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新一代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IOC)建設

《淺析新一代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IOC)建設 | 上篇》重點介紹了在以5G通訊、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下,以及“五位一體”、“數字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等政策背景下,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IOC)的建設背景、職能作用和業務內容。(原文鏈接:淺析新一代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IOC)建設 | 上篇)

如今,我國超過300個城市相繼提出要進行智慧城市建設,而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IOC- Intelligent Operations Center)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未來城市的核心基礎設施,已成為現階段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核心載體。

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建設,從整體規劃設計到建設實施再到建成後的運維運營,是一項長期戰略性、系統性工程,各級指揮中心又是系統建設的重中之重,決策者在認識上的誤區會使建設過程走彎路,本文將從使用體驗、顯示體驗、交付體驗和未來擴展幾個方面,對新一代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IOC)系統建設的關注點進行淺析


一、注重系統的使用體驗

1.獨立規劃指揮中心大屏系統

用戶對於智能運營中心(IOC)的使用情境,涉及移動端、個人業務席位PC端以及指揮中心大屏,其中,指揮中心大屏系統是城市管理的核心

,系統建設最為複雜。在系統建設上,最常見的誤區是將用戶的多種使用情景混為一談,直接將PC端系統頁面通過屏幕適應,簡單投放至移動端和大屏,但往往效果差強人意。

淺析新一代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IOC)建設 | 下篇

(指揮中心大屏系統)

移動端、PC端和大屏,最根本的區別是屏幕的大小,而屏幕的大小直接決定了界面承載的信息量和操作方法。建設新一代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應充分考慮到用戶的業務邏輯和使用情景,合理規劃系統顯示內容進行獨立建設,確保在大屏超大分辨率的使用情景下,達到最優的使用體驗


2.具備便捷友好的一體化交互方式

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要滿足對指揮中心大屏可視化系統、多路視頻信號、席位業務系統、通訊指揮調度系統等多系統內容的綜合集中控制。傳統模式下,信號的推送、協同與上屏顯示,每個系統、每個環節步驟都需要專門人員進行操作處理,耗費大量時間,操作效率低下,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下指揮中心的應用需求。

建設新一代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應具備便捷、高效、一體化的交互方式,能夠通過統一的控制終端,對多屏幕、多系統顯示內容進行集中的交互操作

,包括:大屏整體顯示佈局切換、多屏聯動數據分析、對象瀏覽、點選、篩選、圈選等。同時,控制終端要不僅要能夠對單一系統進行操控,還可以對指揮中心多系統內容進行綜合集中控制,避免多系統各自為政的尷尬局面,讓用戶獲得便捷的使用體驗,最大限度提升交互查詢效率。

淺析新一代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IOC)建設 | 下篇

(一體化聯動交互)

二、注重系統的顯示體驗

1.最大限度利用既有大屏設備的性能潛力

指揮中心大屏是信息顯示、監測、分析研判的載體,已成為各級政府指揮中心普遍配備的重要基礎設備。然而在大屏利用上,最常見的誤區是簡單的將標準分辨率的單業務系統直接拉伸投屏顯示,導致顯示分辨率低、體驗性差,大屏環境應用效能低,實際上浪費了已有基礎建設的投資。

建設新一代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應充分利用超高清大屏的性能優勢,在系統融合的基礎上,實現單可視化系統超高清、無形變、無限分辨率的大屏圖像輸出,保證系統輸出分辨率與大屏物理分辨率一致,真正發揮大屏硬件顯示潛能,構建超高清的大屏城市綜合運行態勢監測系統。並能夠根據硬件設備的升級,實現無限分辨率顯示輸出和動態擴展,最大限度保護用戶的軟硬件投資。

淺析新一代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IOC)建設 | 下篇

(指揮中心大屏應用例舉,數據已脫敏)

數字冰雹在甘肅省隴南、天津市河西區、福建省永泰縣、青島市北區等多地智慧城市建設項目中,基於用戶的大屏環境,可視化決策系統實現了超高分辨率點對點輸出,構建超高清的大屏城市綜合運行態勢監測系統,為管理者提供了內容全面、清晰直觀、準確高效的信息顯示平臺,在城市管理當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具備超凡的三維態勢顯示效果

建設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最重要的是整個城市空間的顯示,對大規模城市運行態勢進行全面、精準監測。傳統二維平面地圖顯示的方式,所承載的信息有限,無法直觀呈現整個城市的空間態勢,也增加了信息判別的難度。

因此,建設新一代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必須要基於三維態勢地圖技術構建,可以加載顯示高精度地形數據、三維建築結構數據、車輛、人員、攝像頭、基礎設施、事件數據等要素信息,完整、詳盡的對城市運行態勢進行全方位復現,實現管轄區域內“人、車、地、事、物”的全面監控

淺析新一代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IOC)建設 | 下篇

(三維態勢顯示)

