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環縣:“謀羊事”“興羊財” 肉羊產業昂首闊步“拓富路”

【專題】榜樣隴原 名企擔當

【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環縣:“謀羊事”“興羊財” 肉羊產業昂首闊步“拓富路”

王萬友細心查看羊的情況

  本網記者 呂庚青

  “飼草種植、飼料加工、肉羊養殖、定點屠宰、精深加工、有機肥料、冷鏈物流、科研檢測、自繁自育及終端銷售,我們的肉羊全產業鏈已經初具規模。”環縣中盛羊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陳延鋒自豪地說。

  12日上午,“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全媒體集中採訪”採訪團來到環縣,看蓬勃發展的肉羊養殖業,讓環縣農民昂首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環縣是傳統的半農半牧縣,有天然草場870萬畝,紫花苜蓿留存面積100萬畝,自古以來,群眾就有種草養羊的優良傳統。近年來,環縣依託土地等資源優勢,把草羊業作為全縣的主導產業。

【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環縣:“謀羊事”“興羊財” 肉羊產業昂首闊步“拓富路”

環縣陳湯塬眾託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羊圈

  冉旗寨村民王萬友一大早就來到環縣陳湯塬眾託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打掃衛生,餵養肉羊。去年,在合作社的幫助下他們家已實現脫貧。

  外出工地上打工曾是王萬友唯一的出路,辛苦不說,還學不到什麼技術,一年到頭掙不了幾個辛苦錢。

  2017年12月,環縣陳湯塬眾託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輻射冉旗寨和陳湯塬兩個行政村,入社貧困戶48戶,採取“331+”肉羊產業扶貧模式,發揮紐帶作用,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王萬友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告訴記者,現在每天在這裡打工能有120元收入,再加上入股分紅的1萬元以及苜蓿種植的5000元收入,自己家裡日子的越過越好。“下一步我要在合作社裡好好學技術,自己也開個養殖場。”

  從最初的粗放型養殖到如今把草羊業作為全縣的主導產業,上下齊心念羊經,一心一意興羊業,千家萬戶發羊財。這些都與環縣縣委縣政府堅持以構建產業聯合體為抓手,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331+”產業扶貧模式,形成了“種養加銷”一條龍全產業鏈閉環,分不開關係。

【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環縣:“謀羊事”“興羊財” 肉羊產業昂首闊步“拓富路”

環縣中盛羊業發展有限公司車間

  2017年11月中盛百萬只肉羊屠宰及深加工廠在環縣西灘工業集中區建成投產。日均屠宰羔羊3000只,累計屠宰肉羊24.46萬隻,實現產值3.22億元,吸納1000多人就業。

  “環縣中盛羊業發展有限公司解決了全縣每年100萬隻出欄肉羊的加工和銷售問題,並通過屠宰加工廠設置市場保護價,確保養殖戶的收益。”環縣中盛羊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脫棟樑告訴記者,公司主要通過入股分紅,即貧困戶將貧困資金入股到公司,年終進行分紅。以及合作共建,貧困戶與村集體共同出資建立合作社,由企業去運營,年終進行分紅。還有,貧困戶在工廠打工這三種模式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最關鍵的還是對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脫棟樑說。

【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環縣:“謀羊事”“興羊財” 肉羊產業昂首闊步“拓富路”

脫棟樑接受記者採訪

  對此,環縣大學生養羊產業協會會長姬永鋒也很同意這一觀點。“以前在我們這裡放羊人家看不起你,如今你說你養羊,人家會說,厲害!你們在搞“科研羊”啊!”

  觀念的轉變並非一朝一夕,起初村民們連對羊注射疫苗都帶有牴觸情緒。姬永鋒回憶說,作為土生土長的環縣演武鄉走馬礆村人,2011年7月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畢業後回到故鄉做起了環縣畜牧獸醫局畜牧技術服務工作,從事全縣肉羊產業發展技術服務、疫病防治、飼養管理、良種繁育等工作。

  “群眾對於羊養殖觀念的轉變主要來源於中盛羊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姬永鋒說,不論是羊圈建設還是肉羊育肥都讓大家認識到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養殖模式多帶來的諸多好處。”

  2019年3月,姬永鋒組織成立了環縣大學生養羊產業協會,吸納未就業大學生216人,在大學生養羊產業協會的組織號召下,派駐全縣20個鄉鎮其中10個鄉鎮133個村產業指導員從事技術指導、防疫、信息統計、協檢、保險代辦等工作。

  “我們現在有很多大學生融入到羊產業發展鏈條上,他們在龍頭企業、千隻湖羊示範合作社擔任場長、區長、技術員、擔任重要崗位。”據姬永鋒介紹,現在這些大學生們還經常總結歸納肉羊養殖中出現的問題,幫助各扶貧車間、農戶發展養殖業。

【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環縣:“謀羊事”“興羊財” 肉羊產業昂首闊步“拓富路”

環縣陳湯塬眾託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羊圈

  如今的環縣已經逐步實現了由傳統分散養殖到設施規模養殖,由單打獨鬥到合作經營,由銷售活羊到精深加工的“三大轉變”。走出一條種養加一條龍、農牧結合、循環發展的可持續發展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