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噸“愛心棗”沒到達災區,村民激憤了,真相不像你想的那樣

連日來,不斷波動的武漢疫情牽動著社會各界的心,各地紛紛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幫助災區人民渡過難關。然而,記者近日接到會理縣樹堡鄉竹鮓村村民來電反映,他們為武漢災區捐贈的50噸“愛心棗”,沒發放到武漢災區人民手中,在運輸途中,被樹堡鄉人民政府拉到會理縣城和攀枝花就隨意分發了。

50噸“愛心棗”沒到達災區,村民激憤了,真相不像你想的那樣

“ 經涼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我們鄉捐一批青棗給武漢,村民自願捐贈”多位村民表示,會理縣樹堡鄉竹鮓村、姜驛村地處金沙江河谷地帶,有著豐富的光熱資源,種植出的青棗以皮薄、味甜,品質優良而著稱。2月12日,樹堡鄉人民政府到村裡召開群眾會,大家聽說要給武漢捐青棗,小山村頓時沸騰了,大家有棗的出棗、有力的出力、有車的出車,齊心協力參與採摘、裝車、轉運,一顆顆飽含樹堡人民深情厚誼的大青棗50噸短短几天就裝上了配送車。

50噸“愛心棗”沒到達災區,村民激憤了,真相不像你想的那樣

村民向記者出示了一份捐贈清單,上面有各家各戶捐贈的數量,少的幾十公斤,多的上千公斤。“捐贈之所以踴躍,是因為我們在2008年經歷了地震,家園被毀,得到了社會的救助,現在我們也想反哺陷入困境的武漢同胞”村民感嘆,想不到我們的愛心沒送到武漢災區人民手中,被鄉政府運到會理、攀枝花分發了。

50噸“愛心棗”沒到達災區,村民激憤了,真相不像你想的那樣

當地老百姓歡天喜地的捐贈為何演變成一場民怨?2月20日,記者撥通了樹堡鄉黨委書記康書記的電話,康書記告訴記者,當地姜驛、竹鮓兩個自然村種植有上千畝青棗,疫情發生後,交通不暢,產生一定滯銷,當地群眾就主動找到黨委、政府,表示青棗滯銷壞了很可惜,希望幫忙聯繫捐贈給武漢災區,2月12日,樹堡鄉黨委、政府開始組織村民採摘“愛心棗”,同時將捐贈意願往上報,通過涼山州人民政府與武漢對接,反饋回來的信息是武漢災區急需醫療物資和蔬菜,從運輸距離、防疫、需求等綜合因素考慮,武漢方面委婉拒絕了這批“愛心棗”,考慮到在這場戰“疫”中,所有醫療、公安、環衛、城市管理、社區等堅守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相當不易,從大年初一就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所以將原計劃捐贈給武漢這批“愛心棗”,發放給了全縣抗疫一線人員,但因村民捐贈意願強,這是樹堡鄉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捐贈,捐贈青棗達50多噸,會理縣沒太大需求,所以將一部分青棗運到周邊會東、寧南、德昌、攀枝花等縣市,分發給抗疫一線人員。

50噸“愛心棗”沒到達災區,村民激憤了,真相不像你想的那樣

“很感謝人民群眾的踴躍捐贈,但我們的工作不夠細緻,武漢是災區,村民和我們都一致希望青棗能捐贈給災區,但村幹部沒及時將武漢委婉拒絕青棗捐贈的信息給村民傳達到位,導致部分村民對我們產生誤解,誤認為我們不作為,說好捐給武漢的青棗怎麼突然拉到縣城和攀枝花去了,我們今後會把工作做得更細、更紮實,也歡迎媒體和所有群眾對我們的工作進行監督”樹堡鄉黨委書記康書記強調。(李明武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