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牆內的那些事:刑釋焦慮為哪般?

夜班,一名服刑人員突然遞上一張紙條。那是一個訴求,他已經是第三次服刑了,這次獲得了減刑,即將出監,真的不想再走回原來的路了,不想再在監獄裡面繼續這樣的人生。但對於迴歸社會卻帶有嚴重的焦慮,不知道自己出去之後能做什麼,很害怕自己因為在社會上不能謀生又再次回到原來的老路,走了一個週而復始的惡性循環。因此,很想學習一些技能,讓自己多懂一些,多一分在社會謀生的希望。得知監獄會針對刑釋人員開展技能培訓,懇請分監區能夠安排其去參加這些技能培訓。

高牆內的那些事:刑釋焦慮為哪般?

看了這個訴求,我沒說什麼,只是聽了他對自己未來的想法和規劃。在我看來,他完全看不到自己的未來,他不清楚自己未來能夠做什麼,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技能可以用,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哪些特長,不知道自己的優點在哪裡,不知道自己的短板是什麼。唯一的一點,就是很焦慮,很害怕自己出去以後,找不到工作,為了吃飯又找到原來的朋友,走回原來的路。

我對他說,如果我是你,我也會焦慮,因為你什麼也不會。對自己的能力沒有認識,不知道自己能夠幹什麼,你只是遇到什麼就幹什麼,所謂隨心,但隨心的結果就是沒有特長,只能渾渾噩噩地過日子,可是對於這些渾渾噩噩的日子你自己卻是很討厭,很不滿足。不清楚自己的上限在哪裡,對於自己能達到什麼目標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要麼低估自己,就這樣平凡的過一輩子,要麼想著自己能夠一夜暴富,為了這樣的目標不展鋌而走險,走回原來的老路。唯一的依靠就是自己所謂的朋友,走不出自己的舒適區,老是想著如果不行還能回到原來的路。這樣的話,可以放一句不客氣的話在這裡,走了原來的路是你唯一不二的選擇。

他很驚訝,也很彷徨,對於這樣的分析,他顯然很在意,卻無法找到解決的辦法。看得出,他確實很擔心自己真是會在這樣的循環當中不斷重複,就是單曲播放一樣來來回回。

我對他說,如果你想不再重複,你要做到三點。

首先要精於專業。所謂的專業沒有限定,不一定是要參加什麼監獄組織的技能培訓,技能培訓時間有限,而且對你而言等於是重新再來,從零開始,這樣在你刑釋之後也絕對談不上會專業。現在的社會在高速發展,而社會進步的一個最典型的特徵就是社會分工不斷細化,原來沒有的行業在會不斷的社會分工中湧現,而且隨著人民收入的不斷增長,大家都會樂於對專業的事情去埋單,也就是說只要是專業,即使細分得很厲害,也能夠在社會上立足。與其不斷地去嘗試新的技能,不如在一些已經掌握的技能中進一步細化和專業化,把掌握的技能做到極致,做到在細分領域中的強者,那麼你就一定能夠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分監區的勞動項目是來料加工,不要小看這些項目,雖然很基礎,但中國很大,14億人口,每個人購買一次都已經很不得了,即使你只把其中的一道工序做好做深做透,那你都已經可以在任何時間裡面做到謀生,甚至成為一個在細分領域裡面的高手,得到別人的尊重,獲得物質與精神上的雙重財富。

其次是要跳出圈層。不要長期賴在自己原來的朋友圈。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的朋友圈其實就是自己的縮影,你賴在自己的影子當中,就註定永遠都不能超越自己。圈層是一個很舒服的地方,在這個舒適區當中你會活得很愜意,很有活著的感覺。就像某大型代工廠外面生意最好的就是宵夜檔和網吧,每天晚上下班來一碟炒粉加一支啤酒,心血來潮再上碟炒螺,你會感嘆生活原來就是這麼簡單。簡單過後的路子其實更簡單,就是回到流水線上繼續幹,每天為著我今天賺了10塊錢而沾沾自喜,為了我比隔壁村的二狗子一個月多了280元而不亦悅乎。你要做的是和比你強的人做朋友,你要做的是細心觀察比你強的人都在做些什麼想些什麼。現代社會是網絡社會,給予了不層階層的人穿越階層的途徑,而不像以前,你的出身限定了你的格局。現在你可以通過網絡看到不同層次的不同專業的人到底是做什麼想什麼的。所以,我覺得一直都很支持大家在獄內開檔吹水聊天,在與人的溝通當中你才能瞭解更多才能知道更多,才能在不同的格局中收穫更多的想法。

最後是要有發展思維。所謂的發散思維是要能在不同的技能或者說不同的行業中建立起有效的聯繫。什麼是有效的聯繫,最好的例子就是戴森。大家都知道戴森的電吹風,無頁風扇。外形現代極具科技感,功能強大。但大家不知道戴森做風扇之前是做什麼的?它是做吸塵器的,在吸塵器界,它也是一個神級的存在。吸塵器可能不一定每一個人都使用過,但原理我相信大家都懂,就是開個馬達吸東西,到了吸塵器做到一定程度市場已經飽和了,戴森就把馬達一轉,從吸東西變成吹東西,核心不變,外形變一變就成了電吹風,再延續一下,核心不變東西做大一點,就變成了電風扇,再加個過濾網,電風扇又變成了空氣清新器。這就是發散思維,利用一個核心技能在不同的產品或行業中跳躍,取得了極具震撼力的效果。大家同樣也要有發散思維,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核心技能,看看這個核心技能到底能在哪些行業發揮什麼作用,最終把這個核心技能利用到極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