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母校旁的映山红


吴爱凤/情系母校旁的映山红


情系母校旁的映山红

作者/吴爱凤

吴爱凤/情系母校旁的映山红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每当我情不自禁地哼起这首琅琅上口的民歌时,我便会想起母校旁后山的映山红,那片留下纯真青春的乐园,又怎能不令人情牵?

麻城市歧亭中学一一我的高中母校,紧邻九螺山和鲶鱼坝水库。春天来时,山水相间,满山遍野的映山红便给仙景穿上盛装。放眼望去,宛若神笔马良笔下的一幅曼妙山水画。一条山间小路,撒满了我求学的脚印!片片映山红花掰里藏满了我青春的梦想,朵朵娇艳在我纯真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种魅力的风景终成为我永久的记忆,而这种记忆像是无形中的一个约定,每年的这个季节,我便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她,想起我亲爱的母校,想起那母校后山的映山红。

吴爱凤/情系母校旁的映山红


歧亭八景中第一景就有“九螺仙境胜非凡”之说,仙境中映山红尤为画中重笔,景中之最,它亦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那一丛丛、一簇簇的映山红,粉红、大红色中伴着紫色,灿若云霞,万紫千红,婀娜多姿。花色之美像彩绸飘舞在风中,点缀着整个整个山体、辉映着整个山林。又像一团团火焰在燃烧,热情奔放中饱含着睿智,点亮了母校脚下那遍深沉厚重的土地。

静立山中,放眼望去,目之所及,远山高低皆不平,隐约的倩影如霞如焰。当春风轻轻拂来,花儿随风摇曳,婀娜的身姿酷似丰姿绰约的仙子,与山上的松林摇相呼应,尽是明媚柔情。再用心采撷一枝,捧在手中轻轻抚摸,我依然还是那样的热爱,我依然还是那样的喜欢。即使不是年年回来踏青,可对它是如此的情有独钟,喜爱之心不减毫分。面对此时美景让人情不自禁地吟起:

春天的色彩、赤橙黄绿;

春天的花儿、姹紫嫣红;

春天的旋律、生机盎然;

春天的情感、杨柳依依;

春天的希望、喷薄欲出;

我用双手轻轻地将映山红高高地举过头顶,原地转圈,又仿佛挥起了春天的彩旗,划出了美丽的弧线,弧线连接着母校的情傃,慢慢溢出了我的情怀⋯⋯

吴爱凤/情系母校旁的映山红


读高中那会儿,时常邀上几位同学三五成群,隔三差五去山上戏嬉玩耍。那忽左忽右、或上或下、前蹦后跳、无忧无虑的纯真,爱俏的女孩头上插满鲜花,把自己打扮得像一位走进时尚又不失纯朴的乡村女孩,明眸洁齿,眉宇间满是羞涩的俏模样,至今清晰无比、历历在目。倘若现在要寻觅都市与乡村的结晶体,那时候山上的映山红和女孩便是真真切切鲜活玲珑的载体,更是传递现代文明的象征。映山红生性靓丽,尤其是当年无污染的环境,滋养了这方土地,让映山红绽开它妩媚的笑脸,迎接我们这群天真烂漫爱花的女孩;映山红不喜张扬,但天生丽质无需修饰的个性,便是那个年代青春少女的象征。

徜徉在阳光下,随处可见粉嫩嫩的映山红像一个个伸展玉臂的少女,秋波荡漾。若没有这般曼妙的映山红点缀,燃烧的感觉会顿无,母校和九螺山也会失去一半的魅力,这既是环境的吸引,更是映山红自身的魅力。在蓝天白云的滋润下,映山红把脚下的这片土地染成了一幅画卷,你则成了画中之人。没有惊诧,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一切都是那么的唯美。

置身其中,沐浴一身暖阳,我始终微笑着,步履也变得轻盈起来。与映山红相约,让人心生欢喜。抬眼,低眉,都是花的明艳。走着,感着,悟着。我会感慨,在这浮躁与喧嚣的空间里,还能保留这样一处纯净的角落甚至没有一丝杂质,绿与火红,希望和热情,在母校后面的土地上诞生、成长、燎原,汇成丰硕的明天,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吴爱凤/情系母校旁的映山红


移步山边,来到鲶鱼坝水库,微风吹拂着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映山红透过枝叶,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惹的鱼儿前来嘻戏,此情此景,一股温馨感顿时从心而生。是的,清澈的水库、绿油油的松林、火红的映山红,还有那朗郎的读书声,构成了一幅美丽而朦胧的妙图。有了水,有了松,有了映山红的点缀,九螺山便活了起来,生动了起来,柔情了起来,这不可抗拒的美丽,给母校增添了无限的色彩。听,教室里传出了朗朗书声,同学们正专心致志地读着书,那声音整齐而嘹亮,抑扬顿挫,听着这熟悉的声音,望着被映山红环抱的学校,我开心地笑了。

学生时代,周未放假无处可去,很开心很开心做的事情便是,约几个要好的女生拿着书本上九螺山,坐在映山红花旁,专心致志地读书比赛,而且是那种声情并茂大声朗读。读完书后,一起谈谈自己理想和今后的打算,那画面纯真中透着稚嫩,唯美中充满希望,好似一幅天然去雕饰的油画,只可惜在那个不太富裕的年代没有照相机,无法留下梦想的印记。那时对映山红的美感也没有过多的评价,倒是记住了它的鲜活、它的好看,总是舍不得离开。尤似母校校长李宗义,一个和善睿智的人,有着严谨的教学态度,有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校风。用毕生的心血教书育人,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对社会有用、对国家有贡献的合格人材。时至今日我仍觉得他像映山红一样留在了我的心里。或许这就是真理,教育无需狂风暴雨,要的是润物细无声般的心灵滋润。

