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才基本法》看单身的数学天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最深沉的爱

我有一个十岁的儿子,在我眼里他是世界第一可爱,虽然实际上他和其他孩子并没什么两样,活泼又淘气。但如果非要说一个他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的地方,大概就是他对数学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吧。

小学开学领到新书后,他总会第一时间翻开数学课本,然后很快就能自学完所有内容;平时没什么耐心的他做起数学题永远不喊累;日常爱读的书籍永远都是与数学有关的……就在上学期,应他的要求我给他买了初中全套的数学和物理课本。

从《天才基本法》看单身的数学天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最深沉的爱

我估摸着他在数学上应该是有一些天赋的,但因为他的这点聪明劲全用在了数学上,在其它学科上只是泛泛而已,向来提倡各科均衡发展的我并没有过多鼓励他。

我是一个比较容易满足的人,用别人的话说就是没什么追求,虽然偶尔对孩子的未来有过期许,对他也没有格外高的要求,日常学习全靠他的自觉(其实除了数学外,在其他功课上他都不太自觉)。至于他对数学的喜欢,我则是任其发展,没有阻拦也没有刻意引导。

我一直以为,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和自由的成长,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直到我看了《天才基本法》,认识了老林,我不但从中窥探到了数学的美妙之处,还从中感受到一个单身父亲、一个数学天才对孩子最好的养育和最深沉的爱。

从《天才基本法》看单身的数学天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最深沉的爱

在这漫长而美好的一生里,你是否找到了真正想做的事情,并从没有一个瞬间,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遗憾?

在老林眼中,女儿林朝夕大概也是世界第一好的,虽然傲娇的他总也不愿承认。从知道女儿存在的那一刻起,他就毫不犹豫地放弃掉未来也许更为璀璨的人生,独自带着孩子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即使他是一个数学天才。

天才,是指拥有一定天赋,在某一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在数学方面,老林无疑就是这样的天才。虽说由于女儿的诞生,他意外地中止了他的学业,但仅从他大学期间就发表的数篇专业性非常强的论文和数年如一日对数学的坚持来看,他将来未必不能取得比前人更高的成就。

可惜吗?连我都觉得可惜不已。

从《天才基本法》看单身的数学天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最深沉的爱

林朝夕也曾经这样问老林:在这漫长而美好的一生里,你是否找到了真正想做的事情,并从没有一个瞬间,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遗憾?

老林的回答是:当然。

当然,当然没有。

对老林来说,这一生真正想做的事,除了数学,还有成为一个父亲,在他的心中,大概没有任何一件事与之相比。

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放弃对数学的研究,并且他让他的这份热爱延续了下来。

林朝夕很小的时候,老林就在她心中种下一颗小种子,期待或许某天,这颗种子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老林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数学启蒙并不是教孩子数数背口诀,他会用一些有趣的科学小故事和小游戏以及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潜移默化,来引起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对他来说,引导比教育重要,兴趣比成绩重要。

也许是天赋使然,也许是老林的潜移默化有了效果。林朝夕打小就表现出对数学的热爱,并享受着数学给她带来的成果和乐趣。

从《天才基本法》看单身的数学天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最深沉的爱

因为与探索未知的美妙相比,世界上大部分噩运,都不再重要。

而无论是草莓世界还是芝士世界,老林都在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热爱数学的孩子们。

佛法有言: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施故,后必得安乐。

我认为,老林比那些布施者更值得敬佩,他不为名不为利,更不是为了日后的回报或所谓内心的安乐。这些于他而言,只是本能,他只是想让更多的孩子体会到数学之美,并热爱上这门学科,哪怕他们只是些普通孩子。

可老林知道,数学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美妙的,可更多的时候它是枯燥且无趣的。所以当他知道女儿在文理分科时选择了文科后,虽然有些失望却还是尊重了她的选择。

老林的人生信条就是,人必须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一直以来,他都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这句话。

即使后来他得了阿尔茨海默症,他也始终坚持数学研究,他放弃了他的学业,可他从未放弃过他热爱的数学。

因为与探索未知的美妙相比,世界上大部分噩运,都不再重要。

从《天才基本法》看单身的数学天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最深沉的爱

老林是个单身父亲,但林朝夕的身心却的比任何一个孩子都健康,这得益于老林对她的陪伴。太多的事例告诉我们,在一段良好的亲子关系中,陪伴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

而在与女儿的相处过程中,他更是兼具了多重身份,时而是位操心女儿终身大事的父亲,时而是为女儿答疑解惑的良师,时而又是一起互相吐槽的朋友……但更多的时候,他是林朝夕心中的大魔王,会在她最需要他的时候,为她披荆斩棘。

他天性乐观、生性豁达,有着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为之坚持一生。人们常说“身教胜于言教”,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老林还告诉林朝夕,如果她想要什么,就应该努力争取,不管用说的也好,用做的也罢,一定要努力争取才对。

试问这样的父亲,谁会不想要?

相信很多人在看书的时候和我一样想过,这世界欠我们一个像老林那样的爸爸。可现在,我更想做一个像老林这样的家长。

从《天才基本法》看单身的数学天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最深沉的爱

“一以贯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每天的微小积累会决定最终的结果,这就是答案。”

我不是天才,没有老林那么丰富的学识,可能不能为儿子提供较为优良的学习环境。但我至少可以指引着他在想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也更久一些,不至于辜负了他的天赋和这份热爱。

而且我还可以向老林学习,做一个善良勇敢、乐观豁达的人,有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为之奋斗。以己为灯,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他。

可能你会说,我家的孩子并不喜欢数学或者说不适合学数学。书中也有一个观点,认为数学或者奥数是极少数天才们的游戏。然而并不!如果人的先天差异被称为天赋不同,那么后天的努力,依然能让一个人在很大程度上追上那些天赋卓越者。

林朝夕、陆志浩,还有更多的孩子们,他们都不是天赋者,但凭着对数学的兴趣、热爱和坚持,他们一样取得了比常人更为优秀的成绩。

其实数学也好英语也罢,对任一门学科或者爱好来说,热爱和坚持会让你的孩子在未来人生道路上多了无数种可能。更重要的是,热爱这件事本身就值得被肯定。

就像裴之在书中写得那样:

“一以贯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每天的微小积累会决定最终的结果,这就是答案。”

从《天才基本法》看单身的数学天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最深沉的爱

诚然,这并不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亲子教育书籍,但雁过留声水过留痕,总有那么几个瞬间,它会直击你的心灵,让你泪流满面。

最后,我想把老林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在这漫长而美好的一生里,如果你真正找到了想做的事,那么无论何时决定再次开始,都不算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