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勇:芬蘭教育成功祕訣之一是政府信任學校 沒有各種檢查評比

本文來源於《未來教育家雜誌》 ,作者黃明勇。

中國教育學會2017年11月18—19日在上海舉辦第三十次學術年會。該會在全國範圍根據論文轉發量點擊量等數據評選出本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微論獎十名。成都七中教師黃明勇發表的《芬蘭教育成功的要義是什麼》一文獲2017年度中國教育學會最具影響力微論獎。

黃明勇:芬蘭教育成功秘訣之一是政府信任學校 沒有各種檢查評比

文丨 黃明勇 / 四川省成都七中教師

芬蘭,人口僅五百多萬,國土面積只有三十多萬平方公里。其教育發展水平在短短几十年躍居世界前列,芬蘭中學生在世界 OECD 組織的PISA 項目測試中表現優秀。芬蘭教育何以讓全球教育界如此關注呢?其成功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呢?

2016 年 9 月 12 日至 9 月 28 日,成都市教育局組織了 21 名本市“未來教育家”項目成員,對芬蘭基礎教育進行了實地考察。先後到Jyvaskyla大學、Amisto職業學校、Numijarvi初高中學校、Maaniittu小學、波羅的海喜鵲島自然學校、Saarnilaakso 學校、Jokiniemen 幼兒園進行了訪問交流。

芬蘭教育成功的要義

現象教學:跨學科綜合學習彰顯新課程核心價值

2016 年 8 月,在芬蘭中小學全面推行新課程。據芬蘭 Jyvaskyla 大學教育學院Pekka 教授介紹,本次芬蘭教改的核心價值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強調學生的獨特性與接受優秀教育的權利;二是充分體現人本、教育、啟發、平等和民主;三是突出多元文化;四是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的必要性。

現象教學是一種基於社會生活現象的教學。

  • 其一,現象教學強調以某一社會生活現象作為教學的主題和內容。芬蘭 Nurmijarvi 初高中學校校長助理強調,該校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設計了不同的主題,如海難逃生、活在森林、美味大餐等。
  • 其二,現象教學是一種基於多個學科整合的跨學科教學。Nurmijarvi 初高中學校校長介紹,該校自主選擇一定的學科進行整合,如海難逃生的主題,融合了物理、歷史、地理、化學、生物、政治、造船、家政、安全等多個學科的知識。
  • 其三,現象教學是一種基於對話的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強調愉悅的情緒、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創造性活動。

Pekka 教授介紹,現象教學基本按照九個流程進行:確定學習主題-學習結果描述-實踐中瞭解-學科角色-找出關聯-闡明問題確定項目-列出具體活動-找到可用設備或資源。

我們走進課堂才發現,芬蘭所謂新課改即現象教學,這並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早就生長於芬蘭的課堂教學,只不過現在國家才系統地提煉出來,大力提倡並實施。Pekka 教授說,我們所擁有的知識和能力中,有大約 20% 是在正式場合學到的,80% 左右是在非正式場合學到的。這說明,人可以在個性化的環境中自主學習,也有與他人合作學習知識的能力,這就是現象教學理論存在的現實基礎

總之,現象教學把過去重學生專科學習轉變為多學科的綜合學習,把過去旨在“學生學到什麼”轉化為“學生髮現什麼”和“沒有學到什麼”。教師由學習的傳授者轉變為推動者,對學生少用外部評價多用內部評價(即自我評價)。創設主題帶領學生深入生活,對學科知識進行運用、體驗、感悟、思考、發現和創新。

公平教育:真正地幫助每一個人建立未來生活的自信

公平教育源自民主平等普世的教育理念。芬蘭的教育去精英化,是真正的平民教育、普世教育,真正地尊重每一個人,為每一個人建立未來生活的自信。

芬蘭前總統馬爾蒂·阿赫蒂薩裡(2008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說:“未來 10 年內,約有 12 億 15 ~ 30 歲的年輕人進入職場,依照我們目前所採取的相關政策,只有三億左右的人能夠得到工作機會。其他九億人怎麼辦?我們要邁向和平發展並且為這些年輕人提供希望,這是很大的挑戰。”芬蘭總統關注的是每一個年輕人的工作機會。基於這樣的社會觀,芬蘭教育也旨在為每一個人提供教育機會和社會發展通道。在芬蘭,教師的大部分精力用於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

