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中朝鮮王朝的歷史地理背景,看劇之餘,你還需要了解這些

高分喪屍題材韓劇《王國》改編自網絡漫畫《神的國度》,被影迷稱作古裝版《釜山行》和韓國版《行屍走肉》。

本劇的導演金成勳執導過韓國高分電影《隧道》、《走到盡頭》,編劇金恩熙參與編劇的韓劇基本都在8.0及以上,大名鼎鼎的《信號》就是出自她之手。

最近的官宣,《王國》第二季將於2020年3月推出。

除了裴鬥娜、朱智勳、柳承龍以外,著名韓國影星全智賢將以客串的形式出現在第二季結尾,並作為主要角色參加第三季的演出。

《王國》中朝鮮王朝的歷史地理背景,看劇之餘,你還需要了解這些

影片中被隱秘死訊的大王、身陷政變危機的世子、狼子野心的外戚、希望改朝換代的儒生、貪汙腐敗的臣子、顛沛流離的百姓,所有的元素都能立刻牢牢抓住觀眾的眼球。

如果你只是把它當作是《釜山行》古裝版來看,又有些太小瞧了導演和編劇的用心。

隨著劇情的深入,觀眾可以瞭解到一個涵蓋了宮廷秘聞、權貴爭鬥、臣子貪腐、官員無能、民間餓殍遍野的故事。

《王國》中朝鮮王朝的歷史地理背景,看劇之餘,你還需要了解這些

「上層階級」

讓人感到諷刺的是,一國之主就是喪屍之源。

每天宮廷內都有年輕的男子女子消失,誰都不知道這些人都被送去做了大王的晚餐。

對這至高無上對權力,權臣有這樣一段臺詞:

這小小的池塘能裝多少屍體?我告訴你,就算這個池塘被屍體填滿,也不會有異議,這就是權力。

這靜謐的湖水之下,到底裝載了多少無辜老百姓的血肉…

《王國》中朝鮮王朝的歷史地理背景,看劇之餘,你還需要了解這些

「中層階級」

雖說是Netflix操刀,但本片依舊延續了韓國影視劇直指社會矛盾的一貫風格。

在《王國》中,導演和編劇一次次的再現了「何不食肉糜」「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場景。

當權貴們為了慶祝新官上任歌舞昇平鶯鶯燕燕的時候,下層的人卻正在承受飢餓的折磨,甚至看到打翻在地的肉骨頭都忍不住舔了舔舌頭。

《王國》中朝鮮王朝的歷史地理背景,看劇之餘,你還需要了解這些

世子李蒼和隨侍武英到達東萊之後,輾轉找到李承熙所開設的醫館。他想向其打聽自己父親是否還在世的事情,不想發現醫館屋子的夾縫內遍佈屍體。

武英立刻去聯繫當地官員前來處理,而聞訊倉皇趕來的父母官上來說的第一句話是:“啊呀,怎麼我上任第一天就遇到這事兒。”

正當官員們手足無措看著院子裡遍地的48具屍體的時候,有人發現了站在門口的永信,就將他當作嫌疑人壓到了官老爺面前。

永信向大家解釋說這是一種瘟疫,染上以後就會嗜血嗜肉。他們只在晚間行動,白天則會主動找陰暗的地方躲起來睡覺。埋起來並不能解決掉他們,要徹底殺死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火燒。

在眾人覺得可行並準備燒燬屍體的時候,當地世家大族的當家主母站出來說:

我兒子可是珍貴的三代獨子,誰要敢碰他的屍體一根汗毛我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多麼底氣十足又牛氣沖天的一句臺詞,足以見得她不是第一次仗著身份橫行霸道。

也正是她這種高人一等的思想,害得幾十人命喪黃泉。

《王國》中朝鮮王朝的歷史地理背景,看劇之餘,你還需要了解這些

諷刺的是,屍體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當權貴們變成喪屍以後,依然是喪屍中的權貴,是不能被拿去用火燒掉的。處理他們必須依照禮法舉辦喪禮後,再將他們埋在深沉的地底下。

至於那些賤民/屁民,直接一把火燒了就完事兒了。

觀眾一定想問,如此多的屍體,要如何把他們分辨出來呢?

這個簡單,只需看屍體身上穿著綢緞衣裳或是破衣服就行了。

《王國》中朝鮮王朝的歷史地理背景,看劇之餘,你還需要了解這些

「下層階級」

《王國》中有兩幕,我覺得比喪屍大肆啃食百姓還讓人感到難過。

其一是舒菲發現病人吃的其實是人肉的時候,她欲言又止不知怎麼和他們說出實情。

其二是面對永信的詰問時,舒菲明知道這樣子是錯的,卻無法找到讓對方信服,起碼是能說服自己的理由去回答。

我很慶幸沒有生於亂世,在那樣的社會下百姓只能如螻蟻如草芥。

人吃人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什麼禮法道義什麼道德人倫,在「活下去」這三個字面前通通不值得一提。

《王國》中朝鮮王朝的歷史地理背景,看劇之餘,你還需要了解這些

在看這部劇的時候,相信有很多人都會和冰冰有一樣的疑問:為什麼朝鮮人用的不是我們如今看到的韓文,而是漢語繁體字?

