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金文:公猪与母猪在一起即为“家”字来源

古老的甲金文由于时间太过悠远且经过几千年重叠的诠释,导致晦涩难懂不好理解,其实创立之处都来自生活中的一幅幅图画,只不过都是半抽象的图画。

我们知道方块字是仓颉所造,历史说他如何如何,还说他有四只眼睛,毕竟都是传说。

即使他是造字的最大功臣,这么庞大文字系统不可能是他一人创造的,应该是由很多聪明的远古先民们共同创造和发明,是大家共同的智慧结晶。

甲金文分为甲骨文和金文,金文是甲骨文的延续和继承,而且十分相似,可以理解为金文是甲骨文的儿子,儿子当然和父亲不会有太大区别。

甲骨文是用刀刻在龟甲片上或者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了大量带有文字的龟甲片,这叫甲骨文。

甲金文:公猪与母猪在一起即为“家”字来源

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周代以前把黄铜叫黄金,所以叫金文,也叫铭文。

远古先民在创造文字会遵循一个原则,也是方法论,叫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就是古人看远方山峰的样子,把它的半抽象画下来,山字就这样创造出来。

甲金文:公猪与母猪在一起即为“家”字来源

画了远处山峰的半抽象

近取诸身,是取自身体的某个部位,比如女人哺乳的乳,就非常具象的把女人哺乳和孩子吮吸的画面,用半抽象形式画下来,乳字就被创造出来。

甲金文:公猪与母猪在一起即为“家”字来源

画了一个母亲给孩子喂奶的半抽象

今天主要讲我们非常熟悉的家字来源。

家庭、家乡、国家,家是从动物血缘群体过度到人类氏族血缘社会的最小组织单位。

远古先民们过的是群居生活,吃大锅饭,在那个莽荒年代,要想单独或者一两个人生活是艰难的。

打猎你要大伙协助才能打下大猎物,还要分工合作,谁负责取火,谁负责存储食物,谁负责缝制,谁负责采集,还要共同对抗野兽袭击和别的部族挑战。

这种群体生活只能产生群婚制,就是一个部落成年男人晚上到另一个部落去找成年女性过夜,天亮了,男人回到自己部落,生下的孩子留在女性部落由大家族共同抚养。

孩子长大了管部落里男的交舅舅,管女的都叫姨,这就是血缘氏族社会大家族的产生,为什么不能在本族通婚,主要原因是为了防止乱伦。

甲骨文的“家”字上面画一个具象房子,下面画一头具象的猪。

甲金文:公猪与母猪在一起即为“家”字来源

画了一座房子下面一头猪的半抽象

为什么房子下画一头猪呢!据考证,猪是我们中国人最早驯养的,古人养猪不养公猪,只养母猪。

养母猪能生猪仔并扩大种群,能带来经济效应,养公猪,只能是负效应,它除了吃就是交配,没有经济价值。

现代所有养殖场都是这样做,只养母的,不养或少养公的,这是经济效应所决定,这样看来市场化一直都有存在,只是远古很微弱。

光养母猪不养公猪,那会产生一个问题,母猪到发情期没有公猪配种,母猪不受孕,猪就会绝后。

这个难不到古人,他们非常聪明,一点都不比现代人笨。

古人把母猪猪圈盖的很低,这个高度使得母猪不能跳跃跑掉,因母猪长年圈养不运动自然是一身肥膘,已没有很强的跳跃能力。

猪圈的高度,能够防止母猪跳跃出去,可对外面雄性野猪来说这点高度不在话下。

从野猪和家猪体型来看简直判若两个物种,野猪长年在野外到处奔跑找食物,甚至和别的动物为抢食而性命相搏,是运动健将,自然一身腱子肉,大自然的野生动物都是运动健将。

到了晚上雄性野猪闻到母猪的味道,跳入母猪圈与母猪交配,第二天亮,野性公猪玩够了跳出猪圈, 回到它自由的世界去了。

古人观察极细,他看到雄性野猪跳入猪圈与母猪在一起,虽然是临时的相处,却能很好的引申出家的味道,“家”字就这样被古人创造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