完善的教育體系為每個學生提供多元的成長路徑。在芬蘭,初中學生完成九年免費的義務教育後,有這樣的四種升學渠道:

  • 一是升入普通高中,將來選擇學術研究型大學;
  • 二是升入職業學校,畢業後工作兩年可報考應用型大學,也可繼續就業;
  • 三是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同修,未來的選擇可以是學術性大學和應用型大學的多選;四是直接拜師學藝,走上技術專業化道路,成為專門人才。如此完善的教育體系,提供多元化的升學路徑,目的是讓每個學生獲得均等的成才機會。
  • 特殊教育是芬蘭公平教育的軟性保障。Pekka 教授向我們展示了兩幅圖畫生動地說明了芬蘭教育的公平性(見下圖),如果說教育平等意味著所有學生都有機會享受教育,那麼特殊教育則是給學習程度不同的孩子以不同的幫助,讓他們都能享受教育的公平。
黃明勇:芬蘭教育成功秘訣之一是政府信任學校 沒有各種檢查評比

芬蘭的中學要開設家政課程。家政課程讓每個學生明白學習是為了更平和地生活。我們參觀了 Nurmijarven 初高中學校的廚藝課堂。十來個繫著漂亮藍色花紋圍裙的孩子們正在學習製作披薩。有四個孩子趴在一起,一邊看書,一邊在紙上寫寫畫畫,老師介紹說,他們在進行食材計算。

家政課是一門非常具有實用性和綜合性的課程。以廚藝課為例,首先,學生要學會認識各類食物與食材;其次,要了解各種食物的營養價值,並學會如何進行營養搭配;之後,還要學習家庭的經濟與預算,要學會計劃性地安排生活;此外,還要學會如何整理房間,如何進行垃圾的分類,等等。家政課程讓學生學會適應普通人的生活,既學會了技能,又調整了平和的心態。

高福利的民主國家制度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芬蘭是一個高福利的國家,教育、醫療均免費,不僅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免費,連高中和大學教育都免費。

總之,芬蘭拋棄國際社會主流的追求競爭的教育觀念,致力於教育公平,學校平和而平等地為每一個學生建立未來發展的信心。對學優生用力較少,而對學困生用心最多。注重的不是成績,而是成長,使每一個人公平地成長。

黃明勇:芬蘭教育成功秘訣之一是政府信任學校 沒有各種檢查評比

芬蘭—家政課程

教育信任:開放的評價給教育注入了自由飛翔的力量

在芬蘭交流期間,我們聽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信任。在訪問期間我們經常問,政府怎麼考核學校,學校怎麼考核教師,教師怎麼考核學生。芬蘭同仁總是回答:沒有考核,自我評價,相互信任。

政府信任學校。政府只對學校做一些大政方針上的要求,對學校的具體管理與教學不予干涉,對學校幾乎沒有考核指標,不評等級學校,政府努力消除校際差別,建立校際交流網絡。

學校相信教師。芬蘭教師全權處理教學大綱、學生評估、校園改善及社群參與。學校不按考試成績對教師進行考核,不在教師人群中評優。教師的職業動力不是來自學校的成績考評,而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需要以及自己的內心良善、責任心和專業精神。

我們正在進行中小學教師工作負擔調查,識別參與:

黃明勇:芬蘭教育成功秘訣之一是政府信任學校 沒有各種檢查評比

教師相信學生。芬蘭初中以前(除初中畢業考試),國家不舉行考試,小學不考試,高中舉行畢業考試和高考,而高考成績和高校錄取也不是絕對的關係。芬蘭的小學生一般只上半天課,下午半天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或各種學習或娛樂俱樂部,沒有參加活動的學生就可以回家。學生的家庭作業的壓力並不大。芬蘭大部分中小學生都能在校內完成家庭作業,回家的家庭作業就算有也一般不會超過半小時。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相信每一個學生,學生只需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效果做自我評價。這種開放的激勵性的評價方式消除了學習困難學生的學習恐懼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充滿自信,激情地獲得深度體驗。相信學生,就是從“喚醒”到“內省”。學生、家長、社會信任學校和老師。芬蘭教師具備幫助學生成為成功學習者的專業能力,他們受到家長和社會的信任。教師和教學質量這兩個核心因素又使學校贏得了家長和社會的信任。這種信任反過來激勵學校和教師為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負責。

