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是日本政治象徵,德川幕府是如何破局,實現合法統治的?

日前,據日本TBS電視臺報道,在10月29日的"饗宴之儀"中,日本眾議員丸山穗高藉著酒興"耍酒瘋",對皇室公主"動粗",在佳子公主問候賓客的時候,丸山竟然無厘頭地對著她高喊"公主殿下,公主殿下,喂!"態度甚為惡劣。見佳子公主發愣,丸山又轉而對真子公主"不懷好意":"最近和男朋友見面了嗎?",並在網上向真子公主發問"您寂寞嗎?"

對於丸山穗高的粗魯言行,日本網民大為不滿,他們議論紛紛,直指這是對皇室的冒犯,是性騷擾行為,應該予以譴責。

天皇是日本政治象徵,德川幕府是如何破局,實現合法統治的?

在日本,天皇是國家的象徵,是國民存在感的重要體現,天皇制度能夠綿延不絕上千年,就是因為天皇猶如國民的一種信仰,寄託著他們的希望,也正因此,二戰結束後,日本向美國發出通牒,指出要想日本投降,唯一條件是保有天皇制度,否則寧為玉碎。美國為了順利佔領日本,其最高決策層也就"半推半就",答應其要求。

由此可見,天皇的歷史地位和影響力在日本是舉足輕重的,即便歷史上天皇權力被架空,甚至到了窮困潦倒的地步,也沒人敢廢掉天皇,就算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這些狠角色,他們在位時也沒有弒君,而是以凌駕於天皇或者與天皇平起平坐的形式來統治日本。

那麼,德川家康及其後人是如何圍繞天皇制度,建立並加強合法統治的呢?

天皇是日本政治象徵,德川幕府是如何破局,實現合法統治的?

恩威並重,表面上尊重天皇制度,暗中卻實施監控

既然天皇是日本政治最有力的象徵,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在位時並不敢怠慢,他們努力在經濟上滿足皇室,以便取得朝廷的信任和支持。

德川家康作為信長、秀吉的後繼者,一位極有謀略的政治家,當然知道天皇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分量,深知要想實現長治久安,讓德川家業薪火相傳,必須在天皇制度上"下功夫",以確保統治的合法性。

為此,他在基本穩住全國局勢後不久,便馬不停蹄地來到京都,希望獲得"徵夷大將軍"稱號,以便降服日本大名、武士這些武者,懾於家康的威權,天皇只好遂其所願,賜予將軍大統領之職。

有了徵夷大將軍這一封號,家康的統治地位便扶搖直上,擁有著"生殺大權",也就沒有人敢再對其睥睨斜視。

當然,家康也不會"虧待"天皇和皇室,在解決其財政拮据的同時,對於某些無足輕重的小事也會尊重他們的意見,令其倍感欣慰。

不僅著眼於天皇及皇室,家康及其後人還對朝廷"關愛有加",通過《禁中並公家諸法度》,朝廷公卿、文武百官都將由幕府來委命,並獲賜封地,如此一來,朝廷也就成了幕府的有力支持者,對於幕府提出將某一皇子作為人質"囚"於德川家廟,並派員監視皇室一舉一動只會默然以應,並不會反對。

本來,天皇才是國家的最高元首,才有資格發號施令,然而世易時移,天皇也有落魄的時候,但鑑於天皇在日本影響深遠,近乎神,故而家康及其後人只會充分利用這一政治象徵,"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樣對德川幕府具有威脅性的大名和武士,只能唯唯諾諾,俯首稱臣,幕府統治的合法性也就在政治實踐中得以彰顯。

天皇是日本政治象徵,德川幕府是如何破局,實現合法統治的?

模仿天皇,建造神社,讓自己的統治更具合理性

歷史上不乏統治者將自己美化為"神","替天行道",以謀求統治合法性。日本自古以來就有將自己喻為"神國"的傳統,歷代掌權者也就順勢而為,標榜自己為神的化身,而天皇的神聖性一直在民間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影響力甚巨,為超越天皇,或與其平起平坐,統治者也就煞費苦心。

織田信長不願對天皇俯首稱臣,拒絕從天皇那裡獲賜將軍封號,他直接將自己凌駕於天皇之上,認為"朕即國家","我就是天下",要求手下"為天下,為信長",並下令建造壯麗的安土城,以此強化自己比天皇更具合法化,然而事實上恰如"袁世凱做皇帝—短命",究其緣由,神化自己,卻改變不了冷酷無情的本性,如何服眾?

