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一点中药-蒲公英

蒲公英又叫黄花地丁、婆婆丁、尿床草、黄花郎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的全草。每年春夏季节,当蒲公英花未开或将开花时采取,除去泥土和杂质,洗尽,晒干或阴干即可。蒲公英原产于我国,适应性强,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田间、地头、路边随处可见。

每天了解一点中药-蒲公英

蒲公英,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小时候,常常会采一把结着绒球的蒲公英,鼓足劲一吹,无数的种子带着小小的降落伞飞散开去。蒲公英不仅仅承载着我们珍贵的童年记忆,民间很多地方还有食用蒲公英的习惯。春天采摘蒲公英的嫩叶和嫩苗,洗尽后是一味不错的野菜,可以生食、炒制、做汤、凉拌皆可,别有一番风味。还可以用来制作罐头、饮料、花茶及化妆品等。

每天了解一点中药-蒲公英

除此之外,蒲公英是国家卫生部记录在案的上佳的药食两用植物,不仅仅在我国,在国际上也开始风行。而蒲公英在我国除了应用广泛,其使用历史也很悠久,首见于《唐本草》:“主妇人乳痈。”其后历代医家皆对其有较为详尽的论述。《本草图经》:”敷疮,又治恶刺及狐尿刺。“《本草纲目》:”乌须发,壮筋骨。”《医林纂要》:“补脾和胃,泻火,通乳汁,治噎膈。”《随息居饮食谱》:“清肺,利嗽化痰,散结消痈,养阴凉血,舒筋固齿,通乳益精。”

每天了解一点中药-蒲公英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主治:用于疔疮肿毒,乳痈(治疗乳痈的要药),肺痈,肠痈,瘰疬,目赤肿痛,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现代常用于急性乳腺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淋巴结炎、鼻窦炎、肝炎、胆囊炎、脑膜炎、胃炎、尿路感染、痢疾、疔疮疖肿等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还可用于流感的防治。

用法用量:内服,水煎服或捣汁服,9-15克,大剂量可用到60克或入散剂;外用,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熏洗。

禁忌:蒲公英性寒凉,阴疽漫肿无头及脾胃虚寒者慎用。

每天了解一点中药-蒲公英

现代实验室研究发现,蒲公英含有蒲公英醇,胆碱,有机酸,糖类,果胶,钙、铁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C、维生素D、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具有抗炎抗菌,解热镇痛,防治肿瘤,美容养颜,通乳,通便,利尿等作用。

实验证明,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于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卡他球菌,以及白喉、绿脓、痢疾、变形、伤寒、结核等杆菌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还对钩端螺旋体及某些真菌和病毒也有抑制作用。蒲公英中所含的糖原与其他能活化巨噬细胞的探员相比其具有更强的激活能力,也就是具有更好的抗肿瘤作用,因此蒲公英具有抗肿瘤、抗感染、抗病毒的三抗作用。

每天了解一点中药-蒲公英

研究发现,蒲公英还有利胆、利尿、健胃的作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强化肝脏的作用,还能降低胆固醇,预防肝硬化;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对于缺铁性贫血又一定的防治作用,钙含量也十分丰富,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还含有大量的钾元素,可以调节人体内的水盐平衡;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又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的蠕动,缓解便秘;蒲公英中含有的黄酮类物质具有类似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具有淡斑、美白的作用。

另外,蒲公英还具有催乳的作用,适用于产后乳汁不行。

每天了解一点中药-蒲公英

蒲公英功能消痈散结,清热解毒,过去多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等症,近年来发现它具有十分良好的抗感染作用,现已制成片剂、糖浆、注射剂等不同的剂型广泛用于临床上多种感染性的炎症。虽然蒲公英有这么多的疗效,但其寒凉之性强,有伤正之虞,还是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不要自行盲目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