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製造業佔GDP的比重“過早、過快”下降

如果這裡的內容有幫到你,請點擊關注!

近年來,受金融、房地產行業“暴利”增長、製造業成本快速上升、部分製造業向外轉移等因素影響,我國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以下簡稱“製造業比重”)與美英日德等國相比,呈現過早過快下降特徵。

我國製造業佔GDP的比重“過早、過快”下降


 01
  鑑於各國經濟發展和發展戰略階段不同,製造業比重差異較大(圖1)。據 某某製造所瞭解,上世紀80年代以來,受里根/撒切爾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影響,美英兩國金融自由化更加顯著,金融業的發展大大加快了產業外移,產業空心化問題嚴重,製造業比重下降明顯,目前穩定在10%-15%左右之間。德日兩國重視製造業,金融泡沫化不如英美,深層次原因之一是德日本身是追趕型經濟體(相對二戰後其他西方國家而言),在經濟發展戰略上歷來把製造業置於重要位置,由此製造業佔比下降較慢,目前保持在20%以上。韓國作為新興市場國家,製造業比重呈現“穩中有變”的態勢,2017年比重為27.6%,屬製造業比重較高的國家。巴西、印度等國家處在工業化進程爬坡階段,製造業比重還在10%-15%左右。

我國製造業佔GDP的比重“過早、過快”下降


 02
  我國製造業比重下降“過快”特徵明顯。美國製造業比重整體呈下行態勢(圖2),從1953年最高點27.6%到1980年完成工業化的19.5%,27年下降了8.1個百分點,年均下降0.3個百分點,年均下降率為1.3%。韓國製造業比重則經歷了“先升後降”的過程,在2010年達到高峰28.5%,後呈下降態勢,2016年為26.8%,6年下降1.7個百分點,年均下降0.28個百分點,年均下降率為1.0%。德國在1991-1996年5年間呈明顯下降後,基本維持在20%左右,平穩運行。日本從1994年到2002年緩慢下行,比重從22.9%下降到20.9%,9年下降2.6個百分點,年均下降0.28個百分點,年均下降率為1.3%。
  從美英德日等國家制造業比重演變歷程來看,均經歷下降的過程,多數耗時數十年甚至半個世紀以上的時間。與之相比,我國製造業比重呈明顯快速下降態勢,尤其是在2011-2016年間,近5年下降3.2個百分點,年均下降0.64個百分點,年均下降率為2.0%,下降速度明顯過快,不符合一般國家產業發展規律,值得高度注意。

我國製造業佔GDP的比重“過早、過快”下降


03
  我國製造業比重還具有“過早”下降的特徵。美國在1953年,人均GDP(以2012年不變價)達到1.7萬美元時,製造業比重達到歷史最高點,為27.6%。之後隨著人均GDP的提高,美國製造業比重整體呈下降的態勢(圖3),兩者關係呈明顯負相關。有研究表明,日本、德國是在1970年人均GDP分別達到1.7萬、2.0萬美元時,製造業比重處於歷史最高點(以2010年不變價計算,1970年日本、德國人均GDP分別為1.9萬、2.0萬美元)(楊偉明,2018)。從數據可以看出,日本、德國隨著人均GDP的提高,製造業比重降幅較小,基本維持在20%左右波動。韓國則在人均GDP2.3萬美元(2010年不變價)時,製造業比重達到最高點28.5%,後隨著收入增長呈下降態勢。
  可見,美德日韓等國家均是在人均GDP達到較高水平時,製造業比重才開始下降,而我國2006年人均GDP3069美元(2010年不變價),比重達到32.5%就已開始下降,並在2011年人均GDP4972美元(2010年不變價),比重達32.1%時快速下降,“過早”地出現了製造業比重下降的現象。目前我國人均GDP只有9000多美元,尚未進入高收入國家,但已“提前”進入製造業比重過快下降階段。

我國製造業佔GDP的比重“過早、過快”下降

看都看了,你真的不想關注一下嗎!

關注我,同一位老水手一起在機械的海洋航行——Seam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