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风徽韵——安徽风光

安徽地处华东,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浙;西接湖北,河南;南临江西,北靠山东。建省于康熙元年1662年,名称取自安庆和徽州各首字。因境内首府安庆有古皖国,"周大夫皖伯,史逸其姓氏,故只称为周大夫,周封大夫于皖,而皖之名始著。”,所以简称皖。境内风光秀丽,景色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重要发祥地,拥有皖文化(安庆),徽州文化,淮河文化(淮河流域)等地域文化。

安庆是清朝民国安徽省府,7000年文明史,4500年建成史;安庆宜城建城1800周年,安庆府城(潜山梅城)扩建800周年。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境内风光秀丽的皖山皖水孕育出灿烂的地域文化皖文化。安庆地区从最早见于文献记载古名“盛唐”起,至今已有2124年(公元前106年一公元2018年);以“安庆”名问世,沿用至今已达871年(1147--2018)。从古皖国开始历经庐江郡盛唐郡同安郡舒州安庆,行政地域一直比较稳定,从而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自成一体,一脉相乘的皖文化:道教文化,桐城派,京剧和黄梅戏,新文化运动,皖江(晚清民国安庆市区)文化。安庆素有"千年古城"、“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是《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故事的发生地,是统治中国文坛二百余年的“桐城派”的故里。宋画第一人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科学家、思想家方以智故乡。 境内有多处新石器时代遗迹:黄鳝嘴遗址,薛家岗遗址,孙家城遗址,张四墩遗址等。

皖风徽韵——安徽风光

天柱山风光

皖风徽韵——安徽风光

天柱山天柱峰

皖风徽韵——安徽风光

薛家岗遗址

皖风徽韵——安徽风光

孙家城遗址

这里不仅有六千年前的“薛家岗文化”,而且境内天柱山为我国道教发源地。也是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道教和佛教)的汇合地。有道教虎头崖炼丹台和二祖寺和三祖寺。据《史记》、《汉书》记载,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武帝刘彻南巡,自九江东下,舳舻千里,当时,潜、皖二水深阔,大船可由长江直接驶入天柱山南麓野人寨,然后在后山高岗上设坛祭岳,号天柱山为“南岳”。现仍有旌驾桥,回龙桥、迎驾乡、万岁乡、五岳祠等遗址和记载。《古今图书集成》所载《潜山图》便绘有汉武帝驻辇处,封禅台等古迹。后来,隋文帝诏改江南衡山为南岳,自此尊号南移,天柱山遂成“古南岳”。

皖风徽韵——安徽风光

虎头崖仙人炼丹圣地

皖风徽韵——安徽风光

道 教 古 炼 丹 池

随着汉武帝的行踪以及天柱山神奇色彩的初步揭开,便吸引了大批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如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陆游、杨万里等。这里不仅留有上千首传世之作,而且仅“石牛古洞”一处的摩崖石刻,就完好地保留了近300方,集正、行、隶、草为一体,荟名家书法之精华。尤以唐李翱、李德修、宋王安石、苏子平、赵浮、黄庭坚,以及明李元阳、罗文博、阮自华、胡缵宗等人的题刻,甚为难得的珍品。这些诗文石刻,不仅歌颂了天柱山的壮美,而且留下了重要的史料。

据《史记·孝武本纪》载:“其明年冬,上(指汉武帝)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

天柱山皖文化荟萃地,人文景观博大精深。道教尊天柱山为第14洞天、57福地;佛教禅宗二祖、三祖曾在此往来驻锡;唐佛光寺、南梁山谷寺显赫一时;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文人墨客存留的近400方摩崖碑刻,集历代文学和书法之精华;石牛古洞摩崖石刻之多之精,名冠安徽全省。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派“四祖”,师事、私淑或膺服他们的作家,遍及全国19个省(市)计1211人,传世作品2000余种,其影响延及近代。戴名世是桐先驱;方苞为桐城奠基人;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三祖”。桐城派称雄清代文坛长达200多年,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皖风徽韵——安徽风光