總之,芬蘭人的信任已成為一種文化

。芬蘭的教育改革沒有采用競爭、選擇、標準化考試等市場化的運作手段,而是選擇了對學生和對專業人員個體自覺的高度信任。在芬蘭訪問的每所學校,我們都會聽到校長老師們談論“領導力”。初識“領導力”覺得有點行政化和空洞。但連續幾天的講座和實地考察,讓我們明白了“領導力”的核心就是相信,政府相信校長,校長相信教師,教師相信學生。

少就是多:教育效率是在緩慢的教學進程中等待與喚醒

芬蘭的課堂教學節奏緩慢,教學內容也比較少,一般一堂課只講一兩個概念,或由某個生活現象引出話題,就佈置學生討論,讓學生完成課堂作業。相對於教學目標的達成,芬蘭的課堂更重視學習過程和結果的深度體驗,重視小組的合作探究。

“孩子,不著急!”這是我們在課堂上聽到的最溫暖的話語。在一堂三年級美術課上,大家專心致志地製作自己的“小怪物”。一個小姑娘用剪刀剪裁圖畫,不小心一刀下去,剪壞了所畫的線,“哎呀”了一聲,老師聽到後,迅速走過去,撫摸著她的頭說:“孩子,沒關係,不要著急!”然後耐心地指導她先剪掉圖畫外圍多餘的部分,再逐漸向內裁剪。看到修復好的圖畫,小姑娘欣慰地笑了。

Pekka 教授給我們講課總是那麼從容,我們著急的時候他一點都不急。每次講課的內容都很少,主要是體驗。他總是說:“不要太在意結果,過程才是重要的。”比如,9 月 13 日,在 Jyvaskyla大 學 學 習 的 我 們 感 受“unlearning”。Pekka教授要我們思考:什麼是“忘卻”?“忘卻”對學校的發展有什麼意義?教學方式是讓我們到戶外探尋,拍下激發我們靈感的照片或視頻,並加上文字記錄,上傳到微信群中。什麼是“忘卻”?讓自己的身心迴歸自然,用心靈去感受,你會發現這個司空見慣的世界有著太多的微妙 ……我們很多時候被世俗束縛,被塵埃矇蔽,是否記得自己最初的夢想,是否明白教育真正的出發點是人?教師這個群體,太容易被裹挾了,時代的洪流、功利的評價、煩雜的瑣事……只有自我覺醒、自我回歸,才是最好的教師生長。

課程結束,我們有個學習小組以情景劇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發現和心得。

  • 第一幕:忘卻。忘卻我們是教師、教研員、園長、校長,記住我們是人、是自己。
  • 第二幕:發現。發現自然中的樹葉、漿果、池塘和野鴨、看野鴨的人、透過樹縫的陽光、母親和孩子,還有全新的自己。
  • 第三幕:反思。解放身心,重新認識自我和自我的價值。

總之,芬蘭教育的緩慢其實是等待和喚醒,是教育效率的體現。在芬蘭有一種說法叫“少就是多”。教得愈少,學得愈多;考得愈少,學得愈多;愈多元,愈平等。這樣的慢,是慢在興趣培養,慢在自我建構,慢在潤澤生長。

教師教育:學術性的師資培訓造就優秀的老師和偉大的學校

芬蘭十分重視教師培訓。國家撥款設立專項資金,由大學教師對在職教師進行培訓。我們參訪的 Jyvaskyla 大學教育學院分為兩個系,一是教師教育系,一是教育科學系。其中教師教育系專門針對在職教師進行培訓。

我們到芬蘭的當天,Jyvaskyla 大學的 A.Malinen 教授就向我們介紹了芬蘭的國家培訓教師項目,即 APO。A.Malinen 教授也是是教師培訓學院的院長。該項目參加者需是碩士畢業生並有志成為教師的人。學習九個月後便獲得教師資格證。參加培訓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比如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習方式為分組學習。時間安排:有四個月密集學習,然後是集中學習、自主學習。先自己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包括學習目的,自己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教師。還要拍攝一個視頻,來分析學生學習的情況。教師既是一個學習者,又是學習的推動者。A.Malinen 教授要和其他七個小組負責人一起來制訂學習流程。後來我們還進入課堂觀摩了針對培訓者的課,課堂教學的學術水平很高,參與培訓的教師非常投入。

