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為什麼易倒伏?

新大風歌


玉米是我們這裡農村農民,種植最多的農作物之一。玉米產量的多與少,直接關糸到農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如何提高玉米的畝產量,提高種植玉米的收益,是擺在我們每一個農民面前,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種植玉米增產增收的因素很多,施用優質化肥,選用優良玉米種子,精細的耕作技巧,先進的管理方法,都是很重要的。但如何減少自然災害引發的損失,比如玉米的倒伏問題,我們到底該怎麼預防呢。

造成玉米倒伏的原因有很多,實際種植的過程中,我認為應該從這幾方面引以注意。

一、玉米種子要選擇適宜當地種植的優良品種,儘量選擇那些抗倒伏低稈低穗位的玉米品種。

二、化肥作底肥施用量不宜過多,特別是不要追求玉米苗期的茁壯,而過多地施用含氮高的肥料。玉米苗期的瘋長,是造成玉米倒伏的一個很大原因。

三、玉米前期生長不需要更多的水份,玉米澆水要選擇適當的時期。農村人常說:″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講得也有這個道理。玉米前期適當乾旱一點,促進玉米根系的生長,使玉米充分的蹲苗,既有利於後期營養的吸收,又增強了抗倒伏的能力。

四、玉米的種植密度合不合適,直接影響玉米的抗倒伏能力。玉米如果種植過密,造成通風通光度的減少,玉米苗生長受阻,苗細苗弱,遇風極宜倒伏。

五、玉米生長後期需要很充足的水份,適時澆水是玉米增產的關鍵,可澆水時要看天氣的變化情況。如果在颳風天澆地,就很容易造成玉米的倒伏現象。

造成玉米倒伏的原因很多,但以上是我認為最主要的幾個因素。其實歸納起來也很簡單。要想玉米抗倒伏,一定選用抗倒伏的玉米優良品種;化肥施用不是越多越好;玉米苗期澆水不要過早,澆水時要關心天氣預報,避免颳風天澆水;玉米種植的密度要合適,株行距要考慮通風通光的作用。

我不是農業專家,我不會講更深刻的哲理,這些只是我在多年種植玉米實踐中的經驗教訓,寫出來和大家共同討論。如何更好地防止玉米倒伏的問題,歡迎網友提出更有效的辦法來,讓農民糧食豐產,收入不斷的增加,就是我們共同奮鬥的目標。


李增喜3


玉米的種植是一門綜合技術。它要求種子、管理、肥水等等各方面的技術。玉米倒伏的原因有很多,現根據我二十年的種植經驗來談談倒伏的原因——

一 種子方面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農作物也一樣,同樣的種子在不同的地方結果也不同,要選擇適宜當地土質結構的玉米種,並且要選擇植株粗壯,穗位靠下,重心偏低,氣生根發達的品種。

二 管理方面

玉米苗在長到二十公分的時候要間苗,每穴一到兩株健壯的苗,要保證每畝5000株左右,行距60cm,株距20cm。並且隨後要中耕除草,培土,追肥等等各方面適時的管理,保證每顆玉米苗都能健碩成長。

三天氣方面

玉米在拔節期莖杆幼嫩,脆弱,莖皮纖維低,容易折斷,如果此時遇到風雨容易莖折。灌漿期玉米穗開始沉重,玉米重心不穩,如果此時缺少陽光照射,遇到風雨容易從根部倒伏。

四病蟲害方面

玉米病蟲害的發生增加了玉米倒伏的幾率,莖腐病、紋枯病,這些病變使玉米光合作用減少,玉米螟蟲、鑽心蟲通過鑽食玉米莖杆,使玉米空心,乾枯,致使倒伏……

綜上所述,要想玉米穩產、增產,各個環節不能鬆解,齊抓共管,才能避免倒伏的發生。





龍媽日記


玉米為什麼容易倒伏?簡單來說可以歸納為三點。

第一點。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分佈淺。像玉米一般株高都在兩米至三米左右。而根系在土壤中分佈較淺,主要以土壤表面的氣生根來支撐固定玉米植株。而在玉米抽穗以後,其重心會上移,一但此時遭受暴風雨或颱風等惡劣天氣影響時,植株上部重力過大,而根系不能有效支撐時,就會造成玉米倒付。