桐城文庙

晚清民国时期安庆省城(现市区)称为皖江,这个时期省城安庆逐渐形成皖江文化。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为代表的徽班成长的摇篮,是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地方。我国第一家军工企业“内军械所”(1861年)在此创办,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蒸汽轮船在安庆制造。在省内,第一所新型学校“求是学堂”(1898年)、第一所正规大学“安徽大学"(1928年)、第一个图书馆在此建立;电报(1875年)、电灯(1907年)和自来水(1910年)也首先在此使用。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革命家陈延年、陈乔年,画家陈昔凡、郑珊、郑琳,名医黄家驷、潘箬泉,表演艺术家严凤英、舒绣文等诞生地。是现代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美学家朱光潜,“两弹元勋”邓稼先,外交家黄镇,小说家张恨水等影响中国、闻名世界的杰出人物的故乡。著名学者严复、陈望道、周予同、郁达夫等在安庆任过教。

皖派:几乎与徽班进京的同时,怀宁邓石如也步入京都。他以书法和篆刻的杰出成就。其作品被人推为“神品”、“千数百年无此作”,并独辟了篆刻艺术中的“皖派”。

安庆地区形成皖派建筑,皖派建筑成为中国传统建筑六大派之首。中国传统六大建筑分别是:皖派建筑,京派建筑,苏派建筑,晋派建筑,闵派建筑,川派建筑。而皖派建筑又分七大系列风格建筑,主要分为:皖江系列〔皖系〕、徽州系列〔徽系〕、两淮系列〔淮系〕、江西系列〔赣系〕、淮扬系列〔淮扬〕、江南系列〔江浙〕、以及两湖系列〔湖广〕等七大风格系列传统建筑。皖派建筑白墙黛瓦,非常古朴典雅。 皖派建筑抗震性非常好。皖派建筑皖系和徽系有如下特点:

1、皖系多穿枋,徽系多抬梁;

2、皖系多群居大屋,徽系多独门独院;

3、皖系四周多开大窗采光,徽系对外防御小窗;

4、皖系多坐北朝南(路),徽系多坐南朝北(或水);

5、皖系多片砖门罩,徽系多小瓦门楼;

6、皖系正门砖库门,徽系正门石库门;

7、皖系山硬山,徽系平硬山;

8、皖系无、一马头,徽系三、五马头……

如图:

皖风徽韵——安徽风光

徽州地处安徽南部,古称歙州,又名新安。素有“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之美称,徽州府治歙县,徽州名称历经宋元明清四代,明清时期徽商称雄商界几百年,有”无徽不成镇”一说。境内有”归来不看岳”之黄山,风景优美。古建三绝: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星罗棋布。

皖风徽韵——安徽风光

黄山

皖风徽韵——安徽风光

黄山

皖风徽韵——安徽风光

南屏民居

徽州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建筑,雕刻,绘画,篆刻,理学,医学等诸多领域取得重要成就,有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新安理学。古代徽州文风鼎盛,人文荟萃;书院,社学林立。涌现出多位文化界名人,有作家张潮,汪道昆,章衣萍;画家渐江和尚,黄宾虹;教育家陶行知。还有其他文化名人:朱熹,戴东原,胡适,胡雪岩,胡宗宪等等

徽商,别名新安商人,是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商帮,影响极大,有着“无徽不成镇”一说。苏州,杭州,衢州等是徽商集中的地方,尤以扬州盐商中以徽商影响力最大。徽商最早经营的是山货和外地粮食,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做建筑材料,墨,油漆,桐油,造纸;有当地茶叶祁门红茶,黄山毛峰;外出经商主要经营盐,棉布,粮食等。

皖风徽韵——安徽风光

淮 河

淮河为我国第三大河流,位于黄河与长江之间,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流经安徽阜阳淮南蚌埠滁州,孕育出灿烂的淮河文化。寿县属淮南管辖,古称寿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豆腐的发源地,历史上做过楚国首都,九江郡,淮南郡治所。楚国文化,旅游景点有:蔡侯墓,楚王墓,宓子墓,古郢都遗址,安丰城遗址,淝水之战古战场,报恩寺,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寿州古城和安丰塘三大旅游景区。寿州古城是我国四大保存完好古城之一,古城门古城墙基本保存完好。

皖风徽韵——安徽风光

寿县古城北门靖淮门

皖风徽韵——安徽风光

寿县古城门西门定湖门

蚌埠淮河明珠,京沪高速铁路从境内穿过,是一等客运站所在地。花鼓灯和泗州戏的发源地。旅游资源有双墩文化遗址;大禹治水圣地涂山;在固镇境内有一处楚汉相争的垓下古战场:有霸王城,韩信点将台,虞姬墓等遗迹。蚌埠闸和龙子湖风景区是皖北地区仅有的两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皖风徽韵——安徽风光

蚌埠龙子湖风景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