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十七帖》之二 《逸民帖》

逸民帖


王羲之《十七帖》之二 《逸民帖》

逸三井本


王羲之《十七帖》之二 《逸民帖》

逸上野本


王羲之《十七帖》之二 《逸民帖》

逸台北故宫本


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注释:

包世臣以此帖为寄郗愔。理由是郗愔与羲之“同具逸民之志”。“吾前东粗足作佳观”,王弘撰、津田凤卿、应成一等皆谓“佳观”指会稽自然风界优美。疑误。郗愔既同羲之一样有"逸民之志”,作“梦中语”"则不合其思想状态。而吾“前东”(辞官以前)和辞官以后,自然风景不会有大的变化。故“佳观”者,当指其为内史的政迹而言。我意此书仍可能系寄周抚。周抚因不理解義之为何官为民,并有微词。羲之向他解释辞官原因并以路远不可能当面解释清楚为憾。东,指会稽,会稽在首都建康之东。《晋书》中“东土”、“东中”等皆指会稽,这是当时的习惯用语。義之永和十ー年(公元355年)辞官不仕。此帖应书于辞官后不久。"方”字,有人释为“等”字,因字形相近难辨。


1.我以前在会稽任内史时,政绩可以说相当不错。(但是)我想辞官做平民的想法很久以前就有了。足下为何在谈到此点时好像说梦话一样呢?没有机会当面解释为憾。(这样复杂的事情)只靠写信哪能说得清楚呢!


2.我上次东行(或以前在东山时),好山水好景色也看得差不多了。我抱有隐居作隐逸之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先生在回信中说到这个怎么还好像说梦话一般。没有机会与你见面详谈,徒有叹息。书信又怎么能说得清呢。


王羲之《十七帖》之二 《逸民帖》

王羲之《十七帖》之二 《逸民帖》

王羲之《十七帖》之二 《逸民帖》

王羲之《十七帖》之二 《逸民帖》


附:(点击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