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誇“聰明”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教你3招正確的表揚方式

暑假,姑姑帶著10歲的表妹到我家做客。

吃午飯的時候,泡泡拿著自己的小勺子,因為有客人在,顯得比平時興奮,吃的周圍到處都是飯菜。

姑姑看到不停地誇他:“你看泡泡多聰明,會自己吃飯呀!”

孩子看到姑姑高興的表情,聽到表揚,玩的更起勁了,直接爬上餐桌去搶筷子、挑滿桌的菜,最後被我強行抱走還使勁大哭。

那些被誇“聰明”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教你3招正確的表揚方式


我說:“你別老誇他聰明,聰明這個東西太不切實際了。”

“怎麼了?”姑姑聽了一臉不高興,“小孩子就是越誇越聰明啊!”

誇獎,真的不是越多越好的。

孩子就像一盆花,讚美的語言猶如水。不合時宜的澆水,水太多或者太少,都會導致花兒枯萎。

從孩子1歲左右,我們就開始鍛鍊他自主吃飯的能力,孩子自然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可姑姑一個勁地誇,反而讓他以為大人喜歡他這麼搗蛋,越發調皮不可收拾。

所幸孩子現在還小,偶爾聽到客人不恰當的讚美,只要父母平時好好引導,不會對他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如果父母不懂得掌握讚美的時機和尺度,反而會害了孩子。

那些被誇“聰明”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教你3招正確的表揚方式


02

表妹就是一個例子。小時候姑姑一直誇表妹很聰明,腦瓜子靈,每次都考100分。可是上了4年級,表妹的成績卻越來越差。這次期末考試,表妹的成績平均分在70多分,數學嚴重拖後腿,只得了28分。

姑姑每次苦口婆心地勸,張開嘴還沒吐出一個字,表妹立馬捂著耳朵大喊:“別再逼我學數學了,我不是那塊料。”

那些被誇“聰明”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教你3招正確的表揚方式


姑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表妹小時候挺聰明的啊,算術一下就算出來了,寫作業也寫的很快,還經常拿100分。姑姑一直以為孩子的成績是絕對不需要擔心的。

考得不好,姑姑為了不讓她太傷心,也只會安慰她:“沒事,你這麼聰明,下次一定能考好的。”

殊不知,就是這句“你很聰明”,奪去了孩子挑戰難度的勇氣和信心。

去年摘下一丹教育研究獎的德韋克教授曾經做個一個實驗:把10歲的孩子分為兩組,一組事先告訴他們“你很聰明”,另一組告訴他們“你很努力”,然後再給出難度高於他們水平的題目。

結果發現,那些被誇“聰明”的孩子,覺得面對這些難題是不幸的,宛如面對一場災難。

而另一組被誇“努力”的孩子,則表現得更積極,他們會說“我喜歡這樣的挑戰”,“我希望能有所收穫”

在一次實驗中,那些被誇“聰明”的孩子,甚至會告訴實驗人員,如果他們某次考試未通過,他們可能會在下次考試中作弊,而不是更加努力地學習。

那些被誇“聰明”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教你3招正確的表揚方式


(Ted演講 Carol Dweck:專注過程,而不是結果)

經常被誇“聰明”的孩子,會習得性地認為天賦是成功的關鍵,而忽略了努力的重要。

久而久之,她只會遇到越來越多的難題,只會對自己越來越沮喪,在心裡漸漸形成不敢挑戰、喪失信心的信念,這種信念一旦根植於一個人的內心,必將把孩子推入失敗的昭潭。

那些被誇“聰明”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教你3招正確的表揚方式


03

經常誇孩子“聰明”,不僅會破壞孩子的信心,還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

德韋克教授在研究中提出了兩種心智模式:固定型心智模式和成長型心智模式。

那些長期被誇“聰明”的孩子,面對更難的挑戰時對自己失去信心,認為自己無法改變,從而形成固定型心智模式;

而另一組孩子,則更注重努力和過程,這樣的孩子形成了成長型心智模式。

科學家們監測了他們腦電活動圖像,發現擁有固定型心智模式的孩子,他們的腦部幾乎沒有什麼活動。而成長型心智模式孩子,他們的大腦在高速運轉,大腦中的神經元會形成新的更強的鏈接,從而使得他們變得更聰明。

