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豁达,始终自私——评《琅琊榜》莅阳长公主

提及莅阳长公主,总是能够想起她眼中那挥之不去的忧伤,这眼神总让人忍不住去心疼这位天家贵女。出身显贵,本应一生无忧才对;可她这一生的跌跌撞撞,从来就难以对外人道。

曾经豁达,始终自私——评《琅琊榜》莅阳长公主

一、真挚豁达

年少的时候,她也曾经是对爱情充满期待的少女;而南楚质子的出现,满足了她对于恋人的所有美好幻想。情到深处,她自愿交出了自己从身体到灵魂的全部。

在那个年代,女子未经婚配而失去贞洁意味着缺乏基本礼义廉耻的教育,是注定要被众人唾骂和厌弃的。

普通女子尚且是如此的境遇,何况是身为长公主的莅阳,她要付出的代价比起普通人肯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以她的聪慧,必然明白自己日后的境遇;可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做了,她是真心爱这位南楚来的质子。

在得知自己怀孕后她没有哭闹,也没有以此来要挟质子对自己负责。她说过自己的感情观:情出自愿,事过无悔。她对待感情的真挚和豁达,由此可见一斑。

景睿的真挚与豁达,就是源自于长公主的教导吧。

曾经豁达,始终自私——评《琅琊榜》莅阳长公主

二、忍耐屈服

年少的时光太短暂了,莅阳是要嫁人的。

她嫁的人是谢玉,这个认为自己爱她又从未真正爱过她的男人。

从最初的情丝绕,到后来设计杀害景睿、投靠太子、利用卓家;桩桩件件,她都知道,可她并没有开口规劝。她不是不想劝阻,而是自知劝阻无用,便从此不再言语。

因为一个能接受太后的计谋,用情丝绕来逼迫自己爱的人就范的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自私狭隘的可怜人。

这样的婚姻,有什么幸福可言

天家尊严,皇室荣耀,她莅阳从一开始就没有选择。木已成舟,多说无益。只是从那天起,她的心就彻底死了;活着的最大理由,是希望孩子不要再失去母亲。

谢玉对她有情分,可是仅仅只是对她本人。

她早就察觉到了谢玉对这个孩子的敌意,所以借故接近卓家,最后用卓家孩子的命保全了自己的儿子。此事一出,她更参透了谢玉这个人性格中的暴戾和狠毒,也更为孩子日后的命运感到担忧。

好在这个两姓之子,因为身份的缘故,给谢玉带来了莫大的好处,这才渐渐平息了谢玉的杀意。心爱之人的孩子总算是保住了,她也可以稍微放心了;谢玉对她的好,她慢慢接受了,还为他生了两个孩子。莅阳长公主的往事在慢慢淡去,直到被时间封印。

她早就选择了隐忍,可是直到现在才彻底屈服于平静生活带来的一点温暖。

曾经豁达,始终自私——评《琅琊榜》莅阳长公主

三、始终自私

时间渐渐抚平了心痛的感觉,直到楚国使者的出现蓦然打破了虚假的平静。

四月十二这天发生了太多的事情,看戏一般多到目不暇接——从景睿身世被揭穿,卓家识破他夫妇二人的嘴脸,到最后谢玉被关押。

虽然梅长苏用计暂时保住了谢玉的命,但谢玉最终还是死于服苦役的采石场。她一直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但她还是以谢家媳妇的身份保全了谢家和孩子们,得以善终。

莅阳长公主无疑是个聪慧善良的人。

当初越贵妃设计霓凰的时候,就是静妃通过莅阳长公将消息传递出去的;她比谁都更能体会情丝绕的痛苦,所以她不会再让无辜之人再去品尝她当初受的苦。

可善良也是有界限的,景睿就是她不可触碰的界限。她可以救霓凰,也可以设计杀害另一个孩子,这从来都是不矛盾的事情。她深爱着南楚质子,更深爱这个孩子。她为了景睿,可以容许自己双手沾满另一个孩子的鲜血,可以若无其事地面对卓家夫妇,更可以发疯般保护这个孩子。

那年与质子珠胎暗结,也许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她想留下孩子,却从未想过当真相被揭开的那一天,无辜遭受内心谴责的也是她当初一心想保护的孩子。做错事的是父母,可承担一切谴责和良心折磨的,却会是她深爱的孩子。

父债子偿,亘古不变的道理。她给了景睿生命和全部的爱,可是养父的冷漠和利用,卓家的怀疑,都要景睿自己去承受和消化。他生命中的孤独感,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她的爱始终太自私了,她一生坎坷的根源也深深根植于她自私的爱。

往事终究会过去,莅阳长公主已经付出了太多代价;好在最终守住了本心,得以善终!

人,总是要对自己负责的!自私也好,无私也罢;只要能够承担后果,选择又有什么可畏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