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BP機,就像現在的華為一樣風光無限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Mrchen,又是一篇愉快的交流。

聲明:寫這篇文章是自媒體朋友強烈推薦的,這位朋友是我在三個月以前認識的,年齡比我大好些,從他那裡學會很多自媒體相關的知識,他是一個比較懷久的人,喜歡看懷久的事物,我問他現在喜歡什麼?他說,唱歌炒股侃大山(喜歡聊天)還有就是寫炒股相關的文章,真是快活像神仙,他說他年輕的時候拿過大哥大去公司面試,想想那個場景應該是多麼美妙,他還告訴做自媒體不是為了金錢,只是單純的喜歡這個行業,喜歡寫點什麼?用心去寫,專心創作是美好的。

當年的BP機,就像現在的華為一樣風光無限

言歸正傳,可能有的人不知道什麼是BP機,沒有在那個年代經歷過,但你一定在電視上看到過,早期連接人與人的設備在大陸叫尋呼機,在臺灣叫呼叫機,在香港就叫傳呼機、BP 機、BB 機。

當年的BP機,就像現在的華為一樣風光無限

曾經那個70年代的中國總能聽到一陣滴滴答答的聲音,那個聲音代表著一個年代,那個聲音是美妙的,它還傳遞著那個時代甜蜜的愛情,總有那麼一句“有事呼我”在你的耳邊響起,可以說是風光無限,就像華為剛出來大屏手機的時候,那是華為剛出的手機很便宜,一款手機才498元,那個時候的,好多人手裡還是拿著全鍵盤手機,看到別人用大屏看電視,總是一種羨慕的眼光。

當年的BP機,就像現在的華為一樣風光無限

1949年,格羅斯發明了無線尋呼機,簡稱BP機,英文名叫作Pager。所謂BP機,就是一種靠無線電進行通信的電子設備,尺寸大約有三個火柴盒大小,可以用來接收並顯示數字、短信,甚至播放語音。最早期的BP機是單向呼叫,信息只能由呼叫方傳遞到被呼叫方,後來經過技術改良,誕生了應答BP機和雙向BP機。應答BP機的內部裝有無線電發射器,在收到信息後能夠立刻反向發送簡單的預設信息,通知發送者信息已經到達。而雙向BP機不僅能反向發送信息,還可以用機器自帶的QWERTY鍵盤編輯併發送短信。

當年的BP機,就像現在的華為一樣風光無限

1983年9月,中國第一家尋呼臺上海創建(郵電通信開發服務公司)當時只是沒有數字顯示,1984年在廣州開放的尋呼臺解決了沒有顯示的難題。

當年的BP機,就像現在的華為一樣風光無限

1985年11月1日,北京市電信管理局下屬的北京無線通信局經營的“126”正式開通。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讓更多人認識了無線尋呼。當時,組委會的不少工作人員是“126”的“大客戶”,126臺為他們提供了“專項服務”。這之後,BP機變得炙手可熱。北京復興門長途電話局南門東側的一間小平房,就是“126”營業廳,這裡經常出現排隊交費的長龍。

當年的BP機,就像現在的華為一樣風光無限

但這並不意味著BP機就容易獲得了。1993年的時候,BP機雖然不像大哥大動不動就要上萬元,但是買部呼機也不容易,不僅要託人,而且要交入網費等,一臺BP機辦下來至少要花費2000多元,就像要添置一臺電視機、洗衣機一樣,是家庭中的大事。最初買BP機的時候還發個密碼本,收到信息後要靠密碼本來查找才能知道信息是啥意思。

1990年,浪潮與摩托羅拉聯合推出了第一臺支持中文信息顯示的BP機。1991年11月15日上海率先開通漢字尋呼系統。

20世紀90年代有個“兩大件”的標誌:摩托羅拉和桑塔納。“摩托羅拉尋呼機,隨時隨地傳信息”是呼機年代非常著名的一句廣告語。當時中國對摩托羅拉尋呼機的年需求量幾乎達到400萬臺。

1995年下半年開始,傳呼業務在手機強大的攻勢下,逐漸敗下陣來,傳呼用戶開始不再增加。1996年開始出現下滑,用戶減少,傳呼臺數量也急劇下降。

當年的BP機,就像現在的華為一樣風光無限

到了1999年前後,北京普通市民開始真正把手機拿在手中。2000年,中國移動公司正式成立。2002年,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實現短信互通互發,中國移動通信GPRS業務、彩信(MMS)業務也正式投入商用。2003年,中國移動通信網絡的規模和用戶總量就已居世界第一。

與手機的如火如荼相比,在2002年,中國尋呼用戶在達到2500萬的規模後,開始全面縮水。2005年,幾乎是無線尋呼徹底消失的一年。信息產業部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05年8月底,全國尋呼機用戶只剩222萬戶,而一個月後就跌到109.7萬戶,月流失1123萬戶。像電報和大哥大一樣,BP機也完成了它在當代生活中的使命。

2007年3月2曰,信息產業部公示稱,中國聯通申請停止北京等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98/199、126/127、128/129無線尋呼服務。3月22日,信息產業部電信管理局發出公告,除上海市外,無線尋呼網絡在北京、天津、河北等30餘個省市區將全部關閉。從那一刻起,曾擁有世界上最大尋呼網絡和用戶群體的聯通,徹底退出了尋呼的歷史舞臺。

當年的BP機,就像現在的華為一樣風光無限

最後小編想說BP機是一個時代的歷史,我們沒有趕上,但我們一定要把握住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