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裝第一股”安奈兒頻遭“滑鐵盧”

“童裝第一股”安奈兒頻遭“滑鐵盧”

2020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或大或小的衝擊,童裝業務也不例外。有相關專家預測: 受疫情影響,正常情況下銷售額可達1800億左右的童裝市場,今年可能只能做到1000億,整整縮水了800個億!

其中,號稱“童裝第一股”的安奈兒,也沒能逃脫的了疫情的襲擊。於4月20日晚間發佈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營收13.27億元,同比增長9.41%,但實現淨利潤及扣非淨利潤卻分別同比減少了49.49%和63.92%,典型的“只增收不增利”。

“童裝第一股”安奈兒頻遭“滑鐵盧”

存貨危機或成最大隱患

對此,安奈兒表示:由於報告期內線下大型商場、購物中心等場所營業時間普遍延後且顧客進店率持續低迷,因此線下業務受到了較大影響,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27%左右。另外,報告期內,公司收到的14.79萬元的政府補貼,較去年同期下降了95.97%,並且,隨著公司店鋪數量的增加,租金、管理費、導購工資等成本均有所上升。

此外,4月12日晚間,安奈兒另發佈了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2020年1月初至3月末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將虧損0—300萬元,而去年同期盈利則為4692.88萬元。

對於2020年第一季度的業績虧損原因,安奈兒方面給出的解釋是:報告期內加大清貨力度,銷售折扣有所下降導致銷售毛 利率 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滑;另一原因同樣為公司加大線下開店力度致使支出增加。

說到清貨、庫存,這一直都是服裝行業避不開的話題,即便是“消費藍海”童裝也是如此。據悉,安奈兒近年來的存貨問題就一直備受爭議。

截至2019年12月,安奈兒財報顯示其當前庫存商品價值3.6個億,佔存貨賬面價值的77.95%。對此,安奈兒表示:公司經營規模與直營渠道的持續擴大,帶動了鋪貨商品等存貨規模的增加。

然而,不只是2019年末,根據早前安奈兒發佈的財報可以看到,其近年來一直備受庫存問題的折磨。

2017年,其存貨賬面價值為2.969億元,佔公司總資產的27.34%;2018年,存貨賬面價值迅速增長到4.279億元,同比增加44.12%,佔公司總資產的34.59%;2019年三季度末這一數字更是再創新高,達到了5.088億元,佔總資產的42.94%。 如此看來,即便安奈兒一直在強調庫存佔比存在較大風險,但實際情況並沒有得到改善。

為了解決大量的庫存商品,安奈兒只能加大庫存商品的清貨力度,從而致使公司經營成本上升,再進一步造成公司2017—2020(一季度)的歸屬淨利潤和扣非淨利潤滾動環比增長率幾乎連年下降,極具不穩定性。

“童裝第一股”安奈兒頻遭“滑鐵盧”

“童裝第一股”安奈兒頻遭“滑鐵盧”

如此循環往復的存貨危機始終制約著安奈兒的業績發展,可以預測到,如若安奈兒依舊找不到解決存貨危機的辦法,那麼其以後營收利潤或將存在很大的隱患。

線下店鋪頻繁變動

除卻存貨高企以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兩份財報中安奈兒均提到了加大線下開店力度,而這也正是其為行業所詬病之處。

據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底,安奈兒已在全國建立1505家零售門店,其中,直營門店數量達1085家,佔線下門店總數的72.09%,購物中心直營店鋪數量達353家。

後筆者經具體調研瞭解到:在報告期內,安奈兒新開直營門店共計208家,但由於部分加盟商店銷售未達到預期,被迫關閉,導致最終門店總量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是在過去的一年中安奈兒頻繁調整線下門店佈局,早在2017年IPO之際,安奈兒就曾心懷擴張線下覆蓋面積來增強企業規模的雄心壯舉,但如今從相關數據來看其願望並沒有實現。截至2018年6月,公司共新開82家店,關店130家,僅僅6個月的時間,門店變動數量就達到212家。

而在不停的開店關店之間,不僅抬高了安奈兒公司線下銷售渠道的不確定性,還嚴重增加了公司的銷售運營成本,另外如此大幅度的增加門店數量,在加重公司貨源調配負擔的同時,想要不存貨都難。

企業規模應和企業實力成正比,盲目的擴張、一味地開店,表面上看似是增強了企業實力,但只有自己最清楚要揹負的壓力有多大。

除此以外,產品結構單一、5年7登產品質量黑榜也是安奈兒黑料纏身的來由。對此,有業內人士預估:產品結構是制約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因素,至於頻登產品質量黑榜雖短時間不會對企業產生重大影響,但足以引起公司的重視。如果安奈兒依舊不能從中吸取教訓,改變現狀,那麼日後勢必會殃及根本。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企業的發展更是如此。現如今深陷存貨危機、股價大跌的安奈兒,能否重回昔日輝煌,保住“童裝第一股”的地位,還有待看其是否能抓緊找到合適的經營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