第二點。玉米播種量大,氮肥使用多。當前大多數農戶為了提高玉米產量。往往不根據玉米品種特性和土壤肥力情況進行合理播種。而是倚靠提高玉米播種量,增加每畝穗數來提高產量。同時在生產中為了讓玉米生長髮育較快,一般氮肥用量也比較大,尤其一炮轟施肥,造成苗期生長過快,玉米莖稈細弱,節間過長,莖稈機械組織不發達,韌性差,從而容易後期引起玉米倒伏。

第三點,病蟲危害影響。玉米蜘蛛比較高大,夾子。密度較大,通風透光不好,田間鬱閉。玉米病蟲危害一般發生比較多。尤其像玉米螟,紋枯病,莖腐病,幹腐病等病蟲為害莖稈後,通常只要有風雨影響就會引起倒伏。

總之玉米倒伏會有多種原因,但是隻要生產上注意選用根系發達株高較矮抗倒伏能力比較強的品種,加之科學施肥,控制氮肥,合理密植,防治好病蟲害,並結合玉米拔節初期噴施控旺藥劑,就可很好預防避免玉米後期發生倒伏。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玉米倒伏的原因很多,預防倒伏的方法卻很簡單的幾招,這就是【真正的科技】!

“一件事,你不能用最簡單的方式解釋清楚,說明你還沒有真正理解它。”——當然,再好的科技,再真的技術,也不能讓一些低素質的“噴子”滿意【這些“噴子”滿腔怨憤,就是一些“垃圾不如的負能量”】,發現“噴子”立即拉黑,只歡迎高素質的種植者留下來,慢慢培養大家在當地“鶴立雞群,名利雙收”。

言歸正傳,玉米倒伏因素有以下幾個【按照概率大小排序】:

1,品種抗倒能力差的容易倒伏【甚至倒折】。如邢臺隆堯縣某紅軸品種年年有折斷的現象發生,種植者損失慘重。但是“賣種子”的十分能忽悠,不斷地忽悠不知情的農民。

2,種植密度,偏大。密度過大,必然導致莖稈細弱,韌性差,穗位高,根系不發達。

3,施肥不合理。不過多解釋,下面支招的方法,一步到位。

4,不重視化控防倒。在大風大雨情況下,一些大樹還倒下呢,有什麼玉米品種能抵抗的住?!——可是,偏偏有些人就是不重視控旺防倒。

5,玉米品種不抗莖腐而引發的“爛根”倒伏。

6,六種微量元素缺乏,導致玉米植株細弱,容易倒伏。

預防玉米倒伏的4大“真正科技”

1,用思考幾分鐘來選擇品種:【上策】是選擇矮稈且穗位低的品種;【中策】選擇普通株高但是穗位不太高或者秸稈韌性好的品種。【下策】就是一些人不注意瞭解品種特性和特點,胡亂聽信不懂科技的“賣種子”胡亂忽悠的【當前種子零售商95%以上對科技“不真懂”或者“真不懂”】。

2,適當稀植。一定選擇品種推薦密度的下限,或者是採取一些品種審定密度的70%—80%留苗較為適宜【具體論述可查閱《“七論”玉米降密度,穩定高產是正道》的文章細細閱讀】。

3,真正的科技施肥。

春玉米:同樣的肥料錢,底肥改為磷酸二銨+氯化鉀【能少用,不要多用】,重點的重點是【抜節後到吐絲期追尿素】,反正,一畝地增長300斤——500斤【同等肥料開支,你愛信不信】。

夏玉米:僅僅在喇叭口期畝用30公斤尿素即可長出來“全村最好的玉米”!

