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元节,你不能不知道的事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传统的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传说这一天地藏菩萨(阎王爷)令鬼门大开,无数阴间的鬼魂都会涌到阳间,寓意“回家”。这天晚上,“早点回家”是人们最希望的事情。

“鬼节”你不能不知道的事!

关于中元节,你不能不知道的事


其实我们过“鬼节”并不是为了吓唬人,在这一天,在很多地方都会放河灯、祭先祖、念亡魂等纪念活动。为的是表达对已故人的怀念和虔诚。中元节与清明节、寒衣节都被称为“鬼节”,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关于中元节,你不能不知道的事


“鬼节”听起来可怕,主要因为有“鬼”字。从夏朝建立奴隶制度国家开始,生产力的大力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开始改变,善恶的概念开始形成。为人们做了好事的成了神,大奸大恶的人成了鬼。一直到现在,人们经常说“你心里有鬼”,就是做了坏事的意思。


关于中元节,你不能不知道的事


但是到了商朝,人们又把鬼与先人、宗庙、祭祀等等怀念祖先连接到了一起。连国家大事、土地收成都要向先祖的鬼魂请示,每逢有事不论大小,先要祭祖。


关于中元节,你不能不知道的事


到了周朝,人们更是将祭祀祖先升级为最主要的形式礼仪。周公制定礼仪,最主要的就是祭祀礼仪,很隆重。统治者开始利用人民的愚昧无知,将祭祀和“鬼神”做成了统治人民的“利器”。

再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给予“鬼”人物性格,开始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文学创作者,为了讽刺统治阶级又不敢直接说,只好利用“鬼”,给“鬼”赋予人物性格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从《山海经》到《搜神记》再到《聊斋志异》达到了以“鬼”为主要表达方式的高潮。

关于中元节,你不能不知道的事


大大小小的鬼神开始有分化,各成体系。但是“鬼神”之说,也要看历史形式。比如,在秦汉时期,神仙思想繁荣,鬼魂思想衰弱。汉武帝晚年信神仙、怕鬼魂,更是因为“巫蛊之祸”害死了许多人。


关于中元节,你不能不知道的事


到了魏晋时期,佛教和道教盛行,“鬼”的种类就开始变得繁多,比如我们经常说的“黑白无常”、“牛头马面”都是在魏晋时期走红,一直延续到现代。

关于中元节,你不能不知道的事


到了唐朝,国家强盛,“鬼”变得更加人性化,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开始出现“人鬼相恋”的故事。

关于中元节,你不能不知道的事


明清时期,“鬼”更是体现了人间真善美、假恶丑,让“鬼魂”之说更加完善。

到了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缺少对鬼神的信奉,“鬼神”变得越来越少。


关于中元节,你不能不知道的事


所以,中元节只是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我们随俗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