豐臣秀吉雖然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天皇,但在全國各地建造的豐國神社大有要取代天皇伊勢神宮的架勢,可惜也未能擺脫短命的怪圈,顯然,勞民傷財多次去攻打朝鮮,害人害己,不得人心,必然得不到擁護。

天皇是日本政治象徵,德川幕府是如何破局,實現合法統治的?

德川家康繼之而起後,一面以"東照大權現"示人,將自己比作宇宙之神,一面要求後人按照天皇伊勢神宮與京都皇城的距離,在江戶城附近等距離建造日光神廟,其政治象徵的神聖性不言而喻,1645年,家光在位期間,將日光神社上升為與伊勢神宮旗鼓相當的東照神宮,並引導天皇信使前往參拜,使得德川幕府的統治合法性大為增強。

不僅如此,幕府還以宗教和世俗傳統為藍本,從中總結哲學信條,以便對所謂的合法統治加以佐證,鼓吹德川家康為創立基業的聖人,其言行舉止足以對當時及後世具有指導意義,並稱德川體制是對宇宙萬物秩序的繼承與展示。

從首位將軍德川家康到末代將軍德川慶喜,整個幕府二百多年統治期間,井然有序,世代承襲,雖然等級森嚴,但各安其位、無私奉獻的道德教化,以及沒有發動對外戰爭這一符合民眾訴求的舉措,都表明幕府的自我神化,是建立在國泰民安基礎上的,遠比明治時代、昭和時代對天皇的無邊神化,誇大戰爭的功效要好得多。

天皇是日本政治象徵,德川幕府是如何破局,實現合法統治的?

外交助力,讓幕府政權更具"國際法"意義

每個國家只能有一個合法政府,如果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則該國勢必出現內亂和分裂。德川幕府就是明治維新前兩個多世紀唯一合法政府,天皇雖然名義上為國家的最高統帥,但鑑於實權被剝奪,也只能屈尊,位於大名之下。

德川幕府非常懂得外交對其合法統治的助力作用,一方面對當時亞洲盛行的朝貢體系亮明態度,不承認清朝以天朝為中心的世界觀,而這種立場並非由天皇來闡明,這就在國內外表明瞭幕府的身份,即德川幕府才是唯一合法的政府;

此外,每當外國遣使來朝時,幕府都會親自接見,並引領使節到日光神廟拜謁家康陵墓,期間,朝廷所有王公貴族、江戶的所有大名,都要參加幕府安排的各種儀式,親眼目睹使節送來的各色禮物,凝神靜聽德川統一天下的豐功偉績,在潛移默化中,幕府的合法統治便得到了認同。

朝鮮、琉球等外國使節的到來,他們對德川幕府的拜見,顯然在向天皇及所有大名、武士傳達著這樣一個訊息,唯有德川政權才具有合法性,並且得到世界的廣泛認可。

藉助外交手段,德川幕府就在國內樹立了威望,不僅天皇無話可說,大名、武士這些"上等人"也只有心悅誠服,在他們看來,既然外國使節不遠萬里,前來日本向幕府表達友好之意,證明了德川政權是全日本唯一合法政權,而天皇只不過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而已。

天皇是日本政治象徵,德川幕府是如何破局,實現合法統治的?

結語

日本天皇制度源遠流長,並且一脈相承,從來沒有"斷筋",不像某些國家古代皇帝輪流轉,到了近代"一命嗚呼",究其緣由,這與日本國民存在感息息相關,天皇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他們的信仰和國家的象徵,如果沒有天皇,他們會覺得如同失去了精神支柱。

鑑於此,儘管日本歷史上不乏梟雄,但從來沒有人逼迫天皇下臺,或弒君以代之,織田信長是"一個殘忍且麻木不仁的禽獸",豐臣秀吉是"禿鼠",即便如此,他們也沒有動天皇一根毫毛。但二位統治顯然缺乏合法性,早早"夭折",退出了歷史舞臺。

德川家康有自己的盤算,他知道天皇在日本的地位和影響,故而千方百計尋求統治日本的合法性,那就是既尊重天皇又對其監視;既承認天皇的象徵作用,又力求神化自我加以超越;並通過外交手段讓自己的統治合乎"國際法",這樣一來,天皇、皇室及朝廷只好默然以應,大名、武士這些具有威脅性的階層也就偃旗息鼓,心甘情願接受幕府的領導,於是我們看到,德川幕府看似並不高明的統治藝術,照樣能夠綿延二百年,只可惜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毀了德川幕府,而天皇也從此有了出頭之日,至今風光無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