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與得之間的抉擇是一種生活的藝術,亦是一種人生哲學

捨得是一種人生智慧和態度,是擁有超越境界來對已得和可得的東西進行決斷的情懷和智慧。也是一種雅俗共賞,啟迪心智的"生活禪"。捨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人生,其實都在得與失之間徘徊,從一開始的一無所有,到慢慢地開始擁有,而後,你又要將一切交付給明月清風,一切都將離你而去。無論是你所珍惜的,還是你所唾棄的,你所得到的,終有一日都會離你而去,不復存在。

舍與得之間的抉擇是一種生活的藝術,亦是一種人生哲學


我們都是赤裸裸地來,又赤裸裸地離開這個人世,沒有什麼是能夠帶走的,其實也沒有什麼是能夠永遠留存於人間的。唯有人的精神和品質,才是永垂不朽的。世間的我們,多感苦惱,其實苦惱的最大來源就是自己的患得患失。人們常因此而參不透,你要有所取,必須有所取。人生“取”固然費力,但要做到“捨得”,亦是大難。

剛剛結束的熱播劇《完美關係》中的男主角衛哲,也是一樣。由黃軒飾演的衛哲,是一個十分優秀的獨立公關人,他獨攬每年的個人獎項,更有一套“硬核”的衛哲法則。雖然他很成功,但卻讓人喜歡不起來。不管是同行,還是陌生人,都對他那不可一世的倨傲和冷漠的態度很反感。可當他慢慢捨棄了衛哲法則時,生命便開始有了溫度。最後他不僅幫助了別人,也治癒了自己的焦慮症,不但得到了同行的敬重,還收穫了一份美好的愛情。

舍與得之間的抉擇是一種生活的藝術,亦是一種人生哲學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百帕瓦羅蒂還是一個孩子時,他的父親就開始教他唱歌。當時,帕瓦羅蒂興趣泛,有很多愛好和目標,既想當老師、度又想當工程師、科學家,還想當歌唱家。最終,他在父親的告誡下選擇了唱歌。在經過三個七年的努力後,他最終成為了歌唱知家。帕瓦羅蒂做了一個很明智的選擇,因為他懂得自己想要什麼。道只有懂得取捨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成功。越王勾踐,十年臥薪嚐膽。他捨棄了作為一國之君該有的尊嚴,換取了苟活一世的機會。但他卻利用這個機會滅吳復越,報仇雪恥。過程雖然艱辛,但他最專終取得了成功。他是一個懂得取捨的人,是一個因取捨而獲得勝利的人。他的故屬事告訴我們:想要成功,首先要懂得取捨。

人生處處都是選擇題,做學問要有取捨,做生意要有取捨,愛情要有取捨,婚姻也要有取捨,實現人生價值更要有取捨……生活本來就是舍與得的世界,我們要捨棄那些讓別人不那麼舒服自在的堅持,學會在選擇中走向成熟。正如孟子所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舍與得之間的抉擇是一種生活的藝術,亦是一種人生哲學。

舍與得之間的抉擇是一種生活的藝術,亦是一種人生哲學


曾有人寫過這樣一首小詩:不捨棄鮮花的絢麗,就得不到果實的香甜;不捨棄黑夜的溫馨,就得不到朝日的明豔。自然界是這樣,人生也是這樣。

美國著名作家布魯斯在《取捨之道》一書中談了對放棄的理解,他說:“面對工作,應該學會放棄,學會放棄,就學會了重新選擇自己。”

同樣,我們也會在生活中面臨許多取捨問題,例如,你很難推拒一個不適合自己的應酬,怕人家說你越來越牛了;在某些不適合的場合,想走時很難轉身就走,怕自己的情商值太低;你很難離開一個情人,即使你知道他根本不適合你。是不是還想多得到一些什麼呢?所以你也許明知耽擱無益,貪多無益,但就是捨不得,甚至不願意放棄令自己不快樂的東西。

舍與得之間的抉擇是一種生活的藝術,亦是一種人生哲學


有些人曾經在把自己弄得很累的工作中掙扎很久;和一個不適合自己的愛情掙扎很久;在自己的原則和人情的矛盾中掙扎很多次;凡事沒有一個理想的結果就不甘心。不想和過去付出的心血該說再見時說再見,所以苦。

毫無疑問,你應該揣度,什麼該放棄,什麼不該放棄。為了那些不能放棄的,你放棄了哪些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呢?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這個有限的時間內,我們應該作出理性的選擇,究竟什麼該擁有,什麼該放棄,當你的選擇是正確的,你的人生也才會正確。

舍與得之間的抉擇是一種生活的藝術,亦是一種人生哲學

必要的捨棄是為了更好地獲得,這是一種為人處世中的大智慧。善於捨棄也是一種境界,是歷盡跌宕起伏後對世俗的一種坦然,用磨礪換來成長,用汗水帶來收穫,用淚水領略人生百味,用挫折引領成功之路,有時候遺憾也是另樣的美麗。捨得是一種良好的心態。心理狀態往往決定人的行為,有捨得之心,方有捨得之行,有了捨得這一良好的心理狀態,人方能不患得患失,更不會貪得無厭。學會捨得,既可不受花花世界各色各樣的誘惑,又能保持平和心態,自然有益於人們的身體健康。

懂得如何取,也懂得如何舍,也就懂得學會享受人生的樂趣。就讓我們,學會減輕身上的包袱,讓自己放慢腳步,感受生命的旅程,學會珍惜,所遇見的每一道風景,所遇見的每一個人。無論生命中是付出還是失去,都不要心生怨悔,一切只需要做到盡力而為即可。做到無愧於天地,無悔於自身,如此,便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