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夺淞”,黄浦江与苏州河“争夺”入海口为何却成就了上海

中国有句俗话,叫“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上,为了争权夺利而发起战争的故事不胜枚举。神佛之间为了信众而其龃龉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

但是作为江河,黄浦江和苏州河为何会因为“争夺”入海口,被写入斑斑史册呢?而在它们身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上海,又从“黄浦夺淞”的故事里,获得了什么好处?


“黄浦夺淞”,黄浦江与苏州河“争夺”入海口为何却成就了上海

黄浦江夜景


一、“黄浦夺淞”指的是明朝永乐年间,夏玉吉主持的疏浚黄埔江,使其从吴淞口入海,成为太湖泄洪主河道的故事

成就了“东方明珠”上海的黄浦江,固然气势雄浑,恣意磅礴。远非隔壁温婉如江南美女的苏州河所能媲美。但毕竟它们只是江河,除非是像黄河那样遭遇到千年难遇的大洪水,进而改道入海,否则是没办法像人一样为了某件东西相争的,入海口也不行。

所以说,史书上记载的“黄浦夺淞”实际上是个形容词,用来描述黄浦江改道,最终由吴淞江,也就是苏州河的入海口吴淞口入海的历史事件。


“黄浦夺淞”,黄浦江与苏州河“争夺”入海口为何却成就了上海

黄埔夺凇示意图


而造成黄浦夺淞的,自然还是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准确的说是在明成祖朱棣的领导下,大臣夏元吉为了改善吴淞江沿岸的水文环境,所进行的一项人为的的水利工程。

用最简单的话来解释,就是将原本作为吴淞江之流的黄浦江,在疏浚清淤后改变其固有河道,使其从今天上海市嘉兴路桥附近汇入吴淞江,并最终由吴淞口入海。

《明史》记载,黄浦夺凇以后:

“从上灌之,是以流皆清驶,足经敌潮,虽有浑浊,不能淤也……水势遂不复东注松江,而尽纵浦水以入浦,浦势自是数倍于松江矣!”

因为疏通改道后的黄浦江,不论是从宽度还是水量上,都远超吴淞江,从而成为太湖东流入海的主要渠道。同时,原本作为太湖入海主要渠道的吴淞江则因为被黄浦江夺走了主要水量和入海口,反而变成了黄浦江的支流。

“黄浦夺淞”当然是有原因的,朱棣和夏元吉可预见不到今天的上海会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实际上明朝时政府耗费无数钱粮改造黄浦江和苏州河出现,最主要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泄洪


“黄浦夺淞”,黄浦江与苏州河“争夺”入海口为何却成就了上海

洪水下村庄


在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上游,正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中排名第二的太湖。因为其地势低洼,又处在一个水网纵横之地,一旦有稍微大一点的水量,就立刻形成洪水。原本的吴淞江因为淤堵严重,不能够承担泄洪的重任,给当时的两岸百姓造成极大的危害。

而在苏州河以南的黄浦江,因为重新疏通河道较宽,以及本身地势较低,水流较急的缘故,使得泥沙难以淤积,从而有效的承担了为太湖泄洪的通道。

如此,黄浦将从一条支流演变成为江水滔滔的大江,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狂奔到海。而苏州河,也就是原本的吴淞江,却逐渐风平浪静,带着几分江南的温柔,成为了如今的苏州河。

二、“黄浦夺淞”在地理上改善了上海地区的水利条件,对黄浦江和苏州河沿岸的百姓们都是一个福音

正如前文所说,“黄浦夺淞”最初的作用当然是为了泄洪,但如果仅仅作为泄洪通道的话,那么自然在历史上不会留下太多的痕迹。

实际上“黄浦夺淞”的故事之所以能被记载在史册中,一代代的流传开来,与上海这个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黄浦夺淞”,黄浦江与苏州河“争夺”入海口为何却成就了上海

上海地表东方明珠


如果说深圳市的觉醒,是中国当代史上的一个奇迹的话,那么上海的觉醒,则是中国近代史的奇迹,或者更应该说是世界近代史上的奇迹。而组成这份奇迹的配方里,如果有一位主药的话,那一定是黄浦江之水。

从地图上看去,“黄浦夺淞”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不过就是在地图上弯弯绕绕的线条,换了一种弯弯绕绕的方式而已。

然而实际上,从上海包括整个东亚范围内,“黄浦夺淞”都应该被写入史册里。

黄浦夺淞以前,苏州河,也就是古代的吴淞江,十年九泛,别说是在其下游建造城市了,连荒野都算不上,只能说是一片滩涂,也就是还没成型的土地。经济发展是别想了,能不被淹死,就已经是当时百姓们期盼已久的诉求了。


