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道“景觀”,文明的多稜鏡


樓道“景觀”,文明的多稜鏡


半月談評論員:楊思琪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人們過上蝸居生活,與“樓道”相關的新聞和話題也不斷湧現。有人反映樓道里聚集著大量“無處安放”的垃圾,有人不戴口罩在樓道里故意咳嗽、隨地吐痰,還有人任由自家寵物在樓道里四處撒尿……其中有些屬於不文明行為,有些甚至涉嫌違法,給特殊時期的公共衛生埋下諸多隱患。


與此同時,樓道里也有和煦的“春風”輕撫面頰。在上海,一位阿姨將購置的蔬菜在樓道里與他人分享,鄰居按需自取共度時艱,給“遠親不如近鄰”增添生動的註腳;在西安,一位防疫民警擔心自己攜帶病毒回家,連續多日蹲在樓道吃飯,與家人一門之隔,卻割不斷濃濃的愛;在一些老舊小區裡,居民自覺清理樓道內堆放的雜物……這些點滴溫暖散發著煙火氣,氤氳著人情味,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樓道是社會的縮影,是文明的一面鏡子。由特殊時期的小小樓道景觀,我們似乎比任何時候都更深刻地認識到,從個人到社會,從自律到他律,都需要一場酣暢淋漓的變革。


在疫情面前,每個公民成為抗擊野蠻病毒的最小“細胞”,迎來一堂大型文明教育的洗禮——小心不是怯懦,任性不是勇敢。應自覺遵守文明公約,加強持續性自律,讓文明成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應堅信“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每個“細胞”都要充滿活力且發揮應有的作用。


文明是一個規訓的過程,需要制度約束提供有力支撐。疫情期間,北京出臺“居民樓道抽菸最高可罰200元”的控煙罰則,一度登上微博熱搜,用強制性手段規範不良行為,贏得廣泛點贊。


很多時候,文明意味著盡責與擔當。在微博搜索關鍵詞“疫情”“樓道”,會發現不少網民“雲舉報”:樓道從來不消毒,垃圾也不見清理,但物業費照收不誤;遇到問題,業主反覆打電話,物業仍不處理;疫情之前不知“社區”為何物……這些迫切呼籲傳達著共同的心願——相關部門和責任主體不能是“甩手掌櫃”。


如果說文明是每個人和整個社會的必修課,那麼在特殊時期過後,不妨我們一起補課,從改變樓道“景觀”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