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内贸集运企业新名片--全程物流服务商——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陈悠超

航运评论

HangYunPingLun

「专稿」内贸集运企业新名片--全程物流服务商——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陈悠超

图片来源:china.makepolo

近年来,在业界普遍关注国内集运市场操作规范与企业倒闭原因的同时,内贸集运企业却悄然掀起了新一轮的资源整合潮,而整合的主流是海运两端物流链上物流资源的纵向整合,如安通控股参股北京安铁物流,设立多家物流、科技子公司,拥有拖车资源25000余辆,建有多个多式联运基地;上海泛亚整合集卡服务商近千家,海铁线路240余条;中谷海运成立多家供应链、科技子公司,整合社会车队资源逾2千家。并依托现代化的先进信息技术,内贸集运企业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定制化、高性价比的“端到端”运输解决方案的全程物流服务,正朝着全程物流服务商的身份大步迈进。

表1主要内贸集运企业整合全程物流资源情况

「专稿」内贸集运企业新名片--全程物流服务商——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陈悠超

在饱受竞争压力、行业经营不善、常年不被业界看好的环境下,内贸集运企业为何仍要大规模整合陆上资源,进而向全程物流服务商身份转变?

1、改善收益的必然选择

长期处于粗狂式发展的市场发展环境使得价格竞争成为内贸集运企业占领市场的主要竞争手段,且受外贸市场“零运价”、“负运价”的“榜样”影响,内贸集运市场运价和成本形成长期倒挂,单纯的海运段运输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但一体化全程物流服务模式可在减少中间环节成本的同时,还可将陆运端所具有盈利优势、补贴优势及增值服务,用来弥补海运端亏损业绩,凸显整体经营效益。

2、资源整合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港航物流资源整合已经成为行业热点,并已经成为企业拓展业务范围、提升物流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招商局整合中外运、上港集团持股上海泛亚、中远海运长江战略等,并且资源整合红利已经有所显现,国内集运企业物流资源整合也将继续。

3、企业扩张的必然途径

内贸集运市场是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头部企业占据了近80%的市场份额,市场已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饱和状态,其中任何一方大规模投放运力都将使得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且投资回报率较低。因此,企业若想进行规模扩张,只能从延伸海运两端物流链着手,开展海铁联运、海公联运等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业务。并且内贸集运企业掌握了具有较低运输费用的水运资源优势,与单纯的全程物流服务商相比更具优势。

4、稳定客户的重要保障

通过整合水路、铁路、公路资源,内贸集运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受限减小,从而可以根据客户所要求的时间灵活优化配置多种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地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和立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对于“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需求。降低客户物流综合成本,提升物流时效性,增强客户粘性与公司服务的稳定性,从而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专稿」内贸集运企业新名片--全程物流服务商——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陈悠超

图1内贸集运企业全程物流服务模式

5、分散风险的重要手段

在经历了一轮行业倒闭潮之后,内贸集运企业逐渐意识到传统单一的海运端运输服务模式不仅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而采取综合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将“鸡蛋扔在多个篮子里”,对整个企业的稳固发展、增强市场适应能力、提升竞争能力及分散经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6、国家政策的重要导向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综合运输服务“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多式联运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也进一步促进集装箱物流各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为我国集装箱综合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政策导向。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的不但优化,行业细分更加专业化、市场化,对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效率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为货主提供安全、快速、经济可靠的集装箱多式联运和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实现货物运输的“无缝化”衔接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内贸集运企业向全程物流服务商转型的步伐仍将继续。

本文首发于中国水运报2020年4月17日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航运发展研究所

联系电话:021-65853850-8016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官网地址:www.sisi-smu.org

【专稿】全球港口生产形势持续放缓——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陈伟杰 谢文卿 赵楠

【专稿】国际集装箱航运运输市场一季度报告——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郑静文 吴琼 梁盖兰 颜培森 张永锋

【专稿】沿海散货市场受疫情影响低谷延长,二季度或恢复缓慢——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李倩雯

【专稿】集装箱航运企业物流发展状况调查——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李倩雯 周德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