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历史名人别廷芳:挟政附军杀县长 清查地亩均赋税

导语:

很多人看过《让子弹飞》后,对葛优饰演的"汤师爷"买县长的事情印象很深。事实上,在风云变幻的民国时代,各路军阀之间相互抢地盘,扩充军队,"城头变幻大王旗"是那个时代最常见的事情,而百姓们却因此遭殃。每换一次旗帜就代表着新的统治者往后预征几年的赋税,根据当地县志记载,1927年,内乡县一年之内换了6次县长,当地的百姓深受其苦, 不堪重负弃田逃亡的农民比比皆是。对于内乡县实际上的控制人别廷芳来说,新上任的县长无疑是"宛西自治"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他是如何对付那些不听话的县长的,又是如何"站着把钱挣了"的呢?

南阳历史名人别廷芳:挟政附军杀县长 清查地亩均赋税

一、 乱世用重典,挟政附军杀县长

1926年,别廷芳靠民团的军事力量,以剿匪为名基本统一了内乡境内大大小小的各方势力。此时的别廷芳也有点飘飘然了,经常用"刘皇叔"自比。作为久居上位者,他也是"乱世用重典"信条的忠实拥趸和有力执行者。

1928年,省府派袁旭任内乡县长,别廷芳对新来的县长不屑一顾。别廷芳的谋士提醒他,要对县长保持最起码的尊重。对这个建议,别廷芳是听进去了,他时常在重要的场合讲:"地方设县长,是国家制度。宛平县里管朝廷"。每逢遇会,只要县长在,他从不上坐,以示对县长之尊重,但他对县长的尊敬也仅限于此。

南阳历史名人别廷芳:挟政附军杀县长 清查地亩均赋税

别廷芳司令部旧址

据民国版内乡县志记载:民国十七(1928)年,内乡县长袁旭,字升庵,陕西长安人,自认为是省府委派,对别的地方自治多次提出质疑,表示反对,被别视为绊脚石。当年8月将袁诱至西庙岗黄龙寨杏花山杀害。

1929年前后,国家政令不能统一,地方政权多由军操纵,驻军可直接委任地方官员。西北军杨虎城部进驻南阳后,委其部下团长陈学澜任内乡县长。陈系河北武清县人,因同别政见不合,在任四个月自行辞职,从此内乡军政大权落入别廷芳一人之手。那些继任者,身为县长多不问政事,或唯命是从,或事无巨细一一请示,保命保官,有名无实,为官一任,只盼到期。

南阳历史名人别廷芳:挟政附军杀县长 清查地亩均赋税

别廷芳经过一系列的明争暗斗,终于坐稳了内乡县的第一把交椅。与"黄四郎"不同的是,他在任期间随意摊派、巧立名目、层层摊派、苛捐杂税的现象并没有发生。他的在任期间的主要税收只有地亩捐、烟捐、节流契税和烟民罚款。财政收入主要靠护卫烟贩、办缫丝厂、印刷厂、枪厂等商业贸易和信贷业务等。这是他与同时期的军阀最大的不同,也是推行"宛西自治"清查地亩平均税赋中阻力很小的主要原因。

南阳历史名人别廷芳:挟政附军杀县长 清查地亩均赋税

当时编写的宛西自治资料

二、清查地亩平均赋税,整理契税办教育

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原因,近代农村确实存在着有田不纳粮,纳粮却无田的现象。历来政府派款是以土地为依据,地亩不实,苦乐不均,田赋混乱,公私受害。有势力的人不交款,占地多交粮少;中产户地少交粮多,叫苦连天。别廷芳革除这一积弊,惩治了那些地多而又有权势的人,调动了中产户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生产。

从1929年开始,为了革除地亩、田赋、契税上的积弊,别廷芳下令进行三项整顿,作为加速实行自治的条件,集中全力去做。地亩即地政。为什么要整顿地政?他在自治实行法中写道:

中国是个农业国家,人民的生计,政府的赋收,大都寄托于土地。地政不加整顿,则负担不平,赋税不均。不均便不平,不平则不安。求其平,求其安,就必须分别整顿之。

南阳历史名人别廷芳:挟政附军杀县长 清查地亩均赋税

为查清地亩,别廷芳勒令以前的保长、粮长交出手中的鱼鳞册,重新丈量土地。并派人逐户进行先从甲长开始,逐户丈量,四址查清,当场公布。其余各户,依次清查,逐甲进行。一保完成,造册两份,保留一份,上报一份。

