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其作《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县北乡人,明末杰出的科学家。他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讲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卓越著作,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宋应星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祖宋景科举成名,曾做过都御史、吏部尚书等高官。祖父宋承庆青年早逝,从此家境开始衰落。到宋应星这辈,家业更加萧条。

宋应星其作《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日趋破落的经济地位促使宋应星努力攻读、刻苦自励,同时也使得他容易接近劳动人民,有机会接触生产和社会实践,这与他的科学成就不无关系。宋应星成年以后却屡试不第,使他认识了明末学政的腐败,对功名利禄失去了信心。最后,走上研究与国计民生有益的科学技术的道路,并且成为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具有广博工农业生产知识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工农业生产技术专著的杰出科学家。

宋应星其作《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宋应星他生活在中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五次北上科举的长途跋涉,使宋应星饱览了当时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他留连田间、厕身作坊,虚心向农民、工匠请教,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知识。在做官期间他利用闲暇进行了紧张的著述,写成了《天工开物》、《野议》等等各种不同知识领域、内容丰富的著作。

宋应星其作《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这四个字是用“巧夺天工”和“开物成务”合并而成的,是说只要遵循规律辛勤劳动,就可以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精美物品。《天工开物》全书共有插图123幅,使人看了如临300年前的生产现场,十分生动。我国古籍浩如烟海,有关科学技术的书籍却很少。《天工开物》是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宝贵资料。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所作的记录是非常精细的。

宋应星其作《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他注意用数据来说明问题,这种科学精神是十分可贵的。江西景德镇当时已是名闻中外的瓷业中心,宋应星详细介绍了陶、瓷的制作工序。他记述当时的分工情况,写道“共计一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可见他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他在《天工开物》中不仅仅是简单的记述,还提出了一些科学理论问题。例如他当时就已经提出了遗传和杂交的事实,说明了变异的产生。

宋应星其作《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这些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对现代科学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宋应星很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也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作用。他借用“贵五谷而贱金玉”的名言,作为《天工开物》各卷排列次序的原则,把农业的内容排在卷首,其次是衣、用方面,最后才是“珠玉”等。他对文人儒生一味追求仕禄,对生产实际问题一窍不通十分厌恶,强调了发展生产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宋应星其作《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宋应星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出发,对明末腐败黑暗的政治统治进行了揭发和抨击,提出些改革现状的设想。他的著述《野议》就是一部有代表性的政论作品。宋应星重视实践,“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是宋应星成书的指导思想。《天工开物》的最后成书,是他关心社会、走出书斋、接近生产、接近劳动人民的产物。

宋应星其作《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的成书由于封建统治的桎梏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相反,它在国外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7世纪《天工开物》东传日本,给日本经济界、哲学界以很大影响,形成了学术界的“开物学派”,促进了日本的明治维新。《天工开物》在19世纪以后还先后传到法国、意大利、俄国,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见,宋应星不只为中国,也为世界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