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慣兩不管”需要重視的事情,李玫瑾:和你想的有點不太一樣

“三不慣兩不管”需要重視的事情,李玫瑾:和你想的有點不太一樣

父母都怕孩子長大之後會走歪路,所以從小嚴厲地管教孩子,但是有些家長管得就太寬了,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該管的時候管,不該管的時候就該放手。”

“三不慣兩不管”需要重視的事情,李玫瑾:和你想的有點不太一樣

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對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娃將來能少走很多彎路,那到底是哪2不管3不慣?下面我帶大家看一看。

“三不慣兩不管”需要重視的事情,李玫瑾:和你想的有點不太一樣

正因如此,她常常出現在跟家庭教育有關的話題中,看問題往往一針見血。

她曾說過:“孩子的胃口是喂出來的,孩子的脾氣是帶出來的,孩子的觀念是嘮叨來的,孩子的殘忍是孤弱無助熬出來的,孩子的無恥是百般遷就溺出來的。”

“三不慣兩不管”需要重視的事情,李玫瑾:和你想的有點不太一樣


孩子的問題往往在大人身上,正確的引導宜早不宜晚,很多家長把細枝末節的東西考慮太過,反而失去了家教的先機。

管教孩子,要做到“三不慣、兩不管”,把教育的觀念矯正過來,再談其他。

三不慣,這些問題不能輕視

1、“好吃懶做”不慣

“三不慣兩不管”需要重視的事情,李玫瑾:和你想的有點不太一樣

家長承包一切的情況下,孩子的“好吃懶做”雖然不會造成什麼大的後果,但等他將來長大成人,一定會因為這樣的性格備受別人的鄙視疏遠

所有被人羨慕的成功人士,都是勤奮努力的積極者;那些萬人矚目的追夢之人,全都源自於他們積極的心態和行動。

孩子如果小時候就有“好吃懶做”的習慣,吃不得苦,在成長過程中心態一定會越來越消極,也會嚴重影響以後的工作前途。

2、“不尊重人”不慣

“三不慣兩不管”需要重視的事情,李玫瑾:和你想的有點不太一樣

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禮貌比法律更強有力。”

禮貌的態度就是一個人最好的通行證,假如與人發生衝突,對方非常氣憤,那孩子是以禮相待能解決問題,還是出言不遜能解決問題呢?

中華民族號稱“禮儀之邦”,尊重他人理應作為我們孩子的啟蒙教育,不尊重人的行為,不能慣下去。

3、“撒潑耍賴”不慣

“三不慣兩不管”需要重視的事情,李玫瑾:和你想的有點不太一樣

孩子只要發現發脾氣對父母的抉擇有影響,就會反覆出現撒潑耍賴這個現象,這時候家長可別慣著孩子。

如果家長放任孩子,改變了自己的決定,那孩子的這種表達方式會越來越張狂,性格也會越來越胡攪蠻纏,還會被別人貼上“沒教養”的標籤。

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公共場合,一對一的溝通總是最有效的。把平復孩子的心情放在第一位,等到雙方可以心平氣和談問題,再向孩子說明“為什麼這次我們的觀點不一樣”。

兩不管,這些事情越幫越亂

1、能承受的困難不管

“三不慣兩不管”需要重視的事情,李玫瑾:和你想的有點不太一樣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問題太過關心,插手太過卻形成反效果。比如孩子跟好朋友鬧了矛盾,家長不明就裡去當和事佬,兩個孩子之間的裂痕反而會更深。

其次,家長的介入往往使問題更加複雜,帶著成人的價值觀判斷:“你要讓著妹妹”,“人家是客人”——這是兩面不討好的和稀泥方式。

何況現在家長幫孩子解決了問題,但以後孩子遇到的工作問題、情感問題呢?家長能幫孩子解決一輩子嗎?顯然是不能的。

放手讓孩子去經歷困難,面對挫折,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才是有利於孩子未來發展的教育方式。

2、能自主的事情不管

“三不慣兩不管”需要重視的事情,李玫瑾:和你想的有點不太一樣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就要求每位家長要為孩子的成長創造儘可能多的有利條件,但是也得認識到,我們不能代替孩子去競爭。

孩子的獨立性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生活中逐步培養起來的。

從小事做起,幫助孩子逐步學會自己吃飯、穿衣、洗襪子、收拾玩具等,逐漸樹立孩子的獨立意識,成為能肩負起自身責任的新世紀人才。

孩子出生後就是一張白紙,未來長成什麼樣,更多的是在於父母如何去引導。

在孩子成長的這條路上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家長經常疏於引導,從而導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外在表現為:叛逆、頂嘴、孤僻、暴力。

面對這些,父母可能感覺有點力不從心,不妨試試通過閱讀繪本來引導,雙管齊下,會省力的多。

李玟謹教授在一次育兒節中特意為父母推薦了一套《兒童情商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前段時間為自己的孩子買了一套,作為睡前故事講給孩子聽,孩子很喜歡,尤其對孩子的情緒管理、行為習慣和性格養成有很大的幫助。3-6歲可用作培養高情商、提高表達能力的工具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此套全綵繪全套共10冊,由多名育兒專家聯合編寫而成,繪本中每一個故事都是經精心設計,從多個維度對孩子加以引導,孩子聽了後,可以更加的有自信、有毅力、有誠信、有愛心、有自律和有擔當父母可以作為睡前小故事講給孩子聽,孩子也可以自己觀看書中生動有趣的圖片。

“三不慣兩不管”需要重視的事情,李玫瑾:和你想的有點不太一樣

尤其在3-6歲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優秀人格、優秀品德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很多父母忙於工作,缺席了對孩子的陪伴和教導。父母再忙也要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三不慣兩不管”需要重視的事情,李玫瑾:和你想的有點不太一樣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們會飛的更高更遠。不要錯過了幫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三不慣兩不管”需要重視的事情,李玫瑾:和你想的有點不太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