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茌平:杜口千年唐槐見證歷史的興衰

有一棵歷經約1400年風雨的唐槐,位於山東省茌平縣杜郎口鎮,關於這棵古槐樹,流傳著一個神奇的故事。相傳此樹為唐太宗李世民親手所栽,所以人們稱之為“唐槐”,唐槐樹高8米,樹冠約10米,樹圍約須四五人合抱,蒼老挺拔,是魯西大地僅存的幾株古槐之一。

據該鎮72歲的杜心華老人介紹,杜郎口原來叫社郎口是古黃河渡口(1958年才正式改名為杜郎口),為紀念曾在此治水的大禹而建起一座禹王廟。

相傳,秦王李世民一次東征,為敵所追,沿古官河道而敗退,途徑興利鎮,因雨天路滑,連人帶馬不慎落入路邊泥坑,(該坑被後人稱為“御馬坑”,現仍有歷史遺痕)。眼看敵兵越追越近,正在李世民驚慌之際,座下戰馬一聲長嘶,從泥潭中跳出,李世民得救,而戰馬卻脫力而亡。李世民脫險後進入路北的禹王廟,得廟內和尚贈馬而還。後來,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為紀念戰馬救命之恩,和尚贈馬之義,乃重修寺院,取名義井寺,並在寺內親手種下一棵槐樹。據說唐朝名將秦瓊每次回濟南老家,都要在寺內休息,把馬拴在這棵唐槐下。

重修後的義井寺,由靈山、大殿和前門等12座古建築物組成,寺內書畫藝術精美絕倫,澆鑄泥塑技術高超精湛,又因李世民的皇帝身份,寺內僧侶眾多,香火旺盛,佛事頻繁,成為方圓百里群眾心中的佛教聖地。唐後,因其大殿內有一丈多高的大鐵佛,又改名鐵佛寺,而後幾經戰亂、重修,宋嘉佑年間改名為慈濟寺,1942年遭日偽嚴重破壞,1997年,慈濟寺被徹底拆除,只剩下這棵唐槐孤獨的站立在廢墟中。

風雨千年一晃而過,千年古樹越發的有靈性,十里八鄉的鄉親,有了難事都愛來大槐樹下傾訴祈求一番,大槐樹用它那博大的胸懷,默默的包容傾聽。

因年代久遠,幾經戰亂,雷擊霜打,特別是解放後慈濟改成杜郎口完小、杜郎口中學,一代代學子在大槐樹下讀書識字,立身成才,走向四方。如今學子遍天下,但不管多遠,不管成就大小,回來後第一件事,就是來看看這棵大槐樹——它承載了太多人的記憶與希望。

因大槐樹樹枝危及校舍安全,又被砍掉了西面的一個大枝,大槐樹樹幹中空,緊靠三分之一的樹皮維持生命,幾成朽木。為保護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茌平縣邀請北京和聊城大學的專家學者,對唐槐進行了搶救性的保護,先去腐填充了唐槐的“肚子”、給唐槐打上了支架、圈上了鐵圍欄、對周邊土地進行了追肥,還對過去的枯枝進行了重新“安裝”復原,並且對枯木部分進行了防腐處理,使古老的唐槐枝繁葉茂,再展新姿。


山東茌平:杜口千年唐槐見證歷史的興衰


山東茌平:杜口千年唐槐見證歷史的興衰


山東茌平:杜口千年唐槐見證歷史的興衰


山東茌平:杜口千年唐槐見證歷史的興衰


山東茌平:杜口千年唐槐見證歷史的興衰


山東茌平:杜口千年唐槐見證歷史的興衰


山東茌平:杜口千年唐槐見證歷史的興衰


山東茌平:杜口千年唐槐見證歷史的興衰


山東茌平:杜口千年唐槐見證歷史的興衰


山東茌平:杜口千年唐槐見證歷史的興衰


山東茌平:杜口千年唐槐見證歷史的興衰


山東茌平:杜口千年唐槐見證歷史的興衰


山東茌平:杜口千年唐槐見證歷史的興衰


山東茌平:杜口千年唐槐見證歷史的興衰


山東茌平:杜口千年唐槐見證歷史的興衰


山東茌平:杜口千年唐槐見證歷史的興衰


山東茌平:杜口千年唐槐見證歷史的興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