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出塞的前後你知道嗎?他起著重要的原因

和親政策是漢朝的時候,他的外交政策中,主張對外尋求和平的一些派系的主張,用現代漢語來說就是主張尋求緩和的解決衝突方式的鴿派,在漢朝的時候主張這樣去解決與匈奴爭端的人也不是很少,也是有一定的人數的,漢武帝是主張對北方匈奴主張用戰爭的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

王昭君出塞的前後你知道嗎?他起著重要的原因

和親之所以一直能夠存在,是因為它確實能夠滿足北方敵人的一些需求,他們遊牧民族就比較喜歡牲畜和漂亮的女人,所以漢朝的話跟匈奴相比,確實可以說是好看的女人特別多,這個時候就沒有必要一定是皇室或者是公主出面去和親,只要是足夠美麗的女人都可以承擔這個責任,尋求這個兩族的和平。

王昭君出塞的前後你知道嗎?他起著重要的原因

和親政策的正式確立,是在漢高祖攻擊匈奴王冒頓單于的時候,被困在了平城,那個時候這個匈奴王是一個非常強大的人,他本身就是頭曼單于的太子,是頭曼單于心愛的妻子的生的最小的兒子,他曾經被送到落月是做人質,後來頭曼攻打,月氏想要殺死冒頓,冒頓偷得了一匹跑得很快的,千里好馬疾馳回到了匈奴,他的父親認為他強壯而又有勇氣,就給了他一萬騎兵,讓他兢兢業業認認真真的訓練他的屬下,還製造了一種會發出叫聲的箭作為號令,他傳令軍中的時候就說只要聽到這個箭的聲音,你們就去射殺敵人,違反這個命令的人就要死。

王昭君出塞的前後你知道嗎?他起著重要的原因

有一次他射箭,用發出聲音的箭去射他的愛妾,他的手下就只是觀望冒頓,並不曾隨著發射箭去刺殺他的愛妾,於是冒頓就把違抗軍令的人都殺掉了。後來又有一次他跟他的父親去一起打獵,他竟然用這種發出聲音的箭去射他的父親,他的手下馬上就跟著他,也用箭去射他的父親,當時那個箭特別的密集就像松樹的樹葉,這麼一來他的父親身上就有許許多多的箭傷,冒頓,於是就成功的奪取了匈奴的控制權,把他的後媽還有其他的弟弟和先王的舊的臣子全部殺掉,是非常殘酷又兇狠的匈奴王。

王昭君出塞的前後你知道嗎?他起著重要的原因

後來這位匈奴王又把東胡打敗了,他控制了黃河的南部,有三十萬的軍士,他安排瘦弱的士兵組成迎敵的方針,企圖迷惑敵人,想要誘使漢高祖冒著嚴寒帶著很少的人深入山西大同的北面,想要把漢高祖圍困在那裡。他成功把漢高祖困在那裡,整整七個晝夜。後來劉邦用了陳平的計策,才解決了這個麻煩,他解決這個麻煩以後,就聽取了婁敬的和親政策,婁敬建議把高祖的長女魯元公主嫁給單于,呂后的長女當時已經嫁給了趙王,高祖竟然也同意了,但是呂后一直不答應。皇帝沒有辦法,只好在宗族裡面找到漂亮的女生,把他假冒成長公主嫁給單于,於是就先派了婁敬前往匈奴,向匈奴王提出了想要通過和親與匈奴和好。

王昭君出塞的前後你知道嗎?他起著重要的原因

但還沒有確定下來高祖就死了,後來呂后當政控制了朝堂政治,冒頓就給呂后寫了封信,說想要娶呂后,歷史上把這稱為是一種漢朝的恥辱,呂后本來是想要派兵去攻打匈奴的,但是沒有辦法,當時漢朝的軍事力量還不足夠再一次組織征戰,於是只好忍氣吞聲的把自己宗室的另一個女人扮成了公主,送到匈奴和親,把之前和匈奴和親的約定完成了下來。

王昭君出塞的前後你知道嗎?他起著重要的原因

後來漢朝雖然在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中不斷取得勝利,洗刷了過去遭受到的恥辱,但是面對西邊的烏孫族還是採取了和親的政策,他把江都王的女兒細君公主嫁給烏孫王昆莫,這位細君公主曾經在西域唱過歌。那首歌就是早期的昭君怨。

王昭君出塞的前後你知道嗎?他起著重要的原因

後來這位公主的丈夫死了,匈奴讓她改嫁給另一個人,細君不願意這麼做,就上書請求漢武帝出面,漢武帝命令她遵從當地的習俗,細君只好就改嫁了,但不久細君就死去了,這個人就想請求漢武帝繼續派遣和親的女人,漢武帝就把楚王的女兒解憂公主嫁了過去,解憂公主在西域住了五十多年,兩次改嫁,到七十多歲的時候上書寫給漢武帝說,“我年紀大了思念家鄉,希望我的屍骨能夠迴歸漢地。”漢武帝准許她回到漢朝。他們都是在漢朝早期替國家執行和親政策的昭君。

王昭君出塞的前後你知道嗎?他起著重要的原因

昭君姓王,她是漢元帝時期的一個女人,長得美麗端莊非常漂亮,不過她性格比較高傲,當時後宮裡的女人呢,都要請會畫畫的工人幫他們畫圖像,然後再通過侍者把他給皇帝看,皇上看重才會得到召幸,那些宮女們全部都賄賂畫工,希望把自己畫得漂亮美麗一些,只有昭君覺得自己長得非常好看,不願意向其他人一樣送東西給畫工,畫工就把他畫得非常普通,就沒有彰顯出她的美貌。那個時候匈奴又請求和親,元帝就選擇了王嬙。在派遣的那天天子召見她,元帝見到她,覺得她太美麗了,心中非常的後悔,但是又不可以收回他的命令,只好讓她去和親了。

王昭君出塞的前後你知道嗎?他起著重要的原因

昭君在和親的路上抱著琵琶唱了非常傷心的歌曲,後世稱這首曲子為昭君怨,而元帝因為畫工的問題卻失去了這樣美麗的女人,於是就把畫工這些人全部殺掉了,昭君在匈奴,在她的丈夫死後又改嫁了一次,最終老死在了塞外。從她們個人經歷來說,離開故鄉到遠處和親一定是非常孤苦的,對她們來說是辛苦又寂寞思鄉的一生,但對國家來說,她們因為自己的和親,對國家的人們爭取了和平安定的生活,從這個角度來說,她們和那些外出征戰的男子一樣值得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