4,一定要化控防倒。

矮稈品種:一般在4—10葉期間噴施1次“一噴八防”【影響力8組合】,既可預防倒伏,又可以預防多種病害,多種蟲害,乾旱,鹽鹼等共8大不良威脅。

普通株高的品種:最好的4——6葉,8-10葉進行“二次控旺”,可以降低穗位高度10釐米左右,大大提高抗倒伏能力。

就談以上這些。歡迎關注“十星科技”私信諮詢或者留言評論,希望能幫助你成為你們當地的“農村精英”而名利雙收!


十星科技


前語:玉米是北方地區主要的經濟農作物,我老家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前幾天剛剛把玉米播種完成,現在玉米苗都已經破土而出,長的非常有生機。

玉米在生長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倒伏的情況,嚴重影響了玉米的生長,造成減產甚至絕收,給農民伯伯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那麼玉米出現倒伏的原因是什麼呢?又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想必大家都很關心這一話題,下面我來給大家仔細說一說。

1 品種問題

有些玉米種子播種以後,在後期生長過程中主要追求玉米的高度,造成稈莖特別細,根系一點不發達,在抽出玉米穗以後由於承受不了果穗的重量,而被壓倒。

解決辦法:在選擇玉米種子的時候儘量選擇抗倒伏、莖稈較粗、抽穗高度較矮的品種,這類品種播種以後可以很好的預防倒伏的現象。

2 密度過大、水肥管理不到位

在種植玉米的時候,很多人總是以為種的稠一點可以增加玉米的產量,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玉米種植密度過大,導致田間通風和透光性較差,容易出現生長不良的現象。

另外在玉米生長過程中,如果水肥施加不及時不到位,不能滿足玉米的生長需求,造成玉米長勢較弱、營養不良,也會出現倒伏。


解決辦法:播種玉米時控制好密度,不要太密,另外根據玉米的生長需求及時補充水肥,讓玉米長的健壯、旺盛一點,可以導致抗倒伏的效果。

3 大風大雨的天氣

玉米生長期間最怕出現大風大雨的天氣,這種自然天氣強大的力量會直接把玉米吹倒,出現倒伏的現象。

解決辦法:自然天氣不是人為可以控制的,只能從後期玉米生長過程中加強管理,多給玉米施加水分和養分,增加抵抗一些自然災害的能力,進而達到抗倒伏的效果。

總之,玉米出現倒伏的原因除了自然天氣以外,其他的一些因素都是可以通過精心的管理避免的。


如果您滿意我的回答,請多多關注我吧,並且評論、點贊、轉發。謝謝

妍小捌


從小生活在農村,玉米倒伏也是經常見的,玉米主要種植在北方地區,像東北平原,華北平原,中部平原,西北等地,都大量種植玉米。




那玉米倒伏有哪些原因了,我給大家分析一下

1.碰見狂風大雨

記得小時候,如果遇見狂風大雨,玉米就會出現倒伏現象,玉米東倒西斜,大水漫過之後,玉米會被泥土粘住,影響玉米的光合作用,然後玉米枯黃,玉米粒不飽滿,玉米棒變小。

應對措施:如果碰見這樣的事後,等天放晴以後,要開始整理,該扶的扶起,該去泥土就去泥土,這樣的只適合小面積種植,像三五畝可以,但如果是大面積種植,那就沒有辦法,只能順其自然。

2.玉米杆太高

玉米和別的農作物不一樣,如果遇上風調雨順,一般的玉米會長到2米多高,而玉米穗位一般是1.3-1.4米左右的位置,這樣就會形成頭重腳輕,如果根部一旦不深,或者比較鬆軟,就會發生倒伏的現象。

應對措施:加固根部,用土累積,或者是用繩子形成護欄的形式,在玉米穗位處用繩子防止玉米跌倒。還有就是可以把玉米穗位以上用刀砍斷,有利於防止倒伏,聽說還可以讓玉米的結籽更飽滿。



3.玉米種植過於稠密

如果玉米超過6500株/畝,就屬於過於稠密,相互遮擋,光合作用變弱,玉米的根莖就會發育不良,養分不足,變得脆弱,容易發生倒伏。

應對措施:合理種植,不要太稠,太稠玉米的棒子也會變小,玉米粒縮小,每畝控制在5500株左右,就是比較合理的。留開空隙,讓陽光能投射下來是最好的,因為玉米的根部也需要進行光合作用。

