拖垮,邵燕得了一場大病,不得不停掉收益不錯的廠子。2009年,邵燕康復後,轉身賣起了包子,還註冊了麥香園食品有限公司。四十多歲的人,開始了第二次創業。


首家掛牌上市的饅頭企業


禹城地處種植優質小麥的“黃金緯度”,“這裡的小麥麵筋度高,蛋白質含量高,做出來的麵粉粉晶時間長,既然家鄉有這麼好的地理優勢,能不能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做出最地道的山東饅頭?”


從無私奉獻者,到愛心受益者


邵燕花了兩年的時間待在製造屋裡,全心研究饅頭製作工藝,終於研究出了“三醒三發八道壓面”的工藝,還申請了專利,這樣做出來的饅頭不僅勁道,還富有彈性。“好饅頭的標準是什麼,這個饅頭你把它抓爛了,最後還是能反彈回來。為什麼,說明它麵粉品質好。”


德州糧油產品雖好,知名度卻不高,都知道山東面食好,卻沒有一個響亮的品牌。借“齊魯糧油”公共品牌打造的東風,邵燕把麥香園的品牌宣傳了出去,饅頭也有了知名度。


從無私奉獻者,到愛心受益者


2015年,麥香園成為全國首家饅頭掛牌上市企業;2017年,麥香園的饅頭、饅頭專用粉、木柴鍋餅、全麥粉、水餃專用粉全部獲得了綠色認證。


從幾十平方的小作坊,到現代化的加工車間,做饅頭的路,邵燕一走就是十年。如今的麥香園,集小麥種植、麵粉研發、麵食加工培訓、電子商務、農業旅遊於一體,形成了一個健康產業鏈條。麥香園如今已是中國主食高標準全產鏈企業、山東省重點龍頭企業,省級標準化種植基地,邵燕也成了全國農業雙創帶頭人。

從無私奉獻者,到愛心受益者


深挖產業鏈的共同致富人


承擔社會責任,幫扶需要幫扶的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邵燕一直致力於挖掘禹城小麥產業鏈的價值。


四年前,邵燕成立了麥香公社聯合體,利用黨支部共建模式發展標準化種植,從最初的13個村一萬多畝,發展成84個村八萬畝的標準化健康主糧供應基地。有了規模,就有了拉動。


從無私奉獻者,到愛心受益者


邵燕還手把手教授勞動技能,積極帶動當地婦女和家庭走上致富路。她說,為家人奮鬥是生意人,為大眾利益做事才叫事業。


今年疫情期間,聽說山東醫療隊在抗疫前線吃不慣米飯,想念家鄉的大饅頭,邵燕二話不說捐贈了10萬個山東大饅頭。“這個大饅頭帶去的,不僅僅是家鄉的味道,更多帶去的是山東父老鄉親的牽掛和惦念。”邵燕說。


從無私奉獻者,到愛心受益者

去年在山東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幫扶下,麥香園與中科院、南農大、江南大學中化集團等合作,建立了自己的研發室,智慧農業通過線上平臺、線下渠道同時開拓。邵燕自豪自己是老糧食人,“我們山東老糧食人有個共同的情感,就是把咱山東實實在在的好糧油推向更大的平臺。”


“不僅僅要做出中國最好的饅頭,還要把山東大饅頭推向世界。”這是邵燕的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