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单吃三年是真的吗?房产中介小哥“自曝”行业“潜规则”

《安家》电视剧的热播,将房产中介这个行业推到了台前。有人通过这部电视剧,对中介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有人看到这部电视剧,仿佛看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样子。经历了初入中介行业的青涩,也经历了行业动荡带来的起起伏伏,但他们始终在中介这个行业里品尝着心酸艰难,享受着自己的小欢喜。这些就在我们身边的“房似锦”“徐姑姑”们,想在这个城市“安家”,也想帮更多人“安家”。

开单吃三年是真的吗?房产中介小哥“自曝”行业“潜规则”

第一项任务就是扫盘

“菜鸟”中介在成长

“您好,我是房产中介,您在找房子吗?我这里有很多房源。”这句话对于从业三年的小夏来说,已经不知道说了多少次。

2017年,小夏来到了济南一家房产中介公司。在这之前他进过电子厂,开过饭店,也去沙场干过活。正式踏入房产中介行业后,小夏和很多人一样,漫无目的来,懵懵懂懂开启了他的“菜鸟”生涯。初来乍到,他最快学会的“本事”就是挨骂,被师傅骂、被领导骂、被客户骂,骂着骂着,他终于领悟到这个行业的精髓——想快速成长,必须不断地吸取教训。

作为新人,小夏工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扫盘。所谓扫盘,就是了解工作店铺周边所有小区和街道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各条街道的名称,周边的设施,小区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几梯几户等。单单就扫盘这一项工作,在中介这个行业就可以筛选掉一部分人。小夏曾带过一个徒弟,进行业第二天就离职了。相比于其他人,入行初期的小夏算得上是勤奋的鸟儿,别人扫盘到晚上六点,他扫盘到晚上八点,别人用半个月时间完成,他仅仅用了一周的时间。

《安家》中有一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徐姑姑在结婚的时候,仍然不忘接听客户的电话。刚结完婚,就匆匆陪客户去看房。这个片段并非虚构,现实中的小夏也是如此,“客户哪里有需要,我们就会在哪里。”他曾经晚上8点带客户去看房,结束看房匆匆骑车送客户回家,送完客户回家又紧接着骑车将钥匙归还房主,等这一切弄完,已是夜里11点钟了。

“每次收到客户的消息我都是既开心又惆怅,开心的是工作又有新进展了。惆怅的是,中午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吃饭。”小夏略有些苦涩地说,“因为饮食不规律,我们这个行业干个几年是肯定会发胖的。如果你看到一个‘老中介’非常瘦,那么他一定是太拼了。”

“不勤奋就没有运气”

9个月“持久战”搞定客户

“三年不开单,开单吃三年”,对于房中介这个行业来说,如果你不开单,单纯拿着底薪的生活其实是非常艰苦的。用小夏的话来说,开单这件事勤奋少不了,但是有时候真的讲究一个运气,“我自刚入行时运气好,很快开了第一单,之后时隔一个多月都没有再开单。开单这种事可遇不可求,但是你不努力不勤奋肯定是没什么机会的。”

《安家》的开篇故事中,一对博士夫妻工作繁忙,为寻求优质房子精心挑选,看房无数次。最终,主人公房似锦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完成了这一单。小夏表示,看到这一段总会感同身受。他曾经遇到对客户夫妻双方都是医生,由于职业原因,很少能空出时间看房。“我知道他们想换一套改善型的房子,也知道他们有能力换。但他们不急着换,于是我只能和他们密切保持沟通。”

每当出了新房源,小夏就会发微信告诉客户,差不多发出10条信息仅收到1条回复,尽管如此,他依旧坚持不懈的推着房源。坚持终究是会有收获的,半年后,客户答应看房。由于客户工作较忙,他总是用微信与客户交流,很少电话打扰。而每次看房,他也总是会迁就客户的时间,有时赶上轮休,只要客户想要看房,也会马上起身为客户去准备。功夫不负有心人,9个月后,小夏完成了这一单。而自此以后,这名客户又介绍了很多新的客户给他。

去年,小夏接到了一个单子,房主是一名80多岁的老人。由于老人年龄较大,子女在外也比较忙,房子的一些问题都需要与老人直接沟通。老人不会使用微信之类的网络工具,而打电话很多细节难以沟通。于是他在征求老人同意的情况下,一次一次的上门和老人沟通,再陪着买家上门看房,甚至有的时候还帮助老人简单的打扫卫生。他的努力与踏实,也换来了客户的信赖,几个月后,他又完成了一单。

行业内的“331”