4.蟲害,疾病

玉米在發育的過程中,如果遇到玉米大小斑病,玉米黑穗病,玉米螟,黏蟲,草地貪夜蛾的危害,玉米的葉片,根部,整體都會受到危害,會造成根部潰爛,斷裂,玉米穗變黑,玉米棒缺行,倒伏等現象。

應對措施:在玉米整個過程中,應該不斷地觀察,一般疾病主要是氣候或者營養不良引起的,根據所需補充肥料,及時發現蟲害,應該買對應的農藥,噴灑農藥,杜絕蟲害蔓延。尤其是玉米的剋星,草地貪夜蛾,應該重點治理,是大面積破壞玉米,還是一種生物入侵,現在國家方面也特別重視。



5:營養不良

尤其是中低產田,土地本來就是比較貧瘠,再加上玉米這個農作物對養分的要求比較高。比如西北地區,主要是靠天降雨,沒有灌溉的說法,當缺水,缺肥的時候,玉米的杆根莖發育不良,裡面空虛,抗力力差,容易發生倒伏現象。

應對措施,種植玉米前施肥足夠,然後等玉米拔苗期或者抽穗期,給玉米再次施肥,保證玉米的營養充足,像低產田,儘量密度適中,如果太稠,產量會很低。




倒伏是玉米在生長過程中,損失最大的災害,所以我們應該降低人為倒伏,以上是玉米倒伏的原因,以及一些應對措施,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三農寶哥


《造成玉米倒伏原因有哪些》個人從事育種,農業管理40年了,因遼西農業主要品種構成是玉米,所以同玉米種植打了四十年交道。這個問題個人認為由以下幾個因素造成。1天災。大旱年景,在夏秋旱時因無水或有水不能抗旱澆灌,致使桔杆尚未老化而乾枯,一陣風就會倒一片地。2.種植過密。合理密植,本來畝4000株就不少了,個別農戶種到6000株,愛苗,惜苗。其結果不但穗小不豐收,還造成植株因不通風透光,肥力供不上,造成植株空杆,杆莖皮不能硬化,長勢太弱,稍有點風也就一片一片倒了。3品種抗性不好,尤其抗倒性差風稍大一點,也倒成一片。抗倒品種封壠後仍生有二蓬續生根,其根系發達。抗倒品種莖皮多呈紫紅色,株高應不超過1.85米。4不封壠作業易倒。近年流行撒化肥,三產三趟變成不產不趟。雖節省了人工但憋端也很多。趟地起壠能把苗根部埋十公分,這等於給玉米根支了支柱,使根部更加牢固,不易倒伏。上敘四個方面個人認為是玉米倒伏主要原因,供朋友們參考,並歡迎交流!


海納百川21210


玉米已經播種下田,田間管理已經進入關鍵時期,從除草到殺蟲,一步也不能落下。然而,玉米最讓人頭痛的,還是倒伏問題。正常的天氣情況下,玉米一般不會自己倒伏的,可一遇到風雨的天氣,考驗玉米植株的時刻就到了。

玉米一旦倒伏,就會造成減產,還為成熟期的收割帶來極大的麻煩,所以,種植戶都希望自己的玉米站著完成自己的使命,可有時候天不作美,所以,沒到颳風下雨的時候,都是提心吊膽的,生怕自家的玉米倒下了。


那麼,如何預防玉米倒伏呢?

