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三角”停產,剛果(金)隔離,新能源汽車還能用誰的電池?


“鋰三角”停產,剛果(金)隔離,新能源汽車還能用誰的電池?


近日,據提供基準排放數據的科學家稱,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各地工廠停工,人們出行減少。雖然對經濟帶來較大沖擊,但好處是溫室氣體的排放大幅下降。專家稱,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可能同比下降5%,這是自2008年以來的首次下降,也是二戰以來的最大降幅。從歐洲一月份和三月份的對比圖中可以看出,二氧化氮排放已明顯減少。


“鋰三角”停產,剛果(金)隔離,新能源汽車還能用誰的電池?


有網友調侃道,新冠疫情是地球開啟的自清潔模式,逼著人們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顯然,這樣的“自清潔模式”對經濟的衝擊和對人們生命健康的影響是難以接受的。當下最切實可行的,是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行業。隨著我國疫情得到控制,各地陸續復工復產,是否國內新能源市場將迎來報復性增長呢?理想很豐滿,現實可能有點骨感。

受上流供應鏈影響,動力電池行業將受衝擊

目前主流的動力電池都是鋰電池,自然離不開鋰資源。我國的鋰礦資源豐富,礦床多,規模大,但主要集中在青海、西藏等高海拔、高寒地區。一方面開採環境較惡劣,另一方面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也較薄弱。所以我國雖然鋰儲量佔全球22%,但鋰礦石仍有較大比例需進口。

國外主要的鋰生產國為澳大利亞和南美洲的“鋰三角”(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其中“鋰三角”的鋰儲量佔了全球總量的59%。可隨著國外疫情的爆發,澳大利亞和智利等國都陸續實施了隔離措施。如果海外疫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意味著全球動力電池產業將面臨斷供風險。


“鋰三角”停產,剛果(金)隔離,新能源汽車還能用誰的電池?


目前的動力電池以三元鋰電池為主,除了鋰之外,鈷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種原材料。從2018年的數據來看,我國在鈷化學品領域的產量佔到了全球的80%左右,單看電池的話,全球67%的產能來自中國。產量雖高,但都得益於我國在剛果(金)買下的幾座鈷礦山。而如今剛果(金)也開始實施隔離政策,南非的邊境和港口關閉,鈷的供應也可能會中斷。


“鋰三角”停產,剛果(金)隔離,新能源汽車還能用誰的電池?


比亞迪或因此改變新能源市場格局

可以預見的是,海外疫情爆發,全球物流放緩,將會對三元鋰電池產業鏈帶來不小衝擊。但是比亞迪近期發佈的“刀片電池”或將給行業指出新的方向。首先,這是一種不含鈷的磷酸鐵鋰電池,所需原材料在我國都有較豐富的儲量。也就是說,不管國外原材料供應是否中斷,“刀片電池”在國內就擁有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受到的衝擊要比三元鋰電池小得多。


“鋰三角”停產,剛果(金)隔離,新能源汽車還能用誰的電池?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行業經過了幾年高速發展後,消費者在選擇新能源汽車時也變得更加理性。特別是2019年國內發生了幾起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讓人們對系能源汽車的安全性越發重視。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是一種磷酸鐵鋰電池,本身就有高安全性的特點。而比亞迪通過特殊設計,不僅讓“刀片電池”的安全性相比普通磷酸鐵鋰電池更上一層臺階,而且整合後的電池包擁有類似“蜂窩鋁板”的結構,整體安全性得到進一步提升。比亞迪近期還挑戰了“針刺測試”,在電池被刺穿、短路的情況下,“刀片電池”體現出了領先行業的安全性。


“鋰三角”停產,剛果(金)隔離,新能源汽車還能用誰的電池?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還是擁有“電機、電芯、電控”核心技術的少數幾家車企之一。也就是說,基於國內疫情得到控制的情況下,相比國外企業或一些合資企業,其全產業鏈受到的衝擊較小。比亞迪在進軍汽車行業時,就是從模具到發動機全都自己造,當時看來,能減少生產成本,但對於比亞迪的發展似乎不太有利。經此一“疫”,看來王傳福還是很有遠見的。


“鋰三角”停產,剛果(金)隔離,新能源汽車還能用誰的電池?


寫在最後:此次全球疫情,對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挑戰。而對比亞迪的“刀片電池”來說,也是一次機遇,比亞迪能憑藉其改變現有新能源市場格局嗎?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