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老教授: 父母常把“三不准”挂嘴边,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北大老教授曾直言:父母想要孩子有出息,不仅要做好以身作则的榜样,还要把“三不准”挂在嘴边,为孩子树立原则,将来必成大器。

1、不准半途而废

幼儿的年纪比较小,他们无法理解所有的事情做起来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努力 奋斗、磨炼意志才能成为“人上人”。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就要告诉孩子这一点,经过不懈引导和言传身教才能让他们明白。

北大老教授: 父母常把“三不准”挂嘴边,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如果孩子遇到了挫折和压力,家长们一旦顺着他们意思,让他们逃避事情,就永远也不无法磨练出勇气和毅力。

比如虎妈蔡美儿对两个孩子的要求极其高,用高压手段让孩子每天练琴6小时,一旦数学成绩没拿第一名,妈妈就会掐着秒表让孩子每天晚上做20张数学试卷,

北大老教授: 父母常把“三不准”挂嘴边,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很多人对蔡美儿的教育方法都不看好,甚至想看到有天母女俩关系破裂的样子,但蔡美儿的两个女儿长大后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并且对妈妈表示了感谢。

很多人等着长大看她“母女关系破裂”的笑话,但蔡美儿的两个女儿长大之后,取得了不凡的成就,还写信给妈妈,对她当年的严苛表示感谢。

不过虎妈的教育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家庭,孩子的天性是趋利避害的,只有兴趣才能让他们坚持学习。我们作为家长要以自身来引导他们做事不要半途而废,不要轻言放弃。

北大老教授: 父母常把“三不准”挂嘴边,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每个家长都要知道,要在要在充分了解孩子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坚持到底。

2、不准毫无规划

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变得叛逆,排斥家长对自己的所有安排,他们认为如果人生所有的事情都让家长来规划,那么他只是一个规划机器,无法控制自己的人生。

所以在儿童时期,家长就要引导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并且适当放权,让孩子对要做的事情进行选择。比如孩子在3岁的时候让他自己选择喜欢的衣服,6岁的时候自己选择想看的课外书,12岁的时候自己选择培训班。

北大老教授: 父母常把“三不准”挂嘴边,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经过这一点一滴的积累选择中,孩子对自我意识把控也越来越明了,想法也会越来越理智。从小自我意识强的孩子,在长大后很少会和父母起冲突,在长大后他们的自律自控能力都比周围的孩子强很多。

在很多教育家看来,自我规划的本领是真正智慧的体现。某种程度上,甚至比学识重要的多。

3、不准轻视他人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一位父亲曾这样教导儿子: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就请记住,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优势。

我们虽然鼓励孩子要有自我意识,但不能让他们产生目中无人、自我膨胀的状态。鼓励式教育固然很好,但不要一味的吹捧孩子,导致孩子眼中只有自己,产生自大的心理。

北大老教授: 父母常把“三不准”挂嘴边,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在他们长大后,发现自己不是那个最优秀的人时,同时也会产生自卑感,教孩子正视自己的真实情况才是每一个父母给孩子的必修课。

最终他们会明白:你给生活多少尊重、善意、理解,生活就会回馈你多少。

我是贝儿麻麻,专注孩子心理成长和身体发育。如您觉得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不要忘了转发、点赞、收藏、关注我,我将为你带来更好的育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