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5億後,又一銀行被詐騙1800萬,是“受害者”還是“幫凶”?

說到被詐騙,想必很多人都接到過詐騙電話,無論是炒股的、炒黃金的、還是P2P的,這些詐騙新聞多如牛毛。

尤其是做投資的,或是買理財的,經常會遇到詐騙,投資者們苦不堪言。然而,這些針對個人的詐騙並不是新鮮兒,銀行被詐騙才是勁爆新聞,不過近些年,銀行時常被爆出捲入詐騙醜聞,也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1、浙江某銀行遭合同詐騙

2020年4月6日,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了法院的一份判決,顯示某家不知名的銀行被虛假合同騙取貸款1800萬元,又是一起銀行被騙案,這是怎麼回事呢?

775億後,又一銀行被詐騙1800萬,是“受害者”還是“幫兇”?

被騙的這家銀行是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金華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華銀行),由於還沒上市,很多信息並未披露。但查詢資料可知,金華銀行成立於1997年12月,目前在杭州、溫州、嘉興、金華、湖州,衢州、台州等地設有營業網點105家。

在2014年6月,浙江日金實業有限公司(簡稱日金公司)因資金緊張,準備向金華銀行貸款600萬左右用於經營,但銀行需要有固定資產抵押。

這就麻煩了,日金公司沒有足夠的資產抵押,這可把公司的法人代表也就是曹某某急壞了,貸不到款,就沒辦法繼續經營。然而,天無絕人之路,這時候曹某某的一位朋友程某出現了,程某給曹某某出主意,說自己能搞到抵押物並且能以日金公司名義貸款,但是貸款下來後,由兩人共同使用,也就是說,程某也想找銀行貸款,但是苦於沒有貸款主體才找到曹某。

兩人一拍即合,於是曹某某夥同程某向金華銀行提供了虛假購銷合同等貸款資料,並使得金華銀行給予日金公司1800萬元貸款額度,其中900萬元貸款抵押房產作為抵押簽訂抵押貸款合同,另外900萬元由曹某某找到擔保人之後簽訂了擔保貸款合同。

貸款到賬後,陳某分走了其中的900萬貸款,其餘貸款由曹某某用於歸還之前的欠款和公司日常生產經營。

眼看著這筆款子下來了,曹某某應該好好利用,妥善經營公司,然而沒成想公司卻走了下坡路,貸款到期後沒辦法給銀行還錢,於是日金公司向財政局申請了政府應急週轉資金辦理了轉貸,但公司自2015年9月不能正常付息引起了金華銀行的警覺。

金華銀行發現不對勁,於是展開了調查,發現日金公司借款並未按照貸款合同的約定將用於公司生產經營,而是用到了其他用途。於是金華銀行一紙訴狀將日金公司告上了法院,要求歸還1800萬元貸款以及支付利息。

轉眼到了2020年1月,金華市婺城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此案,法院認為,日金公司、曹某某以虛構貸款用途,騙取銀行貸款,導致貸款逾期不能歸還,造成特別重大損失,其行為已構成騙取貸款罪。

人民法院同時將抵押房產拍賣,挽回了金華銀行的損失844萬元。並判處曹某青有期徒刑3年3個月,並處罰金10萬元;判處日金公司罰金30萬元。

金華銀行也算是幸運,至少已經追回800多萬,這跟當年浦發銀行被詐騙770多億的金額來比較,簡直是小兒科。

2、歷史上的銀行詐騙案

不知道各位是否還記得,2018年初銀監會網站上的一則通報和一組罰單,讓浦發銀行成都分行的詐騙案真相浮出水面,震驚世人!

浦發銀行成都分行為掩蓋不良貸款,通過編造虛假用途、分拆授信、越權審批等手法,違規辦理信貸、同業、理財、信用證和保理等業務,向1493個空殼企業授信775億元,換取相關企業出資承擔浦發銀行成都分行不良貸款。

當年浦發銀行鬧出的這筆775億的貸款偽造案,創下了銀行造假的新紀錄。當時監管層嚴厲批評不少銀行出現內部人控制,簡直就是胡作非為。

這還只是貸款合同詐騙案,更誇張的是某家企業在銀行理財也能被騙數十億!

是否還記得2017年6月,美的集團的10億銀行理財詐騙案?

2016年3月初,美的集團金融中心安徽分部負責人李某要求其大學同學聶某介紹一款有銀行兜底的投資理財業務。3月中旬,聶某根據要求向李某推薦了上海中信建投證券投資經理王某手頭的一個7億元成都理財項目,而該項目有農業銀行的擔保。項目投資期限兩年,預期年化收益為6.7%。

看起來還不錯,於是,李某在徵求上級同意後便和風險管理部同事朱某準備去洽談業務。農行成都分行的客戶經理帶著美的集團的一幫人進入行長辦公室。然而,美的萬萬沒想到的是,眼前看到的一切都是假的,行長是假的,公章也是假的,這幫人居然能在行長辦公室遭遇狸貓換太子,7億鉅款追蹤被蘿蔔章給騙走。

無獨有偶,就在這7億元被騙的同時,美的另外3億元理財在重慶銀行貴陽分行也遭遇了同樣的把戲。至此,美的的10億元理財就這樣被打了水漂。

3、銀行屢被牽涉詐騙案,哪裡出了問題?

銀行被詐騙也好,被捲入客戶理財詐騙也好,都已經不是新鮮事了。但這裡面暴露出來的問題卻值得反思,那就是銀行系統的問題。

員工刻個蘿蔔章,就能把銀行裡的十幾億給套出來。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農行、浦發、廣發都遇到過這樣的事,網上隨便一查就能查到這些銀行卷入的詐騙案件新聞。

農行的員工刻了一個蘿蔔章,給一個資金中介出具了農行介紹信,資金中介帶著農行的介紹信,前往平安信託總部,代銀行領取了平安信託在農行的開戶手續。然後,一幫通過偽造印章、開設分賬戶的把戲,把平安信託存在農行的錢給洗出去了,平安信託直到產品兌付時才發現問題。

很多牽扯到銀行的詐騙案都不是簡單的詐騙,普通詐騙犯哪有那麼容易搞定這麼大一筆錢。多數情況是銀行監守自盜,內部員工與外部不法分子相互勾結。

商業銀行作為公眾的金融資源,規模大、業務全,幾乎滲透到個人、企業等社會經濟的每一個層面,如果經常出現銀行卷入詐騙案件,說明銀行系統內部出現了問題。

金融是實業的血液,服務實體經濟是銀行的責任,銀行系統更不能容忍信貸腐敗,否則損害的將不僅僅某個人、某個公司的利益,而是整個國家整個社會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