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西風殘照”和杜牧的“隔江猶唱後庭花”,總有人更勝一籌

盛唐以前,李白懷古傷時的最好詩句是“西風殘照,漢家宮闕”;晚唐之後,杜牧觸景傷情的最佳音韻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一個是夕陽殘照,一個是亡國之音。對現實諱莫如深的詩人,都喜歡懷古。李白感慨的是漢家宮闕都作了土,那麼杜牧感慨的“亡國恨”究竟是亡了誰的國?唱的“後庭花”又是什麼曲呢?


李白的“西風殘照”和杜牧的“隔江猶唱後庭花”,總有人更勝一籌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


李白的“西風殘照”和杜牧的“隔江猶唱後庭花”,總有人更勝一籌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金陵城六朝古都,秦淮河自古繁華。秦淮河是古都金陵的點睛之境,一座古城有了瑩瑩水帶,氣質上就更向婉約靠近幾分。秦淮夜景最佳,自古文人便愛秦淮,更愛夜遊秦淮。杜牧在《泊秦淮》開頭便寫出了“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情懷近酒家”。月夜泛舟秦淮河上,欣賞著兩岸的繁華,更在兩岸的酒家留下肆意的歡笑,此時杜牧的歡笑早已是收斂了少年得志的意氣風發。

李白的“西風殘照”和杜牧的“隔江猶唱後庭花”,總有人更勝一籌

秦淮夜色


李白的“西風殘照”和杜牧的“隔江猶唱後庭花”,總有人更勝一籌

秦淮夜色


李白的“西風殘照”和杜牧的“隔江猶唱後庭花”,總有人更勝一籌

秦淮夜色




這時的詩人已鈍化為逃過了甘露之變的險惡風波,混入了牛李黨爭的烏龍局,遷官外放的樊川居士。當吳姬壓酒喚客品嚐的時候,當酒家裡的歌姬唱起了 《玉樹後庭花》這首曲子的時候, 杜牧在微醺之中應該是像觸電一樣想起了自己寫就的讓自己25歲就名動天下的《阿房宮賦》。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李白的“西風殘照”和杜牧的“隔江猶唱後庭花”,總有人更勝一籌

想象一下




《玉樹後庭花》的靡靡之音點醒了杜牧,讓他看清了紛亂的現實。現在這一曲《後庭花》,在秦淮河的歷史倒影裡,在酒精帶來的醉意微醺之中,杜牧看到了陳朝最後一個皇帝陳叔寶。在臨春、結綺和望仙三座樓閣之中,歌舞昇平。


李白的“西風殘照”和杜牧的“隔江猶唱後庭花”,總有人更勝一籌


他的愛妃張麗華,像一位落入凡間的仙子,髮長七尺黑如漆,臨檻梳妝勝洛神。在日日笙歌中,陳叔寶的御筆也沒有停歇,一曲又一曲的詞曲被填好,就好像是南朝小朝廷的倒計時音。直到有一天,陳叔寶聽著靡靡之音看著張麗華那婀娜的舞姿,再一次拿起了御筆,指尖筆端飛舞:

玉樹後庭花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好一句“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這南朝小朝廷最後的讖語,居然是由它的掌舵人自己寫出來的。當隋文帝的大軍渡過長江天險時,金陵王氣只能是黯然神傷。陳叔寶也變成了陳後主,帶著自己的愛妃束手就擒。投降的路也不好走,中間還給世人留下了一個胭脂井的笑料。


李白的“西風殘照”和杜牧的“隔江猶唱後庭花”,總有人更勝一籌


李白的“西風殘照”和杜牧的“隔江猶唱後庭花”,總有人更勝一籌


杜牧醒了,盛唐氣象不會再回來了。今天聽著陳叔寶的《後庭花》評說古人功過,不過是歷史的輪迴。後人哀秦人,後人繼哀漢宮,後人又哀南朝,很快就要輪到後人哀嘆我大唐了。可是我杜牧不能說出來!

這個時候還有李白的《憶秦娥》可以吟出心中的痛楚: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李白的“西風殘照”和杜牧的“隔江猶唱後庭花”,總有人更勝一籌


歷史給我們留下了兩個後主,如果說有什麼共同點的話,那就是他們——俱文藝同亡國。

一個陳後主,成了《隋唐演義》裡的笑料;另一個李後主,告訴了我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