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傳承與保護讓非遺文化綻放異彩

青藏之眼,綠色天祝。在蒼茫遼闊的雪域華銳,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先賢們在日積月累中,孕育出了見證天祝歷史和記憶的則柔、酒麴、安召等豐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近年來,縣上大力保護、傳承和發展當地民族民俗藝術,讓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出“深閨”,重新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

則柔舞蹈動作生動細膩,原生態勢保留完整,在藏族舞蹈中有鮮明的特色和廣泛的代表性。

天祝:傳承與保護讓非遺文化綻放異彩

在縣體育館,“頓尕瑪”老年藝術隊的隊員們正在緊鑼密鼓的排練華銳則柔,準備在農曆五月初五的桑傑曼拉節演出。年過七旬的代吉草老人是“頓尕瑪”老年藝術隊的負責人,也是天祝縣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華銳則柔的市級傳承人。每逢週末代吉草老人總會組織隊員從唱詞到動作進行一遍遍排練。老人認為,只有反覆揣摩和排練才能悟出靈感,舞出韻味。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華銳則柔市級傳承人 代吉草 :我是個非遺傳承人,(則柔)是父輩們傳承下來的,我現在的願望就是通過我們的努力讓後代們也能夠會唱會跳。

“則柔”,是藏區一種邊唱邊跳的歌舞形式。多在婚嫁、迎賓、祝壽、添丁等喜慶宴席中演出,多以歌伴舞的方式歌頌或表達對家鄉、自然風光以及生靈萬物的無限崇敬之情。華銳則柔是甘肅省人民政府2011年公佈的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於曲藝類。

“桑啊朗拉毛啊朗來,盛夏的草原如綠毯,綠毯上開滿了各色的花……”

天祝:傳承與保護讓非遺文化綻放異彩

天堂鎮菊花村村民秦生軍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華銳藏族民歌市級傳承人,自幼受父輩薰陶,他對華銳民歌一直情有獨鍾。每逢閒暇,秦生軍總會在家裡來上兩嗓子自己喜歡的華銳民歌。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華銳藏族民歌市級傳承人 秦生軍:我非常喜歡我們華銳民歌,希望華銳民歌能夠世世代代傳唱下去。

華銳藏族民歌作為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已於2008年6月被國務院正式批准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多年來,我縣通過舉辦民間文化藝術節、民間藝術展演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使《華銳藏族民歌》等一大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延續、開發、保護和利用。

在天堂鎮華銳堪昭唐卡藝術公司,華銳更登嘉木措大師的徒弟們正在聚精會神的為天祝縣成立七十週年的縣慶畫展做準備,他們用自己精湛的畫技創作出一幅幅精美的唐卡作品。

華銳唐卡第五代傳承人 更登嘉木措:華銳唐卡傳承到現在有很長的歷史了。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我開了這個華銳堪昭唐卡藝術公司,想通過這種方式好好傳承我們華銳唐卡。

天祝:傳承與保護讓非遺文化綻放異彩

唐卡,系藏文音譯,是藏族文化中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蘊含著藏族人民的智慧、心血和憧憬,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和文化色彩。唐卡構圖飽滿、色彩豔麗、線條優美、圖案繁密,是中國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被稱為藏族的“百科全書”,也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安召是土族地區廣泛流傳的一種古老的民間歌舞,它融合了土族的服飾、民俗等文化,是土族文化的一種重要傳承載體。

天祝:傳承與保護讓非遺文化綻放異彩

“安召”是一種土族傳統的集詞、曲、舞為一體的集體圓舞形式。“安召”,土族語稱為“千佼日”,意為“彎曲”或“轉圈”,是土族地區流傳最廣的一種無樂器伴奏,以歌的旋律節奏引導相伴的舞蹈。2008年6月被列入甘肅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石門鎮大塘村村民 馬六月花:我們要跳好我們的安召舞,傳承好我們的民族文化。

石門鎮大塘村村民 林文卓:今天我們跳的是安召,這種舞蹈是我們先輩們傳下來的,以後我們要努力傳承好,保護好。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並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文化財富。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為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縣上不斷加強學習教育與非遺文化傳承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加強對天祝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推廣,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知識,增強全社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同時,通過舉辦各種比賽活動,為開展非物質文化搭建平臺,讓非遺傳承人和愛好者在傳承演習中挖掘、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至目前,天祝縣共有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華銳藏族民歌及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安召、華銳則柔等為代表的非遺項目27項,非遺代表性傳承人67人。

民俗專家 李佔忠:我們天祝地處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的交匯地帶,是華銳藏族的中心地帶。豐富的自然地形和多民族的聚居使這裡產生了多彩的民族文化。在非物質文化這一塊我們天祝是得天獨厚的,有藏族的,有土族的,還有漢族的等多民族的人民共同創造的多彩燦爛的文化。比如像華銳藏族民歌為代表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華銳則柔等為代表的省級文化保護項目,這些都是我們天祝得天獨厚的。

記者:高當智 王春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