12小时连夜车程遇客户爽约

在每个行业中,都有努力的“菜鸟”,也有久经沙场的“老将”。刘恒,现在是济南一家房产中介公司的店长,2006年入职,是最早一批中住地产进军济南的老班子成员。刘恒的编号是22,整个公司,只有21个人比他先入职。他毕业于师范类学校,与别的中介不同的是,在来到中介这一行之前,刘恒最初的职业是一名教师。“由于一些外界的原因,于是就辞去了教师这个稳定的职业。当时济南的中介行业比较混乱,我觉得这个行业收益不错,于是决定进入拼搏一下。”刘恒说。

刘恒长得黝黑壮硕,谈吐间沉稳有力,中气十足,颇有曾经当老师的风范。据他所说,当时来济南干中介这个行业,都没敢和家里人说,害怕他们不支持。他告诉记者:“我是开了第一单以后才和家里人说明我现在的情况,一开始家里人有点不支持,但是看我收入尚可且很坚持,也就同意我干这份工作了。”

2008年,刘恒由于业绩不错,在这一年被提升至店长。也就在这一年,行业迎来了“寒冬”。对于刘恒来说百感交集。在中介这个行业,有个打趣的说法叫做331:3天、3个月、1年。在这三个节点,房产经纪人特别容易离职。“其实很好理解,3天受不了跑盘的苦走人,3个月开不了单的受不了经济压力走人,1年的受不了这个行业的压力走人。”刘恒说,“我算是另类,同时期入行的很多人都走了,留下的仅有寥寥几人。”

曾有一次,他带着员工坐着从傍晚六点到次日六点的绿皮火车,前去北京找房主签约。到了北京后,房主电话一直打不通。辗转多处,终于找到房主,房主一句“不想卖了”就匆匆结束了刘恒的签单旅程。

“当时随行的是个年轻小姑娘,一开始非常的生气。我就去和她沟通,舒缓她的情绪。其实我心态一直比较好。遇到这种情况会问清楚房主的原因,能沟通才是好的。如果因为冲动而发了脾气,那么这一单就真的黄了。”刘恒笑着说。

开单吃三年是真的吗?房产中介小哥“自曝”行业“潜规则”


“每个房子都有它的主人”

刘恒谦逊、温和、遇事不急躁,他的性格也许注定适合这个行业。他曾为了一单交易自己花钱软装房子,至于为了卖房子打扫卫生帮忙搬家更是常有的事情。“为了促成一单的交易,我们会做很多的努力。往往一单交易能成功都是因为一些细节方面。心态平和,遇事冷静,这样才能在这行生存下去。”刘恒说。

两室一厅一厨一卫一跑道,从卧室到客厅,要走足足1分多钟,如果你看了《安家》,应该会被房似锦卖掉的那套“跑道房”所震惊。经验丰富的刘恒也曾遇到过。他告诉记者,他曾经经手一套长筒户型的房子,用他的话来说“像烟囱一样长”。这套房子在当时可以说是“风靡一时”,许多中介都带着客户过来看房。即使当时这套房子价格便宜,区域位置也不差,但是由于户型比较另类,即使前来看房的人特别多,但是最终愿意花钱购买这个房子的人却始终没有出现。

“本以为这种房子难卖,但是万万没想到在我手里很快卖出去了。”刘恒告诉记者,当时有一名买家通过网络找到了他,看了没几套房子就相中了这套长筒型房子,短短一天的时间就敲定购买,不到三天就完成了这笔交易。据刘恒介绍,这名买家之前住的户型就类似于这种长筒户型的房子,后来之所以换房是因为和父母住在一起不太方便,想要换一套属于自己空间的房子。由于住惯了长筒户型的房子,别的户型买家都不习惯,他第一眼就看中了售卖的房子。

“其实买家之前一直有个心结,希望这种户型的房子客厅有个小窗户。好巧不巧,我们当时卖的那套房子客厅就有一个特别小的窗户,正好满足了买家的需求,他特别中意那个房子。”刘恒笑着说,“每个房子都有适合他的主人,这是真的。干的时间久了,你会发现没有不能卖的房子,只是找不到它的买家。”

刘恒告还说,《安家》这部剧中,他最喜欢徐姑姑这个角色。但他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更有狼性的徐姑姑。在这个城市,每个人都在为了生活打拼,为了“安家”日夜奔波,虽然会有委屈、也会很辛苦,但回首这段成为房产中介的路,他们都为自己感到骄傲,凭自己的本事吃饭,靠努力赢得顾客的赞赏,他们说,最希望的事,莫过于为每位顾客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家”,这样,也就离自己“安家”能更近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