吴爱凤/情系母校旁的映山红


吴爱凤/情系母校旁的映山红


曾经在一次上学途中,借着顺道摘一把映山红花送给我最敬爱的班主任孙艾荣老师,没有其他理由,只是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之心。我一路小跑来到山坡上,置身于花海中,闭上双眼 ,风吹过,花儿摇曳,清香四溢,那种感觉,妙不可言,好得不得了。看着鲜艳的映山红,弯腰深嗅着它的清香,不知不觉就陶醉了,来到学校,己经迟到的我被数学老师罚站十五分钟。尽管罚站我依然觉得开心。下课后,我喜滋滋地把映山红花送到孙老师办公室,从她惊喜到迅速拿着花瓶、接水、插上花、放在她办公桌上亲嗅花香的那速度,我就明白了老师也喜欢花。后来我写了一篇《我爱家乡映山红》作文,成了范文在全班阅读,那时候的我,倍受欢欣鼓舞呢。

每每放假回家的路上,我们背着书包提着空米袋,迎着和风、挽着夕阳,几个爱臭美的女生必定要结伴而行去母校后山采摘映山红,时不时还挑花了眼。每采摘一把捧在手心里,那个心情简直好得不得了,情不自禁地用脸亲它,用嘴吻它,还伴有酸酸甜甜的味道。然后带着鲜花、带着快乐回到家里,将花插在自己温馨的小房间。晚上闻着花的清香进入甜甜的梦乡,星期一又在鸟语花香中醒来,又一同背着书包、驮着米袋、迎着朝阳结伴而行上学去。回想起来,好不惬意的青春花样年华,如今的那些个同学早已天各一方,羁旅东西了。什么时候能一同再聚还真是幸事,只是流年荏苒,韶华如梦罢了。

吴爱凤/情系母校旁的映山红


对映山红的情怀,不仅是源于对母校的热爱,更是对那个时代英雄的敬仰。《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在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内容诉说的是一段红色的革命历史。影片中除了潘冬子小英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满山遍野鲜艳灿烂的映山红,其中那首悠扬深情的主题歌《映山红》插曲我记忆犹新:当时,并不理解歌词的意境,只觉得那歌好听,就牢牢地记在心中,时不时便顺口唱出来,正是这部电影让我知道了那鲜艳灿烂、满山遍野的红花叫映山红呢。

映山红啊,我喜爱的映山红,是你给我的青春带来了快乐,是你见证我青春中的成长,是你抚慰了我稚嫩而懵懂的心灵。你像一颗鲜艳的红星,承载着我青春时期最美好的希望、激情和梦想,激励我好好学习奋发向上的决心。

遗憾的是父母的疼爱反而扼杀了我的梦想,在那个久远的年代里,一家多孩是常事,但我却是独女,自然便成了父母的掌中宝,永远不想让我离开他们的视线,在他们厚爱的羽翼下,我只能是在家乡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尽管我拼尽了全力,但终究还是没能走出多远。

吴爱凤/情系母校旁的映山红


时至今日,映山红不仅映衬了美丽的母校,更是传承了浓浓的文学情怀。以映山红为题材的古诗,如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蜀国皆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大诗人白居易对映山红也曾这样褒奖道:“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等等诗句传遍了古今中外,为映山红花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和无穷的魅力。还有千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一个“杜鹃啼血,子归哀鸣”的炽烈而悲情的传奇故事也家喻户晓。可见映山红已经融入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已被人们赋予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映山红,她成为了历史的点缀品。不仅将美丽闪烁于山野,还可以妆点于园林,除文人墨客歌咏外,更多的是博得多少游人的青睐与欢心。

清新小路,曲径通幽,湖水碧波,翠柏倒映,蜂飞蝶舞,鸟语花香,给母校伴奏着一曲大自然的和谐之歌。一路欣赏一路回忆,总是情未了。火焰一样的映山红,它像精灵一般,把热情和美丽的身姿融进了春天,不仅点燃了母校身后的那片土地,而且把记忆、回望和热爱留给了我这个昔日的学子。

吴爱凤/情系母校旁的映山红


吴爱凤/情系母校旁的映山红


灼灼璞玉,静世芳华。如今母校后山的映山红美景是一块待雕琢的璞玉。这里,背负苍山,天高云淡;这里,游人稀少,宁静致远;这里,映山红绽放,满目璀璨;这里,有蜂鸣蝶绕,湖水清流;这就是我自己犹记在心上的极地和净土,虽然比不上龟峰山上的杜鹃花海,但它成了母校土地上的化妆师,母校便成了我心头的相册和热力之源。但愿更多的游客去认识它、感知它、接受它、打造它,愿它能成为歧亭古镇的旅游圣地。也正因为如此,期待这个愿望能够早日实现。我相信母校后山映山红这块待开发的璞玉,一经雕琢,必当耀绝天下。

花儿依然绽放,我会依然情牵,我爱母校旁的映山红。

吴爱凤/情系母校旁的映山红


吴爱凤/情系母校旁的映山红


吴爱凤/情系母校旁的映山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