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區以“網”為媒“嫁”出扶貧農產品

紅網時刻4月30日訊(通訊員 歐陽婭瓊)“大家好,我是柏濤,今天我來向大家推廣我們鄉的扶貧產品-高山幹牛巴……”近日,北湖區仰天湖瑤族鄉黨委書記柏濤變身“帶貨主播”,向直播間3萬餘名網友推薦北湖區海拔千米之上的特色扶貧農產品,為脫貧攻堅、富民產業發展吆喝助力。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北湖區不斷加大農產品產銷對接力度,積極搭平臺、抓服務,以網為媒助力脫貧攻堅,通過網絡直播帶貨、組建促進農產品銷售微信群、號召本土電商平臺發力等方式,打出一套網絡“組合拳”,讓高山幹牛巴、冷水米、蜂蜜、麵條等優質扶貧農產品成功外嫁。

“僅清明小長假期間,我們蜂蜜的銷售額就有20多萬元嘞!”石蓋塘街道五星村扶貧車間湘嗡嗡養蜂基地負責人黃智勇喜滋滋地說。該扶貧車間將直播間搬進蜂場,請公司的技術人員和務工貧困戶利用多個短視頻平臺推廣養蜂技術和蜂產品。目前,賬號粉絲量約5萬餘人,產品也由本地銷售到上海、深圳、廣州等。

“各位,蔬菜品質好的,大量收購,我廣東市場這段時間有需求。”“我們超市已經跟扶貧基地溝通到位,確定從明天開始供貨合作,首批訂單2000斤。”“感謝各位牽線,深圳一生態產品銷售公司找到我簽約每日供蛋5000枚,土雞200只。”在聚集了350多人的北湖區促進農產品銷售交流微信群裡,每天都會有來自糧食、蔬菜、畜禽、商超、農貿市場等多個行業的供需信息發佈。

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北湖區在原有產銷對接工作的基礎上,主動出擊,打破信息不對稱壁壘,建立促進農產品銷售交流、供應物資保障等多個微信群,實現群內銷售對接;同時組織專人專業負責瞭解、協調、對接全區各鄉鎮街道農產品生產情況和省外市場資源,疫情期間累計發佈供需信息10300多條,實現銷售對接合作金額達2300萬元,其中扶貧產品銷售對接合作金額約為 1200萬元。

除了產銷對接,物流配送也是疫情期間亟待解決的問題。面對貧困戶農產品無法外銷,城區居民買不到“土貨”的情況,本土電商“福農匯商”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安排車輛上山下鄉與貧困戶零接觸運送扶貧產品,將其上線網站扶貧專區,同時主動對接城區各居民小區超市、門店,開展小區農產品銷售模式。“既幫助貧困戶解決了銷售難,也滿足城區居民足不出戶就能“逛菜市”的生活需求。”福農匯商電商平臺負責人匡聲陽說。據統計,疫情期間,該電商平臺先後與北湖區32家農業企業、扶貧基地達成合作。扶貧產品銷售額約16萬餘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