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肩痛!是肩周炎or肩袖損傷?別傻傻分不清楚


【警惕】肩痛!是肩周炎or肩袖損傷?別傻傻分不清楚

肩痛,僵硬,抬不起肩膀?

當出現以上症狀,大部分人首先都是想到肩周炎。接著就是去開膏藥外敷,吃止痛藥,休息幾天後疼痛緩解了,再按醫師建議進行肩部鍛鍊,如拉單槓、甩胳膊、掄鞭子等,有人甚至去推拿、按摩、手法鬆解,結果是,一部分人的症狀越來越嚴重。

專家提醒:您很有可能並非是患上肩周炎,而是肩袖損傷。請通過專科的肩部體格檢查和先進的核磁共振確診,再進一步治療。

56歲的陳女士,10年前的一次摔倒,導致她的右肩關節脫位,當時的醫生用手法復位了脫位的肩關節,陳女士疼痛緩解。但此後,她的右肩膀仍舉起無力,吃藥和外敷藥膏也仍無好轉。後來,陳女士逐漸出現活動時右肩部及上臂前方疼痛,再出現肩關節僵硬,甚至有時連夜間也疼痛難耐。之後曾到多家醫院看病都被診斷為肩周炎,每次治療後疼痛雖有所緩解,但總是過了一段時間又復發。直到去年,陳女士的右肩疼痛愈發嚴重,活動疼痛加重,胳膊都未能抬起。

日前,經朋友介紹,陳女士到我院運動醫學科就診。醫生進行查體以及MRI檢查後,確認她患上的並不止是肩周炎,而主要是另外一種常見的肩關節疾病——肩袖損傷。陳女士肩袖損傷後期引發了肩周炎,就診時有關節僵硬症狀,醫師如按肩周炎關節僵硬期的情況去治療,甚至進行過度的手法鬆解,會引起肩袖進一步撕裂,到最後完全斷裂。我院運動醫學科醫生給予陳女士進行了微創關節鏡治療,重建岡上肌、汽化消融鬆解粘連組織、去除肱二頭肌長肌腱病變,最終解決了陳女士長達十年的痛苦。

運動醫學科王偉東副主任醫師指出,將肩痛籠統的歸類為肩周炎是不正確的。事實上,在肩痛病人中,真正的肩周炎發病率僅佔2%~5%,而肩袖損傷、肩峰撞擊症、肱二頭肌長頭腱病變,則約佔85%。


【警惕】肩痛!是肩周炎or肩袖損傷?別傻傻分不清楚

那麼,該如何去鑑別是肩周炎還是肩袖損傷呢?

肩周炎多見於中老年人,女性多於男性,患者可出現手臂關節僵硬及疼痛,多個方向運動受限,尤其是外展外旋和內旋後伸活動,疼痛多無明確的壓痛點。炎症期服用消炎止痛藥或外敷骨傷藥膏後可明顯緩解疼痛,大多數人在一兩年左右便會自愈。


【警惕】肩痛!是肩周炎or肩袖損傷?別傻傻分不清楚

而肩袖損傷屬於肌腱撕裂,肩袖損傷的患者,追溯病史多有過外傷史,表現為手臂無法向身體外側方抬起或者抬起時誘發疼痛,查體時肩部多有確切的壓痛點和特殊的陽性體徵。早期主要表現為肩部乏力,部分患者因活動後疼痛,本能不敢再輕易活動,最終可合併關節的粘連僵硬,併發肩周炎,導致在靜息下也會感到疼痛,部分患者甚至會在夜間被疼醒。

運動醫學科專家提醒,曾有肩部外傷(如直接接擊、摔倒時手掌著地、搬運重物、做扔擲的體育運動時拉傷)的患者,如突發肩部疼痛,一個月後仍肩部乏力、活動時引起疼痛,需及時找專科醫師檢查體格以及MRI檢查,儘早明確痛因,避免後期合併肩周炎,失去最佳治療時間。最後,關節僵硬患者,在未明確病因時,不要隨意進行關節的鬆動訓練、手法鬆解等,以避免情況越來越嚴重。

專家簡介:

許偉國

運動醫學科主任

畢業於廣州醫學院,廣東省醫學會運動醫學分會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成員。廣州市勞動能力鑑定專家。曾在北京,香港等著名醫院深造。專業特長:膝關節,踝關節,韌帶損傷的診斷和修復,四肢骨折的診治。股骨頭壞死,膝關節骨質增生的中西治療。以及骨科各類手術後的康復治療。擅長:關節鏡下前、後交叉韌帶重建,半月板成形術;肩關節鏡下肩袖修復;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出診時間:每週二全天。

王偉東

運動醫學科

從事骨科疾病診治10餘年。曾於國家衛健委骨科內鏡與微創醫學進修關節骨病、關節鏡、針刀鏡微創技術。參與負責省科研基金課題一項,發表國家級、省級論文多篇。擅長中西醫並用和微創診治各種關節炎、肩部疼痛、關節韌帶損傷、關節脫位和不穩、肩膝部位骨折、四肢骨折。如膝關節炎、膝關節半月板及前後叉損傷、 肩周炎、 肩袖損傷、肩關節習慣性脫位、股骨頭壞死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