“黄浦夺淞”,黄浦江与苏州河“争夺”入海口为何却成就了上海

苏州河


按说这么大的水,至少交通应该不错,商业活动可以发展起来,然而实际上正好相反。黄浦夺凇以前的苏州河,简直是个“问题河流”的代表。

吴淞江发大水的时候泛滥成灾,正常的日子里也不适合水运交通,不但河道弯弯绕绕,更重要的是因为淤泥堆积,河面只是大而宽,却没有深度。稍微吃重大一点的船只,就无法通行。

《明史》记载,明初吴淞江泛滥成灾,成为明廷的一大难题:

“江浙省咨禀,开挑吴松等江,若不安置石闸,通泄江水,江湖泛涨,海潮带沙入港,易于湮塞,虚费工物。拟合立闸六座,节泄水势。”

而黄浦江代替苏州河,成为太湖入水的主要通道以后,不仅凭借着宽而深的河道解决了太湖洪水的问题,原本淤积在吴淞江的那些泥沙,被黄浦江带到了吴淞口,并在此逐渐堆积,客观上扩大了如今上海的版图范围。


“黄浦夺淞”,黄浦江与苏州河“争夺”入海口为何却成就了上海

太湖


疏浚一条河流,清净一大片地方,黄浦夺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水利工程。他不仅解决了太湖洪水的问题,解决了两岸百姓的民生问题,同时还在地理图上不断的扩大着上海的土地面积,更重要的是,原本像个暴躁的妇女的吴淞江,经过黄浦江这么一来,也变成了一个温婉的小姑娘,不但不再洪水泛滥,而成为两岸人民生活重要的支柱。

三、“黄浦夺淞”直接促成了上海在近代中国的崛起,在世界近代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除了在地理人文环境方面的改变之外,黄浦夺淞还有个最重要的结果,就是上海城的兴起和发展。

上海这块地方实在是有些特殊,它正好处在北京和广州中间,连接着全国的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同时又背靠长江三角洲,与近代以来最繁华,发展速度最快,权力最集中的三个地方都有关系。

从这个角度上讲,上海的崛起似乎是不可阻挡的。但实际上如果仔细翻开历史书就会发现,城市和人一样,也是讲究机缘的。如果没有明代夏元吉等人推动的“黄浦夺淞”,上海一直受困于吴淞江的洪水威胁,苏州河又不足以提供重要的交通线的功能,那么势必也无法获得像今天一样的地位。


“黄浦夺淞”,黄浦江与苏州河“争夺”入海口为何却成就了上海

民国上海


更重要的是,与吴淞江不同,黄浦江经过夏元吉等人的疏浚,已经成为一条重要的水路,并以此为契机,形成一个庞大的港口,也就是后世的上海港,而黄浦江,也由此升格,从一个地方的河流,变成了全国闻名的重要交通线。

清代诗人写的《洋泾竹枝词》中说:

“香车宝马日纷纷,似此繁华古未闻。一入夷场官不禁,楼头有女尽如云。”

“香车宝马”,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而“夷场”则是指外国人办的夜总会等夜场。由此可见清末的时候,上海已经成为东西文明交汇的一个重要节点。

所以说,黄浦夺淞不仅是解决了当时的洪灾问题,更是以后上海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基础。

从政治发展的角度上来看,正是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黄浦江优越的水利条件,使得这个地方在近代成为

世界金融中心和闭关锁国的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一个缩影。从文化上成为一个新旧交替,守旧与开放思想碰撞的地方。


“黄浦夺淞”,黄浦江与苏州河“争夺”入海口为何却成就了上海


比之清末明初时期的南方,它还有相当的封建士绅势力残留。但比之同时的背景,上海又明显是一个绝对的开放之地。事实也正是如此,近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与上海的历史几乎可以说是合二为一的。

而这些,自然是以黄浦夺淞以后,上海城才得以建立作为基础的。因此可以说,黄浦夺淞改变的不仅是入海口,在一定程度上还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四.结语

黄浦夺凇,实际上指的是明朝永乐年间,朱棣命兵部尚书夏元吉治理苏州上海地区的水患,夏元吉采取了疏浚黄浦江,使其改道向北,最终经由吴淞口入海的历史故事。

黄浦夺凇以后,最直接的作用自然是原本动不动就泛滥的苏州河两岸,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同时原本作为支流的黄浦江经过疏浚拓宽以后,成为太湖泄洪的主河道,水量大增。又因为其地理条件和水利条件良好,方便水上交通往来,因此也成为重要的水上交通线。

除此之外,黄浦夺淞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有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直接推动并促成了上海城的建立和发展,利用黄浦江自身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南北中国交汇,东西文明碰撞的中心,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明史》

《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