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總黃曉明都要聽他“覺得”

​“師苦”李炯楷編劇的電影《傲氣雄鷹》

有一句經典臺詞,

後來被很多人引用,

甚至成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

“有信心未必會贏,沒信心就一定會輸!”


教不嚴師之惰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港片的一段傳奇歲月,湧現出了大量經典角色和優質電影,比如:以成龍、洪金寶為首的功夫喜劇片;林正英為代表的靈幻殭屍影片,還有槍戰片、新武俠類型片等等。

其中有一位代表人物,他創作的電影,把搞笑、恐怖、警匪、創新等元素揉雜在一起,成為一種混搭的商業電影類型,他被稱為“電影界的老頑童”,自稱“師苦”的李炯楷。

獨家專訪“師苦”李炯楷 | 霸總黃曉明都要聽他“覺得”

李炯楷 香港著名導演兼編劇

代表作:《六指琴魔》、《達摩祖師》、《快餐車》、《殭屍先生》、《水滸傳之英雄本色》、《龍威父子》。

23歲入行,當時麗的電視(亞視)推出首部青春偶像劇《對對糊》,張國榮在臺前,“師苦”李炯楷在幕後做編劇和策劃。

獨家專訪“師苦”李炯楷 | 霸總黃曉明都要聽他“覺得”

“師苦”的師父叫黃鷹,“師苦”年輕時便跟著黃鷹寫劇本、拍電影。

用“師苦”的話說,創作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創作過程中會不斷激發新的想法。

殭屍片裡有胭脂水粉、蛋撻里加點鹽、還有糯米,廣東話有一句方言“一物治一物,糯米治木蝨。”因為木蝨會跳,殭屍也會跳,於是師苦便想出用糯米治“殭屍”的橋段。

獨家專訪“師苦”李炯楷 | 霸總黃曉明都要聽他“覺得”

但凡談起香港的殭屍電影,最先想到的,往往是一代“殭屍道長”林正英,或者是“四目道長”陳友,但是不得不說說黃鷹。

他可能並沒有那麼出名,但是,他曾經是古龍的槍手,然後,他寫了一部很有名的小說《天蠶變》。

獨家專訪“師苦”李炯楷 | 霸總黃曉明都要聽他“覺得”

古龍是新派武俠小說的泰斗,與金庸、梁羽生、溫瑞安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

黃鷹曾為古龍做槍手,無獨有偶的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也曾為金庸的《天龍八部》代筆。

“師苦”就是跟著黃鷹創作了多部殭屍題材的作品,這段學習創作的經歷,為“師苦”日後成為別人的師父奠定了基礎。

獨家專訪“師苦”李炯楷 | 霸總黃曉明都要聽他“覺得”

“師苦”拍戲日常

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意思是,人的毛病在於喜歡做別人的老師。這句話反過來說就是,沒有人喜歡被別人說教。

“師苦”出生於東莞,他了解到東莞其實也有很多電影方面的人才,他認為電影是沒有國界沒有省界的,於是“師苦”把四十多年的電影創作經驗帶回這個他出生的地方。

為這裡有心從事電影工作的熱血青年打開通往藝術之門。

眾多跟隨李炯楷學習電影藝術創作的徒兒徒孫們,都深明“師苦”為何自稱“師苦”。

成功有“高速公路”,但沒有捷徑。


“每個中國導演的心中都有一部武俠片。”

拍了一系列的殭屍題材影片之後,“師苦”開始接觸新武俠類型片。

武俠電影是中國商業電影的重要影片類型。中國的武俠電影,猶如美國的西部片,已成為民族類型電影的標識之一,而香港的“邵氏”等電影公司曾掀起一股”新武俠片“的浪潮。

在這股浪潮中,“師苦”李炯楷有兩部重要作品:《水滸傳之英雄本色》和《六指琴魔》。

獨家專訪“師苦”李炯楷 | 霸總黃曉明都要聽他“覺得”

獨家專訪“師苦”李炯楷 | 霸總黃曉明都要聽他“覺得”

先來說說《水滸傳之英雄本色》,有人說《水滸傳之英雄本色》中林娘子才是王祖賢的本來模樣。她的美,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王祖賢在林娘子的扮相上,不事雕琢,以自身天然麗質活脫脫的姿態予以浮現。

獨家專訪“師苦”李炯楷 | 霸總黃曉明都要聽他“覺得”

王祖賢出演《水滸傳之英雄本色》時,恰值二十五六的花樣年紀。很多觀眾看完這部以武戲為主的歷史演義武俠片之後,都對林娘子心憐有之,心愛有之。

而另外一部被譽為“香港十大武俠電影”之一的《六指琴魔》,是根據倪匡的同名小說改編,成就了風華絕代的林青霞,《六指琴魔》也成為林青霞的代表之作。

獨家專訪“師苦”李炯楷 | 霸總黃曉明都要聽他“覺得”

劉嘉玲也因拍攝《六指琴魔》與林青霞成為閨蜜,甚至在劉嘉玲與梁朝偉的婚禮現場和蜜月期間,這位閨蜜都形影不離。

也許,這就是電影給予演員片場之外的成就。

在“師苦”李炯楷的作品履歷表中,千禧年之後,執導電影《龍威父子》。這是黃曉明出道之後,第一次參與香港製作的電影,第一次演港產片就與洪金寶搭檔父子兵。

可以說,黃曉明的資源是優厚的。

獨家專訪“師苦”李炯楷 | 霸總黃曉明都要聽他“覺得”

