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四河三渠”引水补源工程全部完工

近日,新安引畛济涧工程成功试通水。这标志着我市“四河同治、三渠联动”12项引水补源工程全部完工。

洛阳市“四河三渠”引水补源工程全部完工

“四河同治、三渠联动”引水补源工程位置图(资料图片)

引水补源是破解水资源分布不均、优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障城乡供水安全的重要载体。近年,我市把引水补源纳入“四河同治、三渠联动”范围,科学谋划、全面推进,相继完成引黄入洛、引畛济涧、引黄济瀍、引洛济伊、引洛济秦、提黄补瀍、伊洛连通、中州渠、伊东渠、陆浑东干渠等10项侧重生态补水工程,以及陆浑水库引水、故县水库引水等2项城市供水工程,引水补源工程共长320公里,引水能力66立方米/秒,日引水量570万立方米。

洛阳市“四河三渠”引水补源工程全部完工

新安县引畛济涧工程引水口 记者 潘郁 摄

“来水啦!”近日,位于新安县的引畛济涧工程成功实现试通水。伴随着一阵轰隆隆的声音,一条翻腾的“水龙”从闸口倾泻而出,河水很快蓄满池坝。这标志着我市12项“四河同治、三渠联动”引水补源工程全部完成。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要。近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全面实施“四河同治、三渠联动”,对洛河、伊河、涧河、瀍河和中州渠、大明渠、铁路防洪渠等水系进行系统治理,实施一揽子引水补源工程,致力改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状况,全力描绘一幅“水清、岸绿、路畅、惠民”的生动图景。

洛阳市“四河三渠”引水补源工程全部完工

 图为:引来黄河水,孟津县瀍源公园生机勃勃,风景如画。(记者 李冰 张光辉 摄影报道)

科学谋划,合理配置资源

水是城市的血脉,城市有了水就会有灵气、有活力、有动感。洛阳地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因水而得名,因水而兴盛。伊河、洛河、瀍河、涧河蜿蜒流淌,中州渠、大明渠和铁路防洪渠纵横城区,小浪底、西霞院、陆浑、故县和前不久下闸蓄水的前坪等大型水库,让洛阳成为北方地区少有的富水城市,但是,洛阳五山四岭一分川,山区丘陵居多,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且水资源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约五分之一。“四河三渠”水量不足、水质不优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启动引水补源工程,实现水系连通,将为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合理配置起到决定性作用。”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翟文亮说,2017年,洛阳全面实施“四河同治、三渠联动”,谋划推进了包括引黄入洛、引畛济涧、引黄济瀍等在内的12项引水补源工程,着力为洛阳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提供水利保障。

洛阳市“四河三渠”引水补源工程全部完工

瀍河与洛河交汇处风景如画 记者 张怡熙 摄

盘活水系,保障城市用水

“水往低处流。我们利用水位、地势和水量来相互调节水资源,在建造引水线路过程中,遇山打洞,遇沟架桥,利用地形地貌,因势利导,实现自流引水。”翟文亮说,按照我市“四河同治、三渠联动”实施方案,全市引水补源工程共12项,其中引黄入洛、引畛济涧、引黄济瀍、引洛济伊、引洛济秦、提黄补瀍、伊洛连通、中州渠、伊东渠、陆浑东干渠10项侧重生态补水,陆浑水库引水、故县水库引水2项主要是城市供水。

如今,在瀍河入洛河口处,波光粼粼的河水、古色古香的亭台、层次分明的绿植,令人陶醉。曾经,瀍河因流量不足,河道垃圾遍地,臭气熏天。瀍河“蝶变”源于引黄入洛工程的实施。

引黄入洛工程通过挖掘20公里隧洞,让黄河水一路自流南下,为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提供了水源保障。该工程主隧洞穿越约10公里硬岩段、5公里软岩段、5公里土方段,最终让黄河与洛河实现了历史性“牵手”。引黄入洛工程正式通水以来,已累计为城市供水数亿立方米,进一步盘活了城市水系,带动了岸线治理和生态改善。

去年9月,故县水库引水工程全线通水,清水历经125公里的隧洞和管道,成功入城,一路在高新区新建水厂进行处理,一路送入关林水厂处理,目前日供水量在6万吨左右,供水能力将来会在20万吨左右。

“陆浑水库引水、故县水库引水和今年能够投入运行的邙岭水厂,这三个地表水的水源,能够满足洛阳市用地表水替代地下水的要求。”翟文亮介绍,引水补源工程渠(管)线总长320公里,引水能力66立方米/秒,日引水量570万立方米,对我市提高地表水利用率、保障居民饮水安全、调整水资源配置结构意义重大。

治水兴水,发挥综合效益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洛阳就实现不了副中心城市建设目标。

去年年底,市委、市政府研究提出以“一四三、双百千、全覆盖”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以黄河干流、四河三渠、百河百库、千塘千坝为重点,实施全市域水环境大保护大治理。

摊开大保护大治理建设效果图,一处处重大水利项目前景可期——2022年规划项目全部完成,河道防洪能力全面增强,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河流水质全面改善,全市域干支流水质优良比例在90%以上;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度由现状的65%提高到75%;沿岸生态环境全面提升,主要河道两岸绿化率达到100%;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系基本形成,总体实现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100%,中水利用率35%……

治水兴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俯瞰广袤的河洛大地,一幅水城一体、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洛报融媒 记者 李冰 通讯员 郑斐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