一、儘量不要在旋耕過得土地裡種植玉米,像我們當地,大多都是在小麥收穫後直接播種玉米,土層的密度有利於穩固玉米根系,可也有旋耕過得土地,用來種植玉米,由於土壤過於鬆軟,玉米雖然長勢很好,但就是經不起雨打風吹。

二、選擇抗倒伏的玉米品種,這是玉米抗倒伏的關鍵,玉米除了植株的高矮,氣生根的多少,也是玉米抗倒伏的主要因素。

三、及時控旺。玉米不可能不施肥,但玉米長勢過旺,植株太高,也是有極大倒伏風險的,因此,在玉米7-10葉期進行合理化控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管理步驟。

四、合理施肥。玉米雖然是喜氮的作物,但磷鉀肥也要適當補充,比如磷肥能促根壯杆,鉀肥能促進果實飽滿等。

另外,玉米也是喜鋅的作物,生長期噴兩次鋅肥,不但對控旺有輔助作用,使玉米生長健壯,對玉米禿尖,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對於玉米防倒伏的一些經驗,今天就暫時和大家分享到這裡,如有不同見解,歡迎在評論區交流探討。同時也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

佰秀農業


玉米倒伏多數還是自然災害問題引發的,例如強降雨的時候伴有強風。七八月份是玉米生長旺季,此時玉米苗棵整體高度並不算高,雨水為玉米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水分,這個時期即便降水較多也不容易倒伏,偶爾趕上強風才會倒伏,但倒伏後能彎著生長起來。

等到夏播玉米生長進入八月中旬,此時已經開始抽雄授粉,玉米秸稈已經成形,如果連續降水不僅會影響玉米授粉,而且如果遇到強降雨強風天氣才是農民最擔心的事情,這個時期的玉米倒伏多數具有一定的毀滅性,秸稈脆容易折斷,折斷性倒伏損失最大。

進入玉米果穗生長中後期,也就是九月份左右,玉米已經完成授粉開始果穗生長,此時降水對提高玉米產量有很大幫助作用,但此時玉米果穗已經有了一定重量,而且生長位置如果高的話,遇到降雨稍微有些風就容易倒伏,但是如果不發生折斷也會有產量。

在玉米生長後期此時玉米果穗已經完成生長,碩大的玉米果穗分量最足,如果果穗位置較高的話,同樣稍微有風溜流過就會讓玉米倒伏,頭重腳輕是主要要的原因,但臨近玉米收穫期即便發生了倒伏,對產量的影響也不是很大,但容易滋生病害影響品質。

過去農民認為玉米和紅薯、土豆一樣在地裡多長一天就多一天的產量,事實證明也的確有這種情況,多生長一天玉米幹物質會多積累一天,千粒重會有所變化,但是過度晚收的玉米容易出現秸稈坍塌倒伏,畢竟玉米秸稈也有生長週期,過期後秸稈沒有了力量。

敲個黑板:玉米倒伏排除後期收穫晚秸稈軟化更多的是自然因素所致,最明顯的就是暴風雨天氣導致的玉米倒伏,強降水在提高墒情同時也讓玉米秸稈失去站穩能力,當然如果趕上風溜子在抗倒伏的玉米也會出現倒伏。玉米果穗生長後期的頭重腳輕,也是玉米倒伏的一個因素。玉米種植儘量選擇抗倒伏能力好,秸稈粗壯、果穗位置偏低的玉米品種進行種植。


海棠小醉


倒伏有3種:根倒、莖倒、莖折。

1、根倒:一般遇到暴雨大風,引起根系位移,莖稈不發生彎折;

2、莖倒:根系位置不變,莖杆部發生彎曲,一般發生在莖稈韌性好的品種或密度大地區

3、莖折:根系位置不變,但莖稈部折斷,一般前期病蟲害影響的玉米,遭遇暴雨大風易發生。

玉米產生倒伏的原因:

1、密度過大:部分地區為追求高產量,採取高密度種植,使行間距過小,植株間擁擠,節間細長,不良環境時易發生莖折、莖倒。

2、遭遇較大風雨:一般在大風前遭遇大雨浸透,或大風大雨同時遭遇。如果先大風在遭遇大雨,一般不會發生倒伏。

3、施肥不當:情況1、偏施氮肥,磷鉀肥不足,造成生長過旺,但實際上莖稈細長、組織強度不足,遇到暴雨大風被折斷。

情況2、施肥過淺或離莖基部過近,造成燒根或阻礙,不利於根系生長,造成抗倒伏能力下降。

4、生長過旺,拔節前水肥多生長猛、抽雄前生長過旺,都會造成莖稈弱、機械組織強度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