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5條地鐵線路有變,江北新區直通紫東仙林

一個城市的發展有許許多多的推動因素,其中交通尤其是地鐵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近來,關於南京地鐵方面的利好頻頻被推出,掌櫃君特意對這些地鐵線路做了個整理,讓大家能夠全面瞭解南京最近一段時間的地鐵利好~

10號線二期很快開工

根據4月9日江蘇政務服務網的信息顯示:南京地鐵10號線二期中標結果已經出爐!

南京5條地鐵線路有變,江北新區直通紫東仙林

這也預示著地鐵10號線的二期工程正式進入倒計時,很快就可以實現開工。

其實,早在今年3月,南京地鐵10號線二期工程初步設計就獲得了市發改委的批覆!

南京5條地鐵線路有變,江北新區直通紫東仙林

南京地鐵10號線二期工程將從安德門站向東延伸至麒麟地區的石楊東路站,途經秦淮區、雨花臺區、江寧區,二期工程線路全長約13.87千米,設站11座,投資97.2億元,規劃建設期為2017至2023年。

線路建成後沿線這幾個區的小夥伴們出行也將更為方便~

寧和線S3北延站點曝光

在4月10日官方發佈的《紫東地區核心區城市設計國際諮詢》中,首次提到了寧和線S3北延線,與其一併曝光的還有該線路的走向——延伸到仙林。

南京5條地鐵線路有變,江北新區直通紫東仙林

該線路起源自南京南站,止於高家衝站,途經雨花臺區、雨花經濟開發區、河西新城、浦口區,連接南京主城區、新城區和多個重要商圈。

而S3北延線的出現,將大大加深江南江北的緊密性,未來可從江北新區直接通達城東仙林地區。

寧天線S8泰山新村站新添出入口

最新消息,地鐵寧天線S8泰山新村站,大橋北路西側將新增兩個出入口,目前正在施工中。

南京5條地鐵線路有變,江北新區直通紫東仙林

從工程概況牌看到,該項目今年3月5日開始施工,竣工日期在今年5月20日。

南京5條地鐵線路有變,江北新區直通紫東仙林

作為S8號線的始發站,泰山新村站新增兩個出入口,對於該站點而言,無疑會大大緩解人流量帶來的壓力,也將為附近居民帶來便利。

寧馬城際正式批覆

230萬馬鞍山人民翹首以盼多年的寧馬城際,終於正式批覆了!

近日,馬鞍山市正式印發了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2020 年度工作計劃,將通過創新實施市級層面重點調度“2020”工程,加快推進197項重點事項,推動合作邁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寬領域。其中明確,寧馬城際鐵路(馬鞍山段)將力爭年內工程先行段開工建設。

南京5條地鐵線路有變,江北新區直通紫東仙林

寧馬城際是一條跨省跨市的都市圈通勤鐵路,項目起於南京市中華門站,經過南京西南部城區、板橋新城、濱江開發區,向南引入馬鞍山境內,經慈湖高新區、市主城區、馬鞍山經開區、當塗東部新城,止於當塗南站。

項目全長約65公里,其中馬鞍山境內約28公里。項目馬鞍山段擬 全程高架敷設,設車站8座,平均站間距超3公里,總投資概算約95億元。

南京5條地鐵線路有變,江北新區直通紫東仙林

該線路通車之後,還將在“西善橋”站與地鐵7號線實現換乘。未來也將大大縮減馬鞍山到南京的通勤時間,進一步緊密南京與都市圈城市的聯繫。

附建設歷程:

寧馬城際軌道交通線連接南京濱江新城、板橋新城與馬鞍山中心城區。寧馬城際大部分在馬鞍山市和當塗縣內,北至寧馬城際的終點站銅井,在銅井可與南京S2號線換乘接入南京地鐵接駁南京地鐵7號線西善橋站。2018年和2019年,寧馬城際安徽段和南京段分別開始預可研。

南京5條地鐵線路有變,江北新區直通紫東仙林

2020年 1月14日,馬鞍山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佈《寧馬都市圈城際鐵路(馬鞍山段)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服務》成交公告。寧馬都市圈城際鐵路(馬鞍山段)北起寧馬邊界,向南經過慈湖高新區、中心城區、市經開區、當塗東部新城,終點止於當塗南站。項目線路長度 28 公里,全線採用高架敷設,擬設車站 8 座,平均站間距不小於 3 公里。全線投資估算約 95 億元。

寧揚城際S5規劃曝光

近日,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官微發佈消息,曝光了寧揚城際S5號線的最新規劃!

在曝光的兩張最新規劃圖片上,我們看到,未來寧揚城際或許還要設南延線和支線!

南京5條地鐵線路有變,江北新區直通紫東仙林

寧揚城際支線

: 寧揚城際從南京仙林湖向北,在龍潭分叉,形成兩條線路,其中一條線路至揚州主城區,另一條支線至鎮江主城區。

南京5條地鐵線路有變,江北新區直通紫東仙林

寧揚城際南延線 : 寧揚城際從仙林湖站往南延伸,一路延伸至東流站。

據瞭解,南京地鐵S5號線又稱寧儀城際軌道交通、寧儀揚城際、寧揚城際,寧鎮揚城際,是南京地鐵規劃中的一條城市、城際軌道交通線路。

南京5條地鐵線路有變,江北新區直通紫東仙林

未來,通過寧揚城際從揚州出發,50分鐘左右就可以到達南京仙林,十分方便。該線路的建成可以說是大大縮短了揚州與南京的空間距離,將寧鎮揚三城融入到一個交通網中,實現一體化生活。

推文摘自@樓市科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