總之,芬蘭的師資培訓課程已經與教育政策的數種特質相互配合,創造了五種類型的教師: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全科教師)、科任教師、特殊教育教師、職業教育教師。所有教師都需具備碩士學位,並參加國家教師培訓,獲得相應的教師資格。

黃明勇:芬蘭教育成功秘訣之一是政府信任學校 沒有各種檢查評比

芬蘭教育成功的背景

國家獨立強化國家認同,經濟與科技發展保障教育變革

芬蘭在歷史上長期被瑞典和俄羅斯侵佔。直到 1917 年,才實現國家獨立,獨立之後又陷入內戰,內戰結束以後各方達成共識,團結建設國家。來之不易的國家獨立強化了國家認同感,著手發展工業,改變落後的農業國狀況。早在20 世紀 50 年代就踏入經濟結構轉型期,20 世紀 60 年代就進入國際認可的經濟卓越時刻。芬蘭不僅人口少,而且長期依靠農業,又處於大國之間,他們意識到只有發展教育,培養孩子,發展高科技,國家才有前途。所以,國家發展與教育發展基本同步,工業經濟和信息科技直接帶動和保障現代教育體制與課程體系的發展與變革。

各派政治家相互妥協,芬蘭共識保證了教育政策的落地實施

1963 年,芬蘭國會針對綜合學校改革議題達成原則性決定。但是,決策過程富有爭議,長期以來,農民黨一直反對綜合學校系統理念。當時的國會多數派是農民黨與左翼人士。如果沒有政治家的妥協,就無法對這份公共財富達成共識。這又被稱之為“芬蘭共識”。保利·柯特南(赫爾辛基大學教授)認為:“斯堪的納維亞所盛行的福利國家建立於三種政治理念之上:農民解放後的自由化精神、資本主義精神以及社會主義的烏托邦精神。”平等、效率與團結是這三種理念的原則與本質,“芬蘭共識”是芬蘭教育可持續發展並取得成功的根基。

民主體制滋養誠信社會觀念,人本主義共生教育平等意識

民主的國家政治體制以規則和契約為基礎,人們違背規則所付出的失信代價巨大。社會講究遵守法制和公德,維護個人的誠實信譽。所以誠信就成了一種社會價值觀。反映在教育領域,學生、教師、學校的自我評價實際上是一種社會信譽度的遵守與體現。因此,在芬蘭教育體系中可以摒棄他人評鑑和關鍵性的高風險成績檢測,完全依賴自我評價。彼此信任,信任是芬蘭教育的社會文化基礎。同時,人本主義文化強調人人平等,人的存在高於一切。加之濃厚的基督教宗教文化追求善與自省。正因為對“人”的重視,芬蘭把培育人的事業——教育放在了最崇高的地位。

芬蘭教育成功的啟示

芬蘭教育對我國教育發展和改革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鑑意義。

從觀念上要改變控制功利的教育思想,切實平和、平等地尊重每一個學生,給每一個學生建立學習及對未來生活的信心。

從措施上系統地完善幫助學困生的教育方法,建議採用導師制在學校教育中實現對學困生的義務輔導。

從管理上遏制或者逐步停辦課外文化補習班,嘗試小學三年級前不佈置家庭作業和考試,取消小學調研考試,減少中學考試次數。

從考核上減少政府對學校高考效果的評價,學校減少對教師的成績任務考核,初中及以下學校不對學生進行成績排名。

從課堂教學上積極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通過創造性的教學設計讓學生真正地在小組內合作探究。

從課程改革上大膽吸納現象教學,通過綜合學科學習,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及解決實際生活的能力。

從師資建設上國家應加強對教師專業培訓與資格認證的管理,從而調動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驅力,增強教師的專業社會認同感。

當然,任何教育制度和舉措都有風險和漏洞,芬蘭教育也不例外。“無競爭”的教育,把握不好就會陷於倦怠和保守之中。鬆散的小組討論,以及缺乏監管的自主學習,容易使教學處於“放羊”狀態。基於“現象”的學習,是學習方式之一,這並不能排除課堂上教授式教學存在的合理性,芬蘭教育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但我們要學會批判性地吸納更多適合我們國家的教育制度。

溫馨提示:為幫助教育從業者節約時間,我們依託數年行業研究經驗,推出2020年會員計劃,具體如下:

黃明勇:芬蘭教育成功秘訣之一是政府信任學校 沒有各種檢查評比

本號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通過私信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