對於彙集上來的城市各領域要素數據,不應是簡單的信息堆砌,而是應經過良好的視覺、風格設計。當今三維城市可視化技術的發展,已經可以實現非常逼真、精確的視覺效果,能夠實現讓數據可視化與真實世界充分融合,通過高度精細化的建模和材質構建,逼真還原真實世界場景紋理細節,實現照片級細節顯示精度、影視級顯示效果,極大地提升指揮中心大屏系統的視覺體驗,對管理者提升決策的判斷力、提高工作效率等具有顯著的意義。


三、注重項目的交付體驗

1.具備廣泛的數據兼容性

大數據是智慧城市運營的基礎,建設新一代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必須要具備友好的數據兼容性。經過多年信息化建設,城市各職能部門積累了海量基礎數據,包括各類地圖要素數據、GB/T28181監控視頻數據、實時報文數據、BIM數據、城市傾斜攝影數據、傳感器數據、業務系統數據、各類數據庫數據等,這些數據標準各異。

建設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必須要具備友好的數據兼容性,充分利用用戶現有數據資源,將不同數據格式之間的海量數據進行彙集整合,結合專業的模型算法加以多維度可視分析,有效挖掘數據背後的價值,最大限度利用現有信息化建設成果,讓數據真正可知可感,從而真正為管理者所用,讓決策有數可依,科學地提升決策效率與能力。

在數字冰雹“浙江公安大腦•烏鎮”項目中,可視化決策系統對接用戶多大類近百種數據類型,包括傾斜攝影數據、GB/T28181監控視頻數據、傳感器數據、業務系統數據、各類數據庫數據等,對嘉興市公安局現有信息系統的數據資源進行了有效對接,實現了跨業務系統信息的融合顯示和關聯分析,為用戶決策研判提供全面、客觀的數據支持和依據。

淺析新一代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IOC)建設 | 下篇

(浙江公安大腦•烏鎮項目,數據已脫敏)

2.實時數據,高效對接響應

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最重要的是滿足實時數據監測業務情景的需求,對於數據量大、條數多、且實時性較強的數據,如車輛、人員、事件等實時運行態勢信息,人工定製開發數據對接方式效率低、成本高、維護性差,無法滿足系統快捷高效對接的要求。

建設新一代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應具備平臺化的數據處理模式,能夠通過配置的形式(非代碼形式)完成外部接口的接入工作和數據萃取的全部流程,及時反映態勢變化,並可對數據萃取的效率和質量進行跟蹤監測,對分析操作快速響應,確保系統始終運行平穩高效,為用戶業務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在數字冰雹已落地的各個項目中,基於成熟完善的實時數據中間件平臺,均實現了實時數據的高效對接,超低延遲顯示,毫秒級分析響應,系統始終穩定運行,滿足用戶實時數據監測需求,為用戶業務決策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持。


3.技術成熟,敏捷構建、敏捷完善

在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建設推進上,用戶既需要快速見到初期建設成果,後期又需要不斷快速的修改完善。傳統依靠人工編寫代碼定製開發系統程序的方式,工期長、效率低、成本高,未來擴展維護難度大,已無法滿足高效建設需求。

建設新一代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繫統,應充分考慮技術的成熟性,選擇垂直該領域、技術專業的供應商,能夠為用戶提供大量可借鑑經驗,助力用戶在更高起點對自身系統進行規劃建設;並且具備成熟完善的基礎產品平臺、強大及全面的編輯配置功能,以實現在系統建設過程中,可通過配置操作快速構建出效果出眾、功能完善的可視化系統,並可根據用戶的業務變化便捷高效地進行修改調整,修改操作所見即所得,推進項目快速落地。


四、注重未來擴展維護

建設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常面臨著週期長、涉及面廣、數據量大、不斷升級迭代等挑戰,因此在建設過程中必須考慮到未來應用需求的變化。

建設新一代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繫統,應在充分保護已有建設投資的基礎上,著重關注軟件系統和硬件設備的雙重可維護性。硬件設備應支持增量式節點擴充升級,確保系統規模未來可擴展;系統具備平臺式軟件架構,現有功能模塊均可複用可調整,保證系統未來擴展維護的靈活性,滿足用戶不斷演化的使用需求,避免大量的重複建設工作,充分保護用戶的已有投資。

淺析新一代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IOC)建設 | 下篇

(系統的高可維護性)

智慧城市IOC,大勢所趨

目前,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正在步入發展“快車道”, 在“五位一體”政策背景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下,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在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引領信息技術應用、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近年來,國內多地政府部門積極採用創新治理理念,建設“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破解城市治理難題,促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深度發展。

淺析新一代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IOC)建設 | 下篇

(數字冰雹智慧城市IOC實際案例,數據已脫敏)

數字冰雹作為可視化領域的領軍企業,將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經驗優勢,真正幫助城市管理者、決策者運籌帷幄,決策千里。

淺析新一代智慧城市智能運營中心(IOC)建設 | 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