那些被誇“聰明”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教你3招正確的表揚方式


德韋克投入了大量的研究,並證實了這一結論:

紐約哈萊姆區的一所幼兒園,大多數孩子入園時連筆都不會握,經過成長型心智模式訓練,在一年的時間裡,國家水平測試成績飛躍到前5名;
遠遠落後的南布朗克斯區的四年級學生,經過訓練,在一年內,其數學成績攀升至該州的第一名; 經過1年至1年半的時間,某印第安區學校的學生,成績從全區墊底到名列前茅,擊敗了改區號稱的“微軟街”的高材生。

愛默生說過,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就會變成最差的主人。

孩子被誇的方式若能正確開啟,竟然能把他從低谷拉上巔峰。多少培訓班、補習班都未必能做到的事,只要家長正確的引導、鼓勵孩子,一樣能助孩子成功。

那些被誇“聰明”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教你3招正確的表揚方式


04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書中有一個很恰當的比喻:誇獎,就像青黴素一樣,絕不能隨意使用。

如何在合適的時機表達對孩子的肯定,如何正確的誇孩子,也是當今父母必修的一門課。

那些被誇“聰明”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教你3招正確的表揚方式


德韋克教授在如何正確表揚孩子的做法上,給家長們提出了三條建議:

1、要表揚努力,而不是表揚天賦

曾經聽說過一個故事,一位北歐訪學的中國人曾經到一位當地的教授家做客,因為誇獎孩子“漂亮”把教授惹怒了。

教授認為:“漂亮是父母給予的天賦,個人無法改變。誇孩子漂亮,會讓孩子認為這是她的本領。她一旦認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驕傲的資本,就會看不起長相平平甚至醜陋的孩子,這就給她造成了誤區。”

後來,這位學者鄭重地向小女孩道歉,並重新誇讚她的微笑和懂禮貌。

在西方家庭教育中,人們刻意地拒絕表揚孩子的天賦,因為他們認為,天賦是上帝賜予孩子的,與孩子沒有任何聯繫。如果表揚了孩子的天賦,會使孩子不知進取。

與其誇獎孩子“真聰明”“真漂亮”,不如讚美孩子“努力”“愛笑”。

2、要表揚過程,而不是表揚結果

家長表揚什麼,孩子就會看重什麼。

父母表揚孩子的結果(考了100分,得了第一名),孩子就會很看重結果。下次如果得不到全班第一,或者考了99,就會感到焦慮。甚至會為了得到結果不擇手段。作弊,改分數等不良行為的背後,其實是孩子害怕看到父母失望的樣子。

《正面管教》一書中反覆強調: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與其誇獎孩子“考得真棒”,不如鼓勵孩子“複習得很到位,知識掌握的很牢固,考試做題很認真”。

3、要表揚成長,而不是表揚表現

玲做了8年的鋼琴教師,她總是不斷地提醒陪孩子練琴的家長:要看到孩子每次練琴的進步,而不是彈琴的表現。

很多孩子剛開始練琴,都是出於興趣,但是最終能堅持下來的,不到十分之一。

他們開始學習的時候難度較小,興趣較濃;如果家長每次都誇他們彈得好,等難度加大,某一段彈的不好,就會反覆出錯,而且不願意繼續往下彈,覺得“這次表現的太差了”,自己不是塊彈琴的料,就放棄了。

想要孩子勇敢迎接挑戰,就要表揚孩子每一次的進步、成長,而不是分數或者表現。讓孩子知道,哪怕遇到挫折和困難,只要努力去克服,就是一種進步。

與其誇孩子“這次表現真棒”,不如看到孩子“比上次進步了很多”。

擁有成長型心智模式的孩子,將會更有信心迎接挑戰,積極地去完善自己,這也是未來發展必須具備的能力。

正如德韋克教授在TED演講中所說的,教育的關鍵要讓孩子相信,他擁有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力量。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好苗子,願我們的孩子,在家長正確的引導中,茁壯成長,靜待花開!

那些被誇“聰明”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教你3招正確的表揚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