於是在寫這篇影評的時候,我看了很多資料嘗試去了解朝鮮的歷史。

朝鮮半島南北分裂之前統稱為「朝鮮」,是商朝王室萁子(商紂王的叔父)為了遠避西周王朝帶著族人遠赴東北建立的。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朝鮮一直作為中國的附屬國每年需要向當時的皇室進貢。

萁子入朝鮮時不僅帶去了商朝的禮儀和制度,同時也帶去了在當時來說相對先進的農耕、養蠶、紡織技術以及大量的青銅器具。

與此同時,萁子還帶去了通曉詩書、禮樂、醫藥、陰陽、巫術的文人以及懂得各種技藝的能工巧匠,並制定了“犯禁八條”這樣的法律條文。

因為某些民族主義的原因,如今有些朝鮮韓國學者否定箕子朝鮮的存在,但從朝鮮半島出土的大量文物無不作證這一段歷史。

《王國》中朝鮮王朝的歷史地理背景,看劇之餘,你還需要了解這些

當時的朝鮮尚處於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時期,在與較為發達的漢文化接觸的時候,自然而然地選擇借用漢字來表意。

這一舉動,不僅僅存在於朝鮮,東亞文化圈內很多民族(日本、越南)都是這樣做的。在長達一兩千年的時間裡,朝鮮半島上只有漢字,並且漢字是其唯一的書寫系統。

李氏朝鮮時代,

是否認識漢字成為知識分子與普通人的界線

朝鮮世宗李祹是李氏朝鮮第四代君主,在位期間創造了「諺文」,對朝鮮之後的語言和文化發展帶來深遠影響,被後世的韓國史學家尊稱為世宗大王。

但在諺文被創造出來的四百年內,朝鮮的主要官方用語依然是漢字,諺文僅僅流行於市井百姓之中。

《王國》中朝鮮王朝的歷史地理背景,看劇之餘,你還需要了解這些

漢字在朝鮮半島的地位逐漸被韓文取代,大致是在甲午戰爭前後。

當時的中國國力大不如前,結束了在東亞文化圈璀璨了幾千年的歷史。日本、越南、新加坡等諸國開始放棄對漢文化的推崇繼而發展本國文化,朝鮮自然也順應歷史的潮流,國民意識也逐步確立。

漢字和韓文是截然不同的語言體系,後者和日語一樣是拼音/注音文字,這就使得其在具體生活應用場景中遇到很多麻煩。

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韓文和漢字都是混著在用(有點類似於日語),但漢字基本被限定在括號註解的部分並且字數上也有一定限制。

這樣特殊的歷史背景,造成了在遊覽朝鮮/韓國曆史名跡或者觀看歷史劇的時候,中國人能看得懂,但是朝鮮半島的居民們反而需要看翻譯才能知曉這其中意義的現狀。

雖然韓國政府對於漢字的態度搖擺不定,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不少韓國家長會選擇課外補習班讓孩子學習漢語以增加核心競爭力。

《王國》中朝鮮王朝的歷史地理背景,看劇之餘,你還需要了解這些

對歷史地理不算太擅長的我,被這部歷史劇勾起了強烈的興趣。在寫上面那段韓文歷史變遷的時候,我著實花了幾天查閱資料。

解決了上面那個問題之後,又有一個問題困擾著我:東萊到底是哪裡呢?

通過在維基百科上的搜索,我意外得知原來東萊和釜山還頗有些淵源。

三韓時代的釜山地區勢力區處於居漆山國,此地與萇山國等幾個小國形成鼎立態勢。6世紀中葉之後,釜山地區的居漆山國被改為居漆山郡,757年又將居漆山郡改為東萊縣,這是使東萊在歷史記錄中首次出現。

之後,我又在釜山市官方網站上看到這樣一段介紹:

如今很難追溯從何時起,人們將這一方水土稱為釜山,現在使用的釜山的由來與“釜山浦”有關聯。釜山浦不是郡、縣一類的獨立行政區域,行政上受轄於東萊縣。太祖6年(1367)設置了釜山鎮,並於1910年10月1日釜山作為釜山府成為獨立名稱,完全脫離了東萊府。

東萊就是現如今的釜山,看來喪屍們還真的喜歡這個地方啊。


(本篇完)


相關文章




喜歡影視劇、美食和旅行的天秤座80後妹紙,喜歡一切新奇溫暖的事物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留言與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