1, 为求负担平均,按土地等级折合为稞石,作为纳粮依据,以稞石制代替明清以来之银两制。稞石计积办法,土地划为三等:一等地三亩为一石,二等地五亩为一石,三等地十亩为一石;山地无法丈量,以估段定数。地主按年收地租为准,收一石者为一石稞。自耕农以产粮一半折合。

每年所派款项按稞石多少推算,稞石多出款多,稞石少出款少,无稞石者不出。地亩核实,积弊根除,平民负担减轻,县财政收入反而递增。时内乡全县共有土地1309万亩,折合稞石15万多石,每石稞年收20元,共计300万元。较银两制时1.1万两(合国币645000元),上升四倍多。这些款项除上缴任务外,余款用于地方自治经费。

南阳历史名人别廷芳:挟政附军杀县长 清查地亩均赋税

2,清理田赋。

以新的地亩册为依据,以户为单位,一户一名,把田赋纳入保甲组织。户交甲长,甲长汇缴保长,保长汇缴区征收分所,分所再汇缴县征收所。层层负责,手续简便,杜绝了税警的克扣盘剥行为。土地买卖就地办理过割手续,买地带稞,革除了富豪劣绅不交或少交税之弊端,平民负担减轻,深受百姓欢迎。

3,整理契税。

契税是产权变更的唯一根据,契税不准,税赋自然混乱。过去不少人弄虚作假,巧立名目,串通中人,或匿契不税或无契不税,常有讼案纠纷。为整理契税,县成立契税管理局,委任李中裕为局长。区设稽征员,专司产权买卖。契税征收,统一税率(15%),若瞒价漏税者,买主、中人对等罚款。每月由保长上呈,在区稽征所办理买卖契约,交清契税。契税收入上缴三成,县留七成。县留部分全部作为教育经费,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南阳历史名人别廷芳:挟政附军杀县长 清查地亩均赋税

他推行的三项整顿措施,在当时的年代已经可以称之为"改革",它纠正了当地几千年以来农村负担不平现象,减少了由此引起的各类纠纷。

别廷芳既站着把钱挣了,又没有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他挣的钱没有带进"张麻子"的土匪窝,也没有流进"黄四郎"的口袋。他的资金全部用于民团军费、购买弹药、公职人员经费、办学校、石龙堰水利工程、修建公路和兴建工厂的建设中去。别廷芳死后,司令部仅存的8000块银元也由亲生儿子从地窖里挖出,交给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当地政府。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南阳历史名人别廷芳:挟政附军杀县长 清查地亩均赋税

根据内乡县志记载:民国9年,19年内乡两次大旱,饿死者甚多。为了防止灾荒,1933年别廷芳倡议设平仓社,加收附加粮,以区为单位建立粮库,储粮备荒。还下令大中财主,按季储粮,数额为10万石。如遇荒年青黄不接时,农民可向粮库借粮,麦收后再还上。

1945年日寇入侵内乡后,西峡口被占六个多月,除少数老人外,数万百姓逃入山中。地方当局把所存之库粮散发给难民,使他们度过了荒难,民团粮饷有了保障。日寇在内乡、西峡没有抢到一粒粮食,但中原地区其他的粮仓,多半被日寇抢劫一空。

南阳历史名人别廷芳:挟政附军杀县长 清查地亩均赋税

电视剧别廷芳传奇剧照

白羽点评:时间终究会打败记忆,别廷芳的形象对于当地许多年轻人来说已经十分模糊了。在本人的走访中,接触到到了解那段历史的,许多已经是古稀之人,他们众口一词,认为别廷芳是个值得缅怀的伟大之人。事实上在,1927年—1940年这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风云变幻,群雄争霸的时代。很多学者都认为,"宛西自治"有着美好的愿望和设计,但是由于自治派把自己局限在宛西的土地上,没有汇入历史的主流中去。可能正是因为如此,宛西这片土地反而没有受到战火的波及,北洋军阀连年混战、蒋介石中原大战、日军进攻河南都要顾及一下别廷芳二十万民团在当地的影响。可惜这影响实在对于整个民国时代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那么,就让这点微不足道,永远的留在的历史的夹层中,为新中国的崛起成为一块普通的奠基石吧。

我是白羽居士,欢迎点评或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