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了數個百倍幣的物聯網版塊,故事講完了嗎?

區塊鏈+物聯網板塊,向來是不缺神話的。

無論是傳說中讓某深圳少年一幣暴富的Iota,還是讓某大佬單幣過5億的Nano;

無論是號稱”區塊鏈3.0”的DAG技術,還是號稱“區塊鏈終結者”的Hashgraph;

無論是曾經漲到8000/枚、現在趴在133/枚的Byteball,還是李笑來老師公開站臺的萬億TPS公鏈Mixin;

區塊鏈+物聯網的故事,都足夠精彩。

從長遠的角度講,在5G技術解決了物聯網的海量連接問題之後,阻擋物聯網高速發展的因素似乎只剩下了安全和隱私問題,而區塊鏈去中心化、去信任、可追溯、不可纂改、公開透明等技術特性看上去與5G和物聯網有著天然的契合,能使物聯網找到一條將萬物互聯願景變為現實的新出路。

但是在能看到的視野範圍內,在經歷了“什麼都沒做出來就被爆拉一波的Iota”時代之後,市場對於新的物聯網+區塊鏈項目冷淡了很多。後起之秀如“Itc, Ruff, Ncash, Mxc”等等項目卻在曇花一現之後迅速消失在了茫茫幣海之中,儘管物聯網+區塊鏈的老大哥Iota、唯鏈頻頻放出各種戰略合作的利好消息,似乎也是於事無補。

誕生了數個百倍幣的物聯網版塊,故事講完了嗎?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目前區塊鏈技術還無法拓展到滿足穩定系統性能和輕量級硬件設施條件下提供高併發的交易處理能力。此外,隨著區塊不斷的擴展,交易費用一直在不停的增加,並且從現階段看來這種狀況難以得到有效地改善。

就算是號稱第三代技術的DAG(第一代為POW,第二代為POS),其代表人物Iota也只是打著“無區塊鏈,無交易費,無限可拓展”的美好願景旗號,卻在實際落地上達到了非常不靠譜的程度

比如Iota聲稱的無限擴展——攻擊一個區塊鏈系統從來沒有像攻擊IOTA那樣簡單——只要搞一臺電腦不間斷地、每分每秒不停地發起交易,讓交易佔據全網的50%以上,就攻擊成功了。

當然了,Iota自身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改了它最初的願景,說每筆交易必須算一個POW,以此來防止女巫攻擊帶來的雙花問題。那,無限可拓展怎麼辦?

有了POW之後的Iota就難以適應物聯網的節奏了。想象一下POW那高延遲的特性,並將其用在智能家居(比如智能電飯煲)之上,可能一餐飯都燒完了,一筆Iota的交易都還沒確認吧。

更別提網絡帶寬、交易同步、POW外包、中心化的Coordinator等等擺在Iota面前的現實問題了,可以說,Iota離他的目標——物聯網設備的實際應用真的是十萬八千里。

既然連區塊鏈+物聯網的老大哥都前行地這麼艱難,自然就會有人問了:誕生了數個百倍幣的區塊鏈+物聯網版塊,故事講完了嗎?

誕生了數個百倍幣的物聯網版塊,故事講完了嗎?

大可不必如此擔心,因為那些頂級聰明的人——包括德勤、麥肯錫等等,已經多次論證了區塊鏈+物聯網的可行性。由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和思科公司(NASDAQ: CISCO)聯合出品的《區塊鏈與物聯網的雙劍合璧》報告中顯示,儘管只有一小部分公司正在試驗區塊鏈與物聯網的技術結合解決方案,其中大多數尚處於概念驗證階段,然而毋庸置疑的是這兩項新興技術的雙劍合璧,可在諸多應用場景和業務領域產生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誕生了數個百倍幣的物聯網版塊,故事講完了嗎?

正因為區塊鏈天然的安全、可信任、降低成本等特性,它至少在IoT的三個方面能夠成為其合適的解決方案:大數據管理,安全和透明性,還有對基於相互連接的智能設備之間服務交換的微交易帶來的便利。

誕生了數個百倍幣的物聯網版塊,故事講完了嗎?

IoT在本質上是與大數據相連的。隨著安裝的IoT單元不斷增加,物聯網中收集到的消費習慣和行為模式數據成倍增加。這一龐大的數據如何處理成為了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在此情況下,有人就認為“

只有使用區塊鏈技術,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區塊鏈技術不僅能夠為記錄所有IoT單元的數據提供合適的解決方案,同時還能保證一旦數據被記錄,之後將不可以再更改。因此,《區塊鏈革命:比特幣背後的技術正在如何改變貨幣,商業和世界》一書的聯合作者 Alex Tapscott表示:

“物聯網需要一個物賬本(Ledger of Things),該賬本需要記錄所有的發生在物聯網內的事情,包括交談內容,誰欠誰錢等,並協調所有發生的事情。”

目前,區塊鏈IoT已經被一些企業採納應用。比如NetObjex推出了使用區塊鏈和物聯網的智能停車解決方案。該平臺可幫助您找到停車位中的空位,並自動使用加密錢包進行付款。

金州食品(GSF)是一家著名的食品製造商,與IBM合作,利用區塊鏈物聯網改善其業務流程。GSF創建了一個透明的賬本系統,可以讓利益相關者實時訪問。

Telstra是一家電信和媒體公司,它提供了區塊鏈物聯網智能家居解決方案,使我們的家庭安全系統可以通過遠程控制輕鬆管理。

現代韓國公司正在為他們的初創品牌HDAC(現代數字資產貨幣)使用區塊鏈物聯網,HDAC正在打造自己的專用物聯網區塊鏈。

再回到開頭,如果說區塊鏈+物聯網已經被論證了確實可行,那我們憑什麼要覺得它們在幣圈的故事講完了呢?正如區塊律動在《Web3.0 宏觀邏輯思辨》中所說,區塊鏈生產信任的方法天然決定了它必須發幣,網絡安全和幣價天生就是強耦合的,誰也離不開誰。一個去中心、無准入的系統,它純粹靠代碼設計是無法保證安全穩定運行的,所以必須在代碼之外引入經濟系統博弈,這就是很多人所說的激勵層,即對維護系統的人給予獎勵、對破壞系統的人給予懲罰。

因此實質上,區塊鏈就是發幣,發幣就是區塊鏈,所有更高層的生態都建立在這個發幣系統上。所謂的信任,就是對所有權變更記錄不可篡改的信任。


區塊鏈+物聯網的精彩故事在2017年拉開了精彩的序章,在2018、2019年陷入了短暫的低谷。但對這個在2020年全球規模將達到1.9萬億美元、2025年全球規模平均將達7.4萬億美元的市場(麥肯錫預計)而言,目前的區塊鏈+物聯網市場真的是太小、太有潛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