《龍威父子》電影海報

拍完這部電影之後,黃曉明就接拍了電視劇《神鵰俠侶》,飾演楊過。

當時“師苦”看了這位剛從內地冒起來的演員的作品,就帶著劇本親自飛去北京找黃曉明,第一次與黃曉明見面,“師苦”就覺得這個演員肯定會紅。

“師苦”說,在演藝圈裡面,黃曉明是屬於那種從幾十萬跳到幾百萬再跳到幾千萬片酬的演員,影視這條路有“高速公路”,但沒有捷徑。

黃曉明之所以能夠走上“高速公路”,是因為他具有高度的敬業精神,無論是每一條精益求精的拍攝,還是為了拍攝電影而苦練武術,他始終站在挑戰自我和戰勝自我的道路上。

獨家專訪“師苦”李炯楷 | 霸總黃曉明都要聽他“覺得”

黃曉明版《神鵰俠侶》

他可以把每一個眼神表情都融入到戲裡,無論抓拍哪一個瞬間,他的眼神都沒有出戏,他的演技有內涵 ,表演很自然、很有爆發力,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很有愛心的人。

拍完《龍威父子》之後,黃曉明打算買車,還專門請教了“師苦”,不知道許多年後的今天,這位被網友稱為“霸道總裁”的黃教主,回憶起當初還得聽“師苦”的買車建議,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

從電影海報來看,小編就覺得當時的黃曉明已經隱隱透出“霸道總裁”的氣質。

獨家專訪“師苦”李炯楷 | 霸總黃曉明都要聽他“覺得”

獨家專訪“師苦”李炯楷 | 霸總黃曉明都要聽他“覺得”

稱讚周潤發是演藝圈模範

八九十年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代,任時間流逝,每每不經意看到那個時代的某個電影片段時,就能瞬間想起來這部電影的名字跟演員,甚至追過三四遍四五遍還是覺得經典,這就是一個時代的烙印!

“師苦”李炯楷與周潤發合作的次數屈指可數,他們的認識始於“師苦”的師父黃鷹編劇的《義本無言》,這是一部被低估了的好電影。

獨家專訪“師苦”李炯楷 | 霸總黃曉明都要聽他“覺得”

《義本無言》電影海報

獨家專訪“師苦”李炯楷 | 霸總黃曉明都要聽他“覺得”

也許,周潤發是幸運的,因為他影視事業的爆發期,恰好與中國內地改革開放的步伐保持了一致。

八十年代香港電影崇尚槍戰片,吳宇森的暴力美學成功塑造了小馬哥這個人物,讓周潤發躋身一線,後來的賭神系列,將發哥的演藝生涯推上了巔峰!

獨家專訪“師苦”李炯楷 | 霸總黃曉明都要聽他“覺得”

觀眾可能比較關注屏幕前的演員,而作為電影幕後工作者的“師苦”來說,他猶如一名“戲內的觀眾”,他見證了演藝圈很多人的功成名就,唯獨是周潤發,“師苦”稱讚他是演藝圈的模範。

“師苦”李炯楷回憶說,90年代初,周潤發和杜琪峰等人發起組織“藝進同學會”,藝進會的演員定期排演話劇,將所籌到的款項用於資助無線退休的老藝人。

“師苦”對周潤發的評價是:專業、守時,劇組裡哪個不開心,還會過來逗你笑。演藝圈裡這樣的人沒幾個。

後來也證實“師苦”沒有看錯人,功成名就的周潤發,戲裡戲外零緋聞,與發嫂經常手牽手去菜市場買菜,回家做飯,還將全部財產捐助慈善機構。

電影界永遠的“老頑童”

獨家專訪“師苦”李炯楷 | 霸總黃曉明都要聽他“覺得”

李炯楷被稱為“電影界的‘老頑童’”,這與他的成長經歷和個人性格有莫大的關係。

“老頑童”的“老”,體現在他的年齡、經驗以及資歷;“頑”體現在他對電影藝術創作的那份認真與執著;“童”則體現在他的年輕心態與精神面貌。

李炯楷年輕的時候,跟現在大部分年輕人一樣愛玩愛鬧愛折騰,而且還經常惹毛家人,跟母親鬥嘴,可是很難想象,李炯楷畢業於亞洲最具名望的大學之一香港大學哲學系。

獨家專訪“師苦”李炯楷 | 霸總黃曉明都要聽他“覺得”

哲學給人的普遍印象是枯燥、乏味、高深、孤芳自賞的;而電影又是熱鬧、多彩、通俗、大眾娛樂的。

柏拉圖說過:“哲學始於驚訝”;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中說: 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康德也說過:“哲學是不能學的,只能學習哲思”;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提出自己的哲學定義:“就是對於人生的有系統的反思思想”。

“師苦”李炯楷則說:中外哲學的產生皆起源於疑問。電影與哲學並不矛盾,因為電影可以激發人們進行哲學的思考,因為哲學的主題並非哲學專有,而是人類社會以及文化領域共同關切的問題。

獨家專訪“師苦”李炯楷 | 霸總黃曉明都要聽他“覺得”

“師苦”李炯楷17歲已經開始讀電影相關的書籍,後來從國學名著到西方歷史,從軍事經濟到政治法律,從文學藝術到天文地理,從農業技術到科學技術……如今至少看過一萬本,63歲的他,現在依然每天堅持看書。

“師苦”李炯楷身邊的徒兒徒孫們表示,跟隨“師苦”學習電影創作,不僅僅能學習電影相關的知識,還有待人接物與人生價值的正向觀念。

也許,“老頑童”之所以是“老頑童”,正是因為永遠覺得自己“還不夠”,始終對藝術有“頑強”的創作欲和對知識有“頑固”的求知慾。

獨家專訪“師苦”李炯楷 | 霸總黃曉明都要聽他“覺得”

“師苦”與《娛樂小夥炬》工作人員合